输赢
——附评析
文/张海峰(陕西)
何为赢家
谁又称得上是赢家
于一个欲无上线
贪不止渊的尘世
仍在追逐
欲望犹如一把丈量尺
在测得失的轻重时
尺上的星斗坠入深渊
而追逐名利的贪心
却吞没了尺度的刻记
2025.9.
评析:
这首《输赢》是一首充满哲学思辨的短诗,诗人以简练的笔触直指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核心。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评析:
一、主题深度与当代性
诗歌直击当代社会的价值迷思——“赢”的虚幻性。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欲无上线/贪不止渊”精准捕捉了人类欲望无限扩张的异化状态。诗人以反诘开篇,对世俗成功学进行祛魅,其批判性令人联想到屈原《天问》的质询精神,却又带有后现代解构特征。
二、意象系统的建构
1. “丈量尺”意象:将抽象欲望具象化为测量工具,暗合工具理性对现代人的规制。尺度本应标志界限,却因欲望膨胀而丧失刻度,这种悖论延伸了庄子“有机事者必有机心”的哲学思考。
2. “贪心之渊”意象:融合了但丁《神曲》中的深渊意象与东方“欲壑难填”的古老智慧,黑洞般的吞噬性恰似当代社会的注意力经济机制。
三、语言艺术的得失
· 凝练的哲学语言:“欲无上线”四字完成对消费主义逻辑的精准解剖
· 环形结构:从“赢家”之问出发,终归于价值尺度的消解,形成思想闭环,在意象的承接上稍显急促。
四、文学史坐标
此诗延续了北岛《回答》的怀疑精神,又带有韩东《有关大雁塔》的解构气质。在“内卷”成为时代关键词的当下,其价值批判比柏桦《表达》更贴近当代人的生存实况。
总体而言,《输赢》是一首优秀现代哲理与思想锋芒的短诗。它以其深刻的批判内核和精妙的核心意象,成功地勾勒出一幅现代人在欲望深渊中迷失的精神图景。它告诉我们,在一个标准失范、贪欲横流的世界里,所有对“赢”的追逐,可能最终都指向了精神的“输”。这首诗的价值,正在于这种犀利的洞察力和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使其具备了超越性的哲学价值。
注:原创首发。
张海峰,微信名:海峡两岸,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喜欢用文字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丰盈自己。小说、诗歌、散文、诗评散见公众平台及传媒电台千余篇(首)。有入多种选本,偶有获奖。【西宁表情】微刊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