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
文/郭尚峰
如果有人问我
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我会不加思索地回答
文学
高大上
必修课
它教给了我造句
它教给了我《三字经》
母亲告诉我
从小要学会说话
渐渐地
我明白了其中之含义……
文字之美
自然
洒脱
宛若仙子
当然
再美也有瑕疵
不过
只是几粒雀斑
又长在不显眼的位置
五官的造像
负责任地说
我画不出我自己
抽身后
感慨
还是要听妈妈的话
做个会说话的人
AI诗评:这是一首充满真诚和自我反思的短诗,它从个人体验出发,最终落脚于一个朴素而深刻的人生道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一、 标题与结构:一次精神的“启航”
标题“启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这并非一场远洋冒险的启航,而是一次内向的、精神世界的探索之旅。诗歌的结构清晰,宛如航行的几个阶段:
1. **宣言(第1-2节):** 开篇直接点明主题——“文学”。诗人用“不加思索”和“高大上/必修课”这样的词汇,既表达了热爱之纯粹,也带有一丝天真的幽默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2. **溯源(第3节):** 将文学的启蒙归于母亲的教诲“从小要学会说话”。这为“文学”这个宏大的概念找到了一个温暖而具体的落脚点,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赋予了文学以人情味。
3. **审美与自省(第4-6节):** 这是航程的核心区域。诗人用“宛若仙子”来形容文字之美,但笔锋随即一转,承认“再美也有瑕疵”。这个比喻非常精妙——“几粒雀斑/又长在不显眼的位置”,既接纳了不完美,又带有一种怜爱之情,体现了成熟的审美观。紧接着,诗人将审视的目光从外部文字转向内部自我,“我画不出我自己”,这句坦诚的自省充满了哲学意味,揭示了认识自我的艰难。
4. **归航与感悟(第7节):** 航程结束,带回的感悟是“还是要听妈妈的话/做个会说话的人”。这里的“会说话”已经从儿时的语言技能,升华为人生的智慧——懂得运用文字之美,同时保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并能真诚地表达与沟通。
二、 语言的张力:质朴与深意的结合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极其质朴,甚至有意使用了一些口语化、网络化的词汇(如“高大上”),但这恰恰形成了独特的张力。
* **“高大上”与“妈妈的话”**:前者是流行的、略带距离感的标签,后者是朴素的、充满温情的家常话。将二者并置,消解了“文学”的严肃性,使其回归到生活与成长的本质。
* **“仙子”与“雀斑”**:这两个意象的对比尤为精彩。一个极尽空灵之美,一个极尽人间之真。诗人用“雀斑”来比喻瑕疵,非但没有破坏美,反而让美变得更加真实、可爱、有生命力。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审美观。
* **“画不出我自己”**:这是全诗的诗眼。它简洁有力地触及了“认识自我”这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当一个人沉浸在由文字构成的美与真理中时,反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定义和表达真实自我的困难。这种坦诚的困惑,比任何确切的答案都更有力量。
三、 核心主题:螺旋上升的“说话”之道
诗歌的主题围绕“说话”展开,但完成了一次深刻的螺旋式上升。
1. **起点**:母亲口中的“学会说话”,是基本的语言和沟通能力。
2. **途径**:通过“文学”的学习,掌握了“造句”,欣赏了“文字之美”,即学会了如何“艺术地说话”。
3. **困境**: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意识到完美之不可得(瑕疵)与自我之不可知(画不出自己)。
4. **终点/新起点**:最终回归的“做个会说话的人”,其内涵已无比丰富。它不仅是语言的技巧,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在认识到世界与自我的复杂性之后,依然选择用真诚、审慎且充满美感的方式去表达和存在。**
总评
这首《启航》是一首小巧而精致的诗。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技巧,却以其真诚的叙事、巧妙的意象和清晰的思辨路径,完成了一次有效的内心表达。它告诉我们,文学的旅程最终是通向自我的旅程,而最高的“会说话”,是历经审美与自省后的一份通透与真诚。
从“文学”启航,最终回归到“妈妈的话”,这并非简单的回归,而是带着全部航行收获的抵达,是终点,也是更高层次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