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匾额
文|潘卫兴
休假时回了趟老家,在已经多年不住人的厦房一个角落,发现了两个匾额。一个是父亲的,另一个是给父亲的父亲的。那是父亲当年在部队立功的奖牌和给军人家属的喜报。看了很久,它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父亲已经离开我十五个年头了。他五十年代初去当兵,在部队忠诚可靠,工作认真担当,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复原后在县委教育组工作,七十年代在乡镇也当过副书记,八十年代末,正赶上改革开放年代,他又到一个县办企业当了支部书记。当是我还上高中,我总感觉他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因为我们村有人在外边干事把房子都盖成水泥盖板了,而我们家仍然住的是我爷解放前盖的房子。那房子在五六十年代也算好房。有前房,厦房,上房,外边也用砖切了,前后也严严实实,日子也算殷实人家。所以父亲从小也不操什么心,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人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少年时没有下苦,年轻的时候也就没有锻炼出社会上生存创业的本领。所以,他的工作是比较清廉的,从不给家里带回额外的利益。后来,他竟然在快退休时下岗了。他的下岗面对家庭几个孩子的负担竟然显得无能为力。好在我的两个姑姑时常提携家中,我们一家也度过了八十年代的困难。
离开父亲的十几年,我也体谅到了他的不容易,六七十年代,社会需要的是老实人,突然改革开放了,那些老实人是没有胆量下海的。墨守成规造成了日子的艰难。但有一点我觉得放到现在也是可贵的,那就是:不要喜欢别人东西。我记得我上初中时有一年暑假,和我好的一个同学他母亲是老师,他暑假在学校看房子,我和他在器材室玩耍,他给了我一个篮球,我下午就拿回家里。父亲这天正好回家,看到这个篮球就问我:这是谁的。我说:我同学给我的。他又问:篮球是从哪里拿的。我只好说从学校拿的。他说:不要喜欢学校东西,你给我送回去。我只得把篮球送回原处。几十年过去了,由最初我发现他没本事,后来又竟然想出他居然有优点,那就是对人实诚,说话讲信用,就连胆小怕事不贪的弱点,另一个角度不就是清廉吗?
在这个人人为我的时代,清廉是觉对需要的,面对人人都在争的时候,忽然在奔花甲之年的时候,竟然有些感悟,我常想,在没有信仰的时代,我活的真没有意义,甚至会想到:当初看不起父亲,到头来活的还不如父亲,起码他的性格让他真实的活了一生。
作者简介:
潘卫兴,笔名分别为顽石、村长。渭南市作协会员、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华阴市作协副主席,潼关诗词学会会员。
(审稿:董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