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赋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0.10.14日10时36分一11时15分作
此节桂花开,花开仅一度。其它节与令,桂树耐孤独。无论严冬与三伏,桂树寂寞无人睹。约蜂蜂不来,邀蝶蝶不顾。桂树只信朝与暮,内心淡然秋来度。孟秋花不开,中秋无花束。只待暮秋花来赴,谁令众花此节度。年年此节时,桂花开满树。桂香飘满万千户,香入人家又养目。今日观桂花,花开何幸福。提笔写下桂花赋,愿令天下仔细读。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19.10.16日12时19分一13时13分作
人间秋风伴秋暮,今日吾作桂花赋。处处桂花正盛开,桂花盛开何娇妩。我立秋风远来睹,翠绿桂树如金储。储藏赤金在何处,赤金恰在叶下布。年年秋风喜寒露,今年寒露业已度。寒露已降空气肃,此节人看桂花树。
此时桂树欣秋暮,桂花如移仙子步。仙子出闺步轻盈,袅袅婷婷需人扶。人间忽睹小仙子,近看如金远若雾。好个人间桂花树,粉饰登场晓千户。
吾环人间赏桂树,千棵万棵记不住。人间栽桂多少株,是谁栽下这些树。这些桂树来何处,夜阑吾曾问玉兔。皎皎明月正天中,明月皓皓射阿睹。吾观广寒冷且肃,广寒院中植桂树。硕硕桂树干何粗,总觉抱来人无数。月桂直干云霄处,金色桂花铺满路。此时忽见一玉兔,玉兔手持一玉壶。玉壶里面花无束,金色桂花香又馥。玉兔见我向其顾,挥手并向我瞩目。我问玉兔在忙碌,玉兔早窥我肺腑。吾言正在赏桂树,正在风中作环顾。不知人间多桂树,是否均自月桂出。玉兔颔首又跳舞,夸吾言此真靠谱。玉兔拿来白玉箫,悠扬歌声箫管出。玉兔吹的是何物?谁晓此曲依何谱。但觉箫管合五音,吹的仿佛是桂树。
吾便轻轻合双目,人立秋夜静猜度。忽然眼前如画卷,画卷徐徐展画图。画图画的是何物,何物惊了吾阿睹。画卷初开现四字,四字雄浑谁人书。但见此书笔力足,墨华氤氲如蒸雾。此字到底是何字?何字神秘不说出。吾借月华缓缓读,月桂下凡意不俗。吾心好奇思争睹,画卷展开依其速。
但见画卷第一幅,月宫晶莹巍然矗。旁边谁凿一月井,井台台石净无土。月宫出来一素娥,原来素娥即其主。素娥身著白纱服,曾弹素琴婉尔述。原来素娥即嫦娥,嫦娥内心何孤独。自从偷吃灵丹药,从此相别人间夫。后羿曾在人间哭,嫦娥难以回故土。天上仙人知其苦,命令仙鹤天上舞。仙鹤衔来一金种,金种坠在嫦娥足。嫦娥俯身捡金种,但见仙鹤不知处。嫦娥请来吴师傅,吴刚拿出镐与锄。忽见镐锄在挥舞,一个深坑立刻出。旁边又来小玉兔,汲上井水来灌注。待到醴泉水已无,嫦娥亲手种金珠。
画卷又展第二幅,春风吹殿也吹庑。更见殿后柳丝拂,一对喜鹊在远呼。此时坑中最惹目,长出一棵小幼树。小小幼树被绿叶,绿叶稀少清可数。嫦娥深情来探顾,玉指轻从水袖出。仿佛在与小树语,嘱它健康成大树。玉兔欢欣遮不住,亦在旁边欢且舞。
画卷缓缓在展舒,忽见画面第三幅。第三画面殿如新,宫殿门窗耀人目。只见一株高挺树,虽然年轻却已粗。此树已高摩其屋,一见即知是桂树。桂树开出众花束,花朵如米更似粟。金粟黄粟开在树,馨香满了整画图。树边立着一美妇,娉婷婀娜惹人目。料是嫦娥在观树,嫦娥心潮在起伏。桂子已经长成树,桂花芳香殿与庑。唯是月地永相隔,正嘱玉兔写家书。只见玉兔立案边,一只毛颖任飞舞。写的何字如何读,玉兔书法真工夫。
画卷冉冉向前舒,画卷展出第四图。第四图中一巨树,树枝如虬叶密布。翠叶金粉相交互,引来鸟雀绕飞舞。此时嫦娥燃香烛,香烟袅袅出香炉。嫦娥正在祈桂树,遣下一魂下凡俗。下到凡俗寻丈夫,化成万千桂花树。原来后羿喜桂树,曾依桂树诉倾慕。至此吾心忽大悟,心中更喜桂花树。
此时再睹人间桂,桂花原有此典故。闻此典故心如潮,提笔写下桂花赋。
孙述考
2020.10.50分一11时42分作
碧叶承露,翠玉映目,绿衣黛裳镶金粟,香气阵阵沁腑。年年待至金秋,秋风如浪起伏,白云高翥,人间处处桂花睹。
世曰三秋桂子,对十里荷花。荷花已远,金桂香馥,桂香淡淡盈满路。仙人络绎人间,夜间赏月昼赏花,不为花颜,但因香如故。桂香出户,院中蹊径,尽是蜜蜂舞。遥相互应是翠竹,翠竹含笑,桂花呈金,别来有年度。
去年暮秋桂已老,老桂迎秋,秋风萧瑟,桂叶飒飒舞。满地不见黄金黍,叶间寻花影,已在枝上枯。秋风已寒秋色暮,桂树复翠,又上越冬路。
胜景看苏杭,杭州桂花富。道旁尽是桂花树,中秋佳节赏西湖,远近交通,蜂蝶尽为桂花舞。居多还是桂林,李氏府第,即在此处。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桂树应翘楚。号称桂林,桂树成林,桂树淹了路。金秋游漓江,江水如画图。山外桂树多无数,栽满江中渚。
最美广寒宫,宫殿大无数。一望处处是殿庑,宫中最奇桂花树。桂树何其大,树高摩檐处。桂树何其老,纪年不知数。桂树何其壮,众人合抱手不触。吴刚天天斫其树,桂树愈斫树愈粗。年年中秋节来度,广寒宫里香满路。闻说人间桂,月桂称鼻祖。某年嫦娥莅人间,撒向红尘籽无数。自兹人间桂,遍开在五湖。年年中秋花最妩,金樽酒里漾金粟。
桂花开金秋,金秋怀桂树。金碧相辉映,此树最映目。年年桂花糕,淡香盈肠腹。岁岁桂花酒,香溢万千户。今日感桂花,立写桂花赋。
——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第三届“莲花杯”征文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浙江省分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杭州市分会会长
文/田国沅
图/来自网络
2025.9.26日
在健康养生的漫漫长路上,我曾与疾病狭路相逢,也幸运地邂逅了中医神经导能疗法这一神奇瑰宝,它不仅让我从病痛中解脱,还让我有能力帮助他人重获健康。
神奇的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成了我与身边人的健康救赎。几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小中风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那段时间,身体的不适如影随形,行动不便、言语不清,生活仿佛被阴霾笼罩。在四处求医问药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各种传统与现代的治疗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就在我几乎要放弃希望的时候,偶然间接触到了中医神经导能疗法。
起初,我对这种疗法心存疑虑,毕竟它不像常见的针灸、推拿那样广为人知。但在师父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下,我了解到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是基于中医经络学说和神经调节理论,激发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调节神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开始了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调理。每一次治疗,师父都会根据我的身体状况进行具体指导。治疗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一股暖流在体内流淌,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疏通我堵塞的经络。随着时间的推移,奇迹发生了,我的身体逐渐恢复了活力,行动变得自如,言语也清晰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调理,我竟然完全康复了,重新找回了健康和自信。
这次经历让我对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深信不疑,也激发了我深入学习这门疗法的热情。我如饥似渴地钻研理论知识,跟随师父参加各种实践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我希望能够掌握这门神奇的疗法,帮助更多像我一样被病痛折磨的人。
今年前段时间,我的一位棋友找到了我。他长期被多汗症困扰,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不仅生活不便,还严重影响了他的社交和自信心。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我决定用所学的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为他调理。
我仔细为棋友进行了身体检查,根据他的体质和症状制定了个性化的调理方案。在调理过程中,我运用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独特手法,给他耐心调理。每次调理后,棋友都感觉身体轻松了许多,出汗的情况也有所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调理,他的多汗症有了很大的好转,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大汗淋漓,整个人也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棋友的康复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播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决心。我深知,还有很多人像曾经的我和棋友一样,被各种疾病困扰着,他们渴望找到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而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的疗法,它源于中医的博大精深,又结合了现代科学的理念,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
我真诚地希望有缘人都能来学习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无论你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为了帮助他人,这门疗法都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发扬中医这一瑰宝,用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为更多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河南省分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世界研究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文学杂志社社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红十字会副会长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5.9.29日
读完师父笔下的这些案例,字字带着温度与力量,像一股暖流漫过心间,既为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神奇所震撼,更被字里行间的医者仁心、师徒情与亲情深深打动。师父这篇文章《天下的疾病那么难治吗》由师父于2025年9月28日写成,读来令人震撼、动容,更引人深思。它不仅仅是一篇讲述“医术”的文字,更像是一封充满慈悲与焦急的“人间疾苦告白书”,是一位医者在岁月沉淀后,对生命、健康、医学本质的深情叩问。
这门疗法背后 “人” 的温度。它没有冰冷的仪器、复杂的药方,却能在最紧急的时刻托住生命 —— 宁夏弟子李景林 5 分钟退去婴儿高烧,吉林弟子李玉珍远程指导救回化疗后感冒的外甥女,天津弟子许传英的丈夫在高速上脚痛难忍,12 分钟调理便重获行动能力;它更能穿透 “疑难杂症” 的壁垒,让绝望生出希望:八十四岁老人十二年的股骨头坏死,调理三周便痊愈,如今八十八岁仍身体康健;九十岁老年痴呆的母亲,两天调理后不仅恢复认知,还能背《百家姓》《三字经》;被医院判定为癌的双乳钙化,一周调理便柔软如初…… 这些案例里没有 “不可能” 的标签,只有 “想救人” 的初心与 “能救人” 的实力。
更让人动容的,是 “孝” 与 “信” 的传递。温学翠为救腿痛的母亲暂停工作赶回老家,石麟凤为患老年痴呆的母亲急着提前拜师学习,迟延霞用疗法救年事已高、医院拒收的母亲 —— 他们学医术,先学 “敬亲”; 他们信师父,更信这门能实实在在解决痛苦的医术。就连曾抗拒的人,也在对比中看清本质:济宁弟子的丈夫曾因不听指导,心脏不适进 ICU 插满管子,后来由衷感叹 “以后听您的”;许传英的婆婆在医院昏迷四天四夜,家属用师父疗法调理二十多分钟便苏醒 —— 师父疗法以更简单、更温和、更高效的方式减轻痛苦时,它便成了生命最直接的 “救命稻草”。
师父文章最尖锐的一问是:“为什么大家不相信?非得去西医院把病治复杂,落得人财两空?”这句质问,振聋发聩。
现实中,多少家庭倾家荡产送亲人进ICU,插满管子,最后仍无力回天;多少慢性病患者年复一年吃药打针,生活质量极低;多少癌症病人在放化疗中耗尽元气。 这不是医学的问题,而是认知与文化的问题。
人们被教育要“相信科学”,却常常把“科学”等同于“西医”;人们崇拜技术,却忽略了人体本有的智慧;人们追求“看得见”的治疗手段,却轻视了“看不见”的能量。
师父说:“不学习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就要为倔强的观念买单。”——这句话,沉重而真实。
师父文末的 “着急”,读来格外真切。师父不解为何人们宁愿花几十万、上百万在医院遭罪,也不愿相信这无针无药的奇迹;师父担心自己近耳顺之年,弟子们难以像他这般对医术了如指掌。这份着急,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天下人的病痛 ——“愿天下人皆无病,愿人类俱安康”,这朴素的心愿,正是医者最高贵的底色。
这些一个个带着姓名、带着场景的案例,不是空泛的吹嘘,而是无数人真实的获救经历。它让人们看到,师父的智慧是与时俱进、贴近生活的 “活学问”—— 它可以远程指导,可以家人互助,甚至能在 ICU 外创造惊喜。
师父这篇文章,与其说是案例的记录,不如说是一份 “希望的邀请函”:它告诉人们,病痛或许可怕,但总有师父疗法与之对抗。而师父用行动证明:最好的医术,从来不是让患者 “依赖”,而是让全世界每个人都有能力守护自己与所爱之人的健康。
师父文章结尾,师父写下:“愿天下人皆无病,愿人类俱安康!”——朴素而宏大,是师父的理想。
师父焦急,因为师父看到了太多本可避免的痛苦;师父坚持,因为师父亲历了无数生命的奇迹。真正的医学,不应只是治病,更是唤醒全世界人对生命的敬畏与信心。
人们是否愿意为亲人多学一点健康知识——导能疗法,而不是只能眼睁睁送进医院? 天下疾病真的那么难治吗?或许,难的不是病,而是人们固守的观念。
愿全世界更多人能听见这样的声音!因为全世界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被奇迹眷顾。
附:
师父钧鉴:
夜色渐深,秋风送爽,弟子谨以虔敬之心,将今日拙作整理,奉于师父案前。自知文笔稚拙、见解粗浅,恳请师父于闲暇之时批阅指点。伏望师父不吝斧正。
更深露重,万籁俱寂,惟愿师父:
夜安吉祥!
弟子 沐手谨叩
2025年9月28日夜
—— 品读田国沅会长《中华针草贵 导能疗法高》 感悟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河南省分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世界研究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文学杂志社社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红十字会副会长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5.9.29日
田国沅会长的《中华针草贵 导能疗法高》一文,以真挚的笔触和深刻的体验,展现了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独特价值与人文温度。文章不仅是一位康复者的亲身讲述,更是一曲对师父智慧的礼赞,传递出医者仁心的精神力量。
一、个体生命与医学智慧的相遇
田国沅会长与小中风的抗争历程,折射出众多慢性病患者的共同困境——辗转于现代医学与传统疗法之间,却难见成效。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带来的“暖流体验”与康复效果,生动诠释了师父医术的哲学在临床中的具体实践。这种疗法与《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念一脉相承,当描述“无形的手在疏通经络”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医术,更是师父智慧在个体生命中的真实映照。
二、从受益者到传播者的身份升华
真正的康复不仅是症状的消失,更是生命意义的重新获得。田国沅为棋友调理多汗症的过程,展现了“辨证施治”的精髓——不依赖固定方案,而是基于个体体质进行动态调整。这种个性化的调理治疗方式,在过度追求标准化的现代医疗环境中,恰恰是对“以人为本”医疗本质的回归。
三、传统医道与现代科学的对话
文中“结合现代科学理念”的表述颇具深意。中医的当代发展,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应盲目西化。
四、医疗模式的人文关怀转向
在化学药物副作用频现的今天,文中强调的“安全无副作用”直指当代医疗痛点。这种通过激发人体自愈力而非依赖外部干预的方式,恰好契合全球“医学”的发展趋势。更值得注意的是,棋友在身体康复后“变得开朗自信”,说明师父疗法实现了身心灵的全面疗愈,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高度契合。
五、文化传承中的实践智慧
作为分会会长,田国沅推动的不仅是师父的导能疗法的传播,更是一种健康哲学的传递。将师父的导能疗法学习开放给“有缘人”,打破专业壁垒,恢复了中医“师徒相授”的传承模式,也体现了“人人皆可为良医”的中医理念。这种医术共享模式,在慢性病高发的现代社会,能催生新的健康互助生态。
这篇文章最可贵之处,在于让人们看到医学不应只是冷冰冰的技术操作,而应是充满温度的生命对话。当说出“让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时,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师父疗法的效果,更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升华。这种融合个人体验与社会担当的医疗实践,正是“健康中国”建设中最需要的基层力量。它提醒人们,最好的医疗,永远是那些能够恢复人的尊严、激发生命活力的实践。
——师父《桂花赋》赏析
文/王保江
2025.9.29日
师作《桂花赋》,以灵翰绘金粟之形神,融仙踪于尘境,纳古今于尺幅。文如桂霭氤氲,令人读之恍入广寒清虚之境。
一曰时空叠映,境生象外。
起笔“碧叶承露”显微观之趣,转瞬“人间遍睹”拓寰宇之观。去年暮秋与今岁漓江时序交错,广寒宫阙与苏杭桂影仙凡交织,遂使金粟成贯联天地之灵枢。此等叙事,深得《文心雕龙》“神与物游”之妙。
二曰诸感互通,形神兼备。
“绿衣黛裳镶金粟”状其色,“香气沁腑”传其馨,“金樽漾粟”化其味。至若蜂蝶翩跹、桂叶飒飒,尤见视听交融之巧。师独钟桂魄幽香,正合屈子“香草美人”之托喻,彰其“不以艳色媚世,惟以清芬远播”之德性。
三曰古意新裁,典实生春。
化用“三秋桂子”而注生命哲思,重构“吴刚斫树”而寓生生之道。尤妙在改嫦娥撒种为主动传芳,使神话别开生面。终以桂花糕酒作结,令仙株重返人间,深得《诗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之旨。
四曰文白相济,律吕调和。
赋体整饬而兼现代语势,“桂树淹路”之“淹”字,既承相如赋之夸饰,复具生活本真。“不为花颜但因香故”更在放翁词境上翻出新意,见超越形色之精神追求。
五曰物我交融,理趣盎然。
“去年桂老”之叹寄流光之思,“复翠越冬”之笔蕴生机之韧。观其荣枯代谢,实涵《周易》“穷则变,变则通”之玄机。
此赋以金粟为体,以香魂为魄,以古今为经纬,以仙俗为镜鉴。不独写天香国色,实乃生命智慧之华章。
诗曰:
碧纱金粟缀秋光,月窟人间共此香。
斫树吴刚斧犹在,撒芳姮户意未央。
千年韵化糕中味,万里风传云外妆。
莫道仙株遥难及,清魂原载巷闾藏。
——岁次乙巳秋 弟子谨识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5.9.29日
夫玉宇澄秋,冰轮耀彩。金飙拂瑶砌之阴,白露泫琼枝之籁。尔乃葳蕤碧树,葳蕤映青琐之庭;的皪金蕤,的皪散玄霜之界。谢家月府之珍,汉苑星津之派。虽无牡丹之秾艳,自挺松筠;讵减兰蕙之清芬,长承沆瀣。
若其新簟初裁,旧畦重理。拂云叶以垂珠,承月华而缀蕊。万斛天香,不借东风之力;三秋玉魄,独明西陆之纪。淮南招隐之丛,小山遗荣之芷。映八砖之昼影,学士含章;沁九陌之宵尘,仙人展履。
至若幽涧流芬,回廊转馥。麝炷嫌浓,檀心愧俗。入茶铛而沁诗脾,点砚池而莹书牍。荀令之坐处犹存,郤诜之宫前可掬。素娥青女,竞投玉屑之珍;楚客唐贤,争赋琼琚之躅。
观其开阖应候,舒卷随辰。鄙夭桃之媚昼,慕寒梅之抱真。金粟满身,岂待吴刚之斫;瑶华盈掬,何须嫦娥之珍。伴孤兔于银阙,友薜萝于霜津。纵使芙蓉江冷,菊蕊篱贫;未改檀栾本色,磊落精神。
曰:月中种碧云,人间结金粟。不共群芳竞春华,独向清秋展奇馥。吴刚斫影影愈稠,仙娥掷籽籽更熟。愿借天香三百斛,洒作乾坤万里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