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里的重逢
墨香是最先醒来的,在张修尧老师的工作室里袅袅盘桓。墙上的马恩列斯毛目光深邃,雷锋的像透着暖意,三国人物衣带当风,都像是这场雅集沉默的见证者。踏入张修尧老师的工作室时,中秋的月还未圆,国庆的喜庆却已悄悄浸润了这方天地。墨香如雾,在空气中静静流淌,墙上的字画仿佛都活了过来,与来访的宾客低语。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张老师组织的雅集,心里满怀着对艺术的敬畏,和对即将见面的前辈们的期待。
车子到来,我们下楼迎接,先看到的是陈钊老师,眉宇间还留着几分荧幕上的神气。随后,看到了车里的王光如老师,她银发梳得整整齐齐,笑起来时眼睛弯成两道月牙,甜得让人想起秋日熟透的柿子。虽已年过八旬,那精神头却让人都亮堂起来。
我上前搀住王老师的胳膊扶她上楼,她的手温暖而有力。从这一刻起,我便自然而然地陪在她身边,扶她入座,为她端茶,像个细心的女儿。
活动的序幕由张修尧老师亲手揭开——他将那幅为王老师精心绘制的画像郑重相赠。老人凝视着六十多年前的自己,目光温柔得像在抚摸一段泛黄的时光。画中的小女孩眼神明亮,笑容灿烂,与眼前的老人奇妙地重叠在一起。王老师抚摸着自己的画像,眼里有泪光闪烁,那是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回望。
书画相赠的环节紧接着展开。为邢台漳水书画院王青石院长、李国柱老师记录下他们向王老师、陈老师赠送作品的珍贵时刻。镜头里,王老师接过每一幅字画都仔细端详,连声道谢。河北公益记录者送来的纪念币在她手中闪着温润的光。
最动人的是王老师分发老照片的时刻。她提前冲洗、亲笔签名的那些与毛主席的合影,经由我的手一一转递给在场的每一位朋友。
看着她慈祥的侧脸,我忽然想起了我的母亲。母亲今年也八十多了,这份莫名的亲切感,原来早就种在了心里。
王老师突然悄悄对我说:“会唱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吗”我说会唱京东大鼓版本的,不会唱歌曲,好在前边几句一样,王老师拉着我的手唱起了“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万遍下功夫”后来我总是转成京东大鼓模式,王老师笑眯眯的说你唱错了,
参观张老师画室时,我们在一幅幅作品前流连。马恩列斯毛的画像气韵生动,雷锋的眼神坚毅明亮,三国人物衣袂飘飘。最让我驻足的是那幅黛玉葬花——花瓣飘落的瞬间被永远定格,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息。张老师真是神笔,笔下万物皆有灵。
就在这浓郁的艺术氛围中,王老师忽然开口唱起来《花为媒》中的唱段,张五可用目瞅,从上下仔细打量,我顺口接着往下唱,我们配合默契。会心一笑。现场氛围轻松愉快。
一曲终了,满堂喝彩。有人笑着说:“你们俩唱的时候,真像一对母女。”王老师开心地拉着我的手说
“应该是奶奶,”我忙说您不老,我妈和您年龄相仿。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王老师对我暖暖一笑,那笑意一直暖进我心里。
她的和蔼可亲,她的平易近人,都让这个初次见面的午后,变得如同久别重逢。"王老师听见了,
午宴变成了联欢会,京东大鼓韵味悠长,京剧唱腔字正腔圆,山东快书诙谐生动。陈冉姐一首甜蜜蜜让人陶醉,特型演员陈钊老师即兴朗读影视剧里的台词,随后他说起王老师参演影视剧的往事,其中有首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情不自禁的唱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歌。
时光在谈笑间轻轻倒流。
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工作室里那些画——人物的神韵,山水的意境,花鸟的生机,其实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那些历经岁月却不曾褪色的情怀,那些跨越代际却依然相通的情感。
就像我和王老师,初相识却如故人归。在这个双节同辉的日子里,艺术让我们相遇,歌声让我们相知。而那份如母女般的情感,已如月光般静静流淌在心间,温柔了时光,也温暖了记忆。
作者简介:张海霞,民建会员、邢台市曲协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曲协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邢台作协会员,民建爱心艺术团团长。京东大鼓其字辈传承人。2001年曾主编《小作家文集》一书。散文《姥爷》 《想起俊姐》 《婆婆》 《品品一品,那酒》 《重读父亲》等作品曾在河北省《散文风》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