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菊
作者:富艳
一到秋天,我就会想起辽阳——那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先辈曾踏过、生活过的故土。
那里有太多记挂的事:儿时一起在河边摸鱼的伙伴,村中间那条六月露着满是尖尖角的河,还有陪着我长大的一盆金菊。这菊不像别的花要靠藤蔓攀附,枝干直直的,打小就透着股宁折不弯的劲儿。一入秋,顶端就冒出几簇金黄,花瓣一层叠着一层,太阳一晒,像把金箔揉碎了撒在上面,亮堂堂的。秋风一吹,没有浓得呛人的香,只有清清爽爽的气息,混着院里瓜果梨桃的甜香,成了我对秋天最美好的印象。
后来搬家,这盆菊带不走,我把它送给了邻居。临走前,我蹲在花盆边看了好久,花瓣上还沾着晨露,枝干依旧挺得笔直,不弯腰,不低头——就像先辈生前常跟我说的,做人要像这菊,骨头得硬。
再后来见菊,多是在公园的赏菊会。红的像火,白的像雪,一片五颜六色的热闹,可我总忍不住在金黄的菊丛里多站会儿。它们的枝干也直,香气也清,就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哎,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赏菊的人常围着夸菊开得艳,可在我心里,这菊早不是只供观赏的花,它装着我对先辈的念想。唐 · 元稹诗里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的傲气从不是跟谁争艳,是别的花怕秋凉早早收了苞,它偏要在冷风里把花瓣舒展开;是枝干宁折不弯,连香气都带着那股劲,从不讨好谁,只顺着性子开在秋天里。
老宅的那盆菊虽然没陪我搬到新住处,却把它“秋不怕,寒不怕”的劲儿,还有先辈藏在菊里的嘱咐,一起种进了我心里。现在每见秋菊,就像见了老相识,像看见先辈曾坐在菊边的影子,也看见那个秋天里,跟着菊学倔强、跟着先辈学踏实,不慌不忙向阳而生的自己。
2025年9月19日
【作者简介】
富艳(子依),沈阳人,自幼对文学情有独钟,喜欢和热爱诗词、散文。现为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大连沙河口作家协会会员。在大连老干部大学担任诗刊《绿山学苑》编辑,负责古诗词及现代诗板块。
作品多在《中国诗歌网》《银河悦读》《大连晚报》《既望文学》等刊物发表。著有《燕子诗笺》一书。文字是她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实、感悟与启迪的创作过程中,享受文字之美,享受绿意和花香。
【主播简介】
陈丽娜,大连语言艺术学会会员,八一朗诵艺术团成员。热爱生活、喜欢读书,热衷于诵读,痴迷于唯美的文学艺境。愿意尝试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朗诵艺术,挑战自我。喜欢一个人安静的行走在文字中,用声音诠释人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