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眼里的铁:葵涌红星队纪事》
——队员张荣光第一视角
作者:38军张荣光.百年大运
第一章:电锯的饥饿
暴雨把天空拧成铁丝网时
我们的电锯先于喉咙开始嘶吼
九块电池吞下木屑、雨水和台风的口沫
在拦腰折断的巨树前集体沉默
十棵合抱的樟树横陈路面
像阵亡的绿巨人攥紧大地
迷彩服被枝杈撕开新的勋章
雨水趁机灌进骨缝
冲刷出军营里埋藏的号令

第二章:拖拽的力学
“一、二——拉!”
绳缆勒进肩胛的凹槽
三十八军的老兵张荣光
把口令种进年轻队员的肌腱
树皮在掌心烙下螺旋纹
仿佛当年牵引火炮穿越堑壕
此刻我们拖曳整座森林的尸骸
泥浆中拔出的不是树干
是堵塞城市血管的血栓
第三章:电池熄灭之后
当最后一度电耗尽
电锯变成僵硬的铁骨
我们掏出比钢铁更烫的旧习惯:
徒手掰开枝杈的锁链
用肩胛顶起树干的闸门
暴雨冲刷睫毛上的汗盐
有人喘着气笑骂:
“这玩意儿比五公里越野还带劲!”
迷彩服吸饱雨水重了十斤
却轻得像要飞回青春集合点

第四章:完整的转移
最倔的那棵树需要整体迁移
它倒下的姿势太像冲锋定格
我们围着它站成楔形阵
像在演练一场战术搬运
“左边抬高三指,注意树冠反弹!”
伤口在手套下渗出血丝
混进树汁的腥甜里
当树身终于滚向安全区
柏油路上刻下深绿的犁痕
——那是我们写给城市的象形诗

第五章:战地钟声
道路打通那一刻
抢险车灯扫过每个人的脸
照亮鬓角的白霜和童颜
新兵唐啟军突然喊出连队口号
声音被风撕碎又粘合
变成集体喉咙里的雷鸣
原来军装早已烙进皮肤
台风不过是一场突击考核
而我们的应答
是让所有倒下的重新站立
尾声:铁与棉絮
夜深时我们拧干衣角
倒出的雨水足够浇灌整个秋天
张荣光在应急灯下补迷彩服
针脚密过当年的战术地图
他说破洞要尽快缝好
明天或许还有新的风暴
就像军营里
教的那样
铁打的汉子得学会把软肋
编成护心镜
2025.9.25晨于深圳


作者简介:张荣光,男,汉族。曾用笔名:痴人,浪人才子,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1974年12月出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113师军人,1994年底入伍,1997年底退出现役!
现任职深圳市荣光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荣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喜欢阅读,爱好诗歌,偶有散作见各纸质书刊与网络。

诵者:潺潺溪水,本名陈丽萍,高校退休教师,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热爱摄影,喜欢朗读,爱好远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