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词文学社
在线作家/刘兴祥
(第二十八集)
善字竹海
作者/刘兴祥(重庆)
善字竹海位于开州南山山脉的西部,又名善字山。与南山林海同属一梁紧紧相连,海拔近1000米,山巅以白夹竹,水竹,楠竹,班竹为主体。成片竹林面积二万余亩构成一个浩瀚的林海。走进林间润苔湿地,阡陌纵横,林径通幽,四通八达,竹叶摇曳,清风阵阵,犹如一个巨大迷宫,深感赏心悦目。
竹海中可数的几株苍劲挺拔的古松,枝如膊膀,冠似巨伞,撑持于葱葱竹林之上,在蓝天白云之下为竹林增添了画境,在狂风暴雨之际,引领竹林战胜困难迎接光明。他的气势犹如大海蛟龙定海神针。
竹海中有嶙峋的山岩,蜿蜒幽深的峡谷,小河小溪,平坦的台地,被竹林掩盖着神秘莫测,她一个四季常青的天然大盆境。
在民国期间,一位英国石油专家探测到这一带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自命名为黄桷油田,探测后将资料带回国。据说解放后周总理在一次外交访问中,这位专家问起黄桷油田之事,周总理获得这个信息后灵机应变地回应对方:“正待开采“。回国立即组织专家查找线索,通过几年的钻探,这一带的确是一个巨大石油天然气田,钻探队在山上还发现多处当年英国专家探测后留下的标志。
为了钻探施工,一条探矿公路,从临江修到南山上,改变了这里偏僻闭塞的窘状。每天有几趟从开县城区,经岳溪镇、跳蹬乡达善字林海的班车。
竹海里有个大龙洞,传说古时候洞中住着一对龙神夫妇,待人和善,呼风唤雨。使这一带黎民百姓享受风调雨顺之福。当地百姓感恩戴德,常年在洞口摆贡果香火,谁家有红白喜事,去龙洞借桌椅餐具从不推辞,但必须有借有还。有一家人借了龙神的东西不归还,从此再也借不到东西了。
竹海中有一条白美河,河中峡谷幽深听鸟鸣回荡,峭壁悬崖让仰首丢冠。山路崎岖地势险要,白美河有半壁处一个天生溶洞,冬暖夏凉,石笋倒垂、滴水叮咚,上下几层,层层机关、能容百人,解放前躲土匪的最佳之处,至今在洞中还能看到烟熏火燎人工开掘的痕迹。
善字竹海每年产出大量的竹材,加工凉席,临江香绸扇、油纸扇以及精巧多姿的竹工艺品,质量上乘远销四海,名播五州,出口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
善字林海的博大,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参观,文人骚客写诗作赋,摄影师剪辑自然风光,画家们写生作画,取材于竹海的作品曾在全国参赛获奖。
(第二十九集)
南山林海
作者/刘兴祥(重庆)
南山林海,位于重庆市开县境内,东起澎溪河畔渠口镇的皮落寺,西至四川省开江县拔庙乡,全长70多公里。海拔300至1200公尺,
南山山脉山势蜿蜒,连绵起伏,山形奇特,浩瀚壮观。马尾松为主体间插阔叶混交林,还有大面积竹林。30多万亩森林,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林涛怒吼,她是开县几个亮丽的风景区之一。
林中有香獐、草鹿、红腹锦鸡、山鸡、刺猬、九里香(云豹)果子狸、山羊、野猪、猴子、银环蛇等几十种珍稀野生动物;有几十个品种的野生兰草、杜鹃花、山茶花等野生植物;有数十种灵芝、松菌、青菌等可食用菌类;有清泉飞瀑的碧潭;有流水潺潺的山溪,休闲时带着家人在山上林间拾野生菌类,挖竹笋,收获山珍的喜悦。在小溪浅滩中搬石捉蟹,品赏三月蟹肥的美味。
南山上有不少名胜古迹,兴隆奄是一座古老的尼姑奄,在清朝未年香火兴旺,奄中尼姑多达十多个;天鹅抱蛋的石蛋化石,在汉丰的红椿村至今可见;熊死岩传说着睡熊坠下山涯而亡的故事;毛公山山形酷似伟人毛泽东仰卧的山郭线;元宝寺千年香火不断;大圣庙传说着七天大圣孙悟空的神勇;鸡公梁、神仙洞更是妙趣横生。
如今林区交通如网,行走四通八达。万开高速公路从南山之麓穿腹而过;山上公路通往临江、南门、岳溪、铁桥、石碗、陈家、五通、凤台、汉丰到南山会所、南门、岳溪、万州。山顶一条人行大道蜿蜿百里通向开江。
一到春天,漫山杜鹃,鲜红似火,野生茶花,相继开放。行走在林间小道,空气清新,异香扑鼻,站在山脊,俯视群山如浪,万山云低。长沙镇万亩橘林;竹溪镇十里竹垄、无边无际的油菜花海;赵家刘帅故里,新兴工业园区尽收眼底;大垭口森林公园的雄姿,崛起的开县新城、高峡平湖,汉丰湖的千帆竟争;国家级然湿地保护区万鹭齐飞;消落带苍海桑田,南岭公园、盛山十二景,云海日出。蓝天白云让人迷醉。
炎炎夏日,清凉世界,避暑乘凉成了首选,从开县城出发,十多公里硬化路到山顶的南山会所,是具开会,办公、餐饮娱乐、住宿休闲为一体的大型避暑山庄。可接待游客400余人,服务周到,管理先进,停车场宽敞,林间避暑亭,帐篷营,沿途农家乐,品赏新鲜的绿色食品。山青水秀,翠鸟击水的山湾塘,抛杆垂钓,享受悠闲。
南山中段临江镇开车到毛垭头,有国营毛垭林场宾馆,参天的水杉柳杉,窗明几亮,适宜举家避暑,享受天伦之乐。徐徐凉风,散步在林间小道,呼吸新鲜空气。诗情画意,陶冶情超,度过炎热的夏天。云山茶园,可亲手采茶体验茶农生活。
南山曾是当年南山游击队活动的地方。住万县市的军阀杨森曾修了一条临江至万县的石板路运输军粮。现巳改成柏油公路。南山游击队长温柯九。经常在大梁一带拦截过往富商的物资补充军用。利用南山有利地势与国民党周旋。
南山林海敞开胸怀,用热情凉爽,妸娜多姿的景色欢迎你。
(第三十集)
开州一绝临江烤鱼
作者/刘兴祥(重庆)
天气冷了,汉丰湖钓不到鱼了,天天爱下湖垂钓的我,真有些不习惯。曾试着去附近乡镇的水库,堰塘垂钓,也是当空军一无所获。无鱼可钓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只好改行带着小孙们逛街,湖边散步,草坪中晒太阳,小孙调皮好动,跟在他后面漫无目的的行走深怕走失或掉进湖里,有时还吵着要这要那做怪象哭闹难伺候,带孙子也累呀!
星期日,家住临江镇上的亲家打来电话,约全家去临江吃烤鱼,临江烤鱼我早有耳闻,味道好极了!当时在想亲家一定会选一家富有特色的烤鱼店让我们品尝开州烤鱼之乡的美味。全家人开着车兴致勃勃地奔向临江镇。
亲家小名叫杨六妹,尽管到了老年同龄人也不喊真名直呼小名。他在书院中学工作,一个业余垂钓爱好者,与我兴趣相投,相聚时相互探讨一些钓鱼技巧也是常有的事。
亲家住在临江正街后面,东佛寺山脚下,一幢一楼一底水泥砖混结构楼房,小院里花草树木齐全,宁静温馨。
车在院门前停下,我们在院子里闲聊了一会儿,亲家便约我去钓鱼。我说:“现在河里不好钓”。他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包你满意”!于是我开车带上老婆和小孙同亲家直奔钓鱼地。
在三合镇和临江镇的交界处,一条硬化的乡村路爬坡上山,来到一个农家院前池塘边。是亲家一个亲戚的鱼池,
这家人孩子们外出打工挣了钱,在临江至三合的主路边修建洋楼,留守老年人每天上老屋种地养鱼。我们在鱼池边上抛下了竿,静心等待鱼儿上钩,顺便和主人摆家常。他家的鱼全是喂的自收的红苕和玉米,鱼的肉质很好,每年年底捕捞一次,镇上的餐馆和附近村民争相购买,每年收入万二八千……说着说着,鱼儿上钩了,海竿险些被拖进池塘,我沉稳地收线放线与鱼儿周旋着,鱼儿拼命挣扎,患得患失的我深怕脱钓,那紧张快感无以言表。周旋了几分钟,鱼儿终于精疲力尽,翻着身子让拉入抄网,是一条鱼体重五斤多呈金黄色的大草鱼,后来又陆续地钓了几条大鲫鱼,怀着愉快的心情满载而归。
院里早已架起了烤架,趁着新鲜亲家将鱼剖了上了烤架。我对亲家说:“我还以为你们请我们在烤鱼店吃呢”!他见我有些不信任他的烤鱼技术,笑着说:“你别看我们在家里烤鱼,味道比店里还正宗!我们临江人家家户户都会烤鱼,谁会去店里吃!在店里吃烤鱼的是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老亲家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厨师,街坊邻居每逢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去主厨。
烤鱼的美味使我馋诞欲滴,喝着美酒,品着鲜嫩劲道的烤鱼,赞不绝口,连连说道,从来没吃到这样美味的烤鱼。他说:“我们临江人烤鱼最注重是选择食材,必须是喂粮食和鲜草的鱼,烤鱼的火候上,佐料上也很讲究,这样烤出来的鱼味才地道!这也是老祖宗的祖传秘方”。
临江烤鱼之所以有名气,我个人认为,这与临江地处平原丘陵地带,鱼塘甚多,地理向阳,池塘水质好分不开。临江家家户户爱吃烤鱼,多年来,相互交流切磋有很大的关系。
临江人有性格,临江民间有不少能工巧匠,临江油扇,临江混蒸,临江烤鱼等是开州绝唱。
愿临江烤鱼飞出开州,飞出重庆,飞向五湖四海!
作者简介:
刘兴祥、 生于1953年4月8日、开州人、年轻时曾在西藏边防服过役,退伍后,就职于重庆市开州区森林公安局等单位至退休。曾任一级警督、三级警长。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重庆市诗词学会理事、开州区诗书画院院士、重庆嘉陵诗词学会、渝中区诗书画院、开州区作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开州区音乐家协会会员等;创作古典格律诗词集《绿梦縁》《绿之心声》《随央视周游国境》《鹤发童心》《霜染枫色》《老骥千里》;长篇小说《白衣情结》;纪实文学《寻路人的足迹》;散文《拾絮年华》;文学评论《我达我意》;现代韵律诗歌《森林之恋》古韵今声《赋谣记》《新诗探索》等个人专集13部,200余万字。代表歌曲作词有《战友情深》《无缘》《老同学之歌》《怀念邦达》《开州明珠雪宝山》《森林警察之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