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305
石国龙
编者按:山东三线第一春
春节,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普天同庆,万家团圆。平时散居天南海北乃至海外各大洲的游子,每年岁末,都不远千里万里,回到那个叫“家”的地方,以求和家人难得的一年一度的团聚。
然而,却有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就在别人都赶着回家过年的时候,他们却抛妻舍子,辞别父母,告别亲朋好友,离开温暖幸福的小家,离开熟悉稳定的工作岗位,从温暖如春的南国,千里跋涉,奔赴天寒地冻的遥远的北方,赶往一个他们未知的神秘的地方――沂蒙山区。
他们就是重庆456老军工厂的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罗成金,段开禄,刘永科,石国龙,孙才发。
在这春节将至的关键时刻,离开生活和工作了几十年的故乡,从南方到北方,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从事新的工作,他们有不舍,有眷恋,但为了国家的国防建设,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定,为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睡好觉,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程。
他们不辱使命,披肝沥胆,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在九四二六厂的创建和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后来,他们有的成为党委书记,有的成为技术厂长,有的成为技术科长,总之,他们都是前进厂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下面是原前进厂党委书记石国龙同志的回忆文章:一九六六年在济南过春节。文章叙述了年轻离家,对父母妻儿的亏欠和内疚,也描述了泉城的景观民俗和南辕北辙在异地过年的孤单和不适应,更有对山东接待人员的热情和省厅领导关怀的感激……
佩服石书记的超强记忆力,更敬佩他的敬业精神和对沂蒙山的感情。遗憾的是,石书记在本文中提到的当年接待他们的前进厂元老大部分已不在人世,再也看不到石书记的回忆文章;文中提到的其他人员也大部分已经仙逝。石书记的这篇回忆文章,权作是对逝去的三线先驱们的悼念和缅怀吧!
读完本文,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世事沧桑,令人感动,令人唏嘘……
1966年在济南过春节
前进厂原党委书记 石国龙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国际环境错综复杂,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几十万,中印边境双方互存戒备,台湾国民党当局妄图反攻大陆,美国侵越战争正在升级。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紧张的局势,毛泽东主席多次指示:“要准备打仗”,“沿海各省市都要搞点小三线,属于地方军工厂”。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指示精神,在全国有关省市部署了军工厂建设计划,从而,轰轰烈烈而又秘而不宣的小三线建设在各地悄悄地展开。
根据上级指示,重庆老军工456厂要抽调部分技术骨干支援山东小三线九四二六厂的建设。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0年10月,共有兵器工业及其分厂18家内迁。其中,迁到重庆的有上海炼钢厂、济南兵工厂、巩县兵工厂、金陵兵工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等11家。当时为了支持抗战前线,内迁的兵工厂几乎夜以继日地工作。21兵工厂在厂长李承干的带领下,刚迁到重庆不到1个月,就已经开始投产。兵工署第21工厂厂长李承干,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服务兵工事业30余年,他主持下的金陵兵工厂(即后来的21兵工厂),不仅完成了该厂的内部整理、艰难的内迁和迅速的复工,而且使该厂规模不断扩大,出品日益增多,械弹逐步精良,最终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最大的兵工企业。由于李承干是中共党员,因此他又被称为“红色兵工厂长”。
在中国对外通道几乎被完全切断的情况下,正是这些内迁至重庆的兵工厂,用自己生产出来的枪炮,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所产军械基本能满足前方战事的需要且略有节余,重庆提供了全国抗战80%以上的军工。
重庆第21兵工厂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9年国民党败退时,曾千方百计要破坏第21兵工厂,在厂区附近的毛家山的山洞内堆放了大量“TNT”炸药,随时准备运往厂内。地下共产党组织了工人护厂队,全副武装地巡逻在厂区和家属区,国民党特务仅在江边的发电厂堆放了炸药,在特务撤退时,护厂队员吴昆山老工人第一个冲进发电厂,扛出了炸药包,送到江边堆放,护厂队员很快将炸药抢运出来,保护了工厂。
1949年11月29日半夜,一声巨响,整个山城都震动起来,连床都跳起来,后来,才知道刘家台毛家山的山洞炸药爆炸了。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了。
1951年,第21兵工厂更名为国营456厂,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兵器性能的发展,鉴于兵器制造的特殊性,重庆第21兵工厂从美国购买了理化分析仪、计量测试等高精度的机器设备,提高了工装制造和设备维修能力,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精湛水平的技术工人。1952年,在量具车间里有美国制造的高精度、多功能的液压车床,牛头铇床、螺纹磨床、立式座标镗床、外圆磨床、平面磨床以及刻线机、刻字机等等,使量具的制造能力提升了一大步,能承担高精度复杂的量具制造,满足了产品设计的需要。
我们全家自从1937年冬天随汉阳兵工厂迁到重庆后,以厂为家,一直在那里稳定地生活、工作。
一、 服从组织调动
1965年底,一纸调令,我们奉命到山东国营九四二六厂工作,支援地方军工小三线建设。1964年,在听形势报告时,大家就知道了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建设大小三线企业的决定,要求老兵工厂大力支援地方的军工小三线建设,用两年时间建成,1967年要形成批量生产。
山东的工业,我们在重庆早已耳闻。五十年代,在我们车间里,就有济南生产的龙门铇床、C1616高速车床、外圆磨床、烟台产的铣床用的万能分度头、三爪卡盘、钻帽、淄博产的各种砂轮等等……产品质量都是过硬的,工人们喜欢用这些产品,这就体现了山东企业管理水平,技术能力是很高的。
1964年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总参谋长指示:军工企业浪费十分严重,包头有个企业,将白金坩锅当垃圾甩了,要加强管理,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克服大手大脚的现象。博山732厂按照五机部的安排到各地演讲。在重庆456厂向全厂干部传经送宝,作了“艰苦创业、勤俭办厂”的报告,讲到党委书记和厂长办公室没有沙发,办公坐的是硬板椅、用的是三抽桌,信封多次使用等。经过学习收获不少,我们加强了管理,明确了责任制,注重了点滴节约。
重庆456厂,接到调令支援山东小三线建设的一共有五人,分别是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罗成金、段开禄、刘永科、石国龙、孙才发(以年龄长幼为序)。我们奉命到山东九四二六厂工作,是组织对我们的信任,证明我们有能力承担新的重要任务,我们绝对服从组织安排,无条件地走向新的工作岗位。
二、亲人难离难分
我们调来山东9426厂工作的几个人,在重庆生活了几十年,在重庆第456厂也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对那里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看到自己在五十年代参加义务劳动时栽下的槐树、杨树、桉树、都长得高大挺拨,厂房周围和马路上绿树成荫,人在其中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没有调走倒不觉得怎样,要离开这块自己成长起来的土地,真是有许许多多的留恋,看到什么都是那样的熟悉、亲切,有一种难离难分的感觉。总觉得这一草一木好像挽留自己多呆一会,多说几句话,多看几眼,再多站一阵子,心情才能平静下来。
1965年12月11日,456厂同事为笔者送行的临别合影
我们五人年龄相差不大,都是30多岁的年纪,家中是上有老下有小。正处在爬上坡出大力的时候,一旦离开,家中伺候老人、教育子女、重体力劳动等等全部都落在妻子一人肩上,我的三个子女都还很小,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我走后,他们可能要承担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家务劳动,想到这些,心中一时是很难受的。在我们这个年龄,家庭情况基本相同,而国家需要的也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成熟的人,要这些人为党出大力,为国家出大力,这也是我们这一辈人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艰难困苦是短暂的,是可以克服的,作为一个兵工厂的老职工,是没有任何条件不服从组织调动的。
临别重庆前与妻子合影留念(照片下为石书记手书笔迹——编者注)
二、 除夕夜的宴席
除罗成金外,我们四人在1966年元旦前来到山东国营九四二六厂驻济南办事处报到,接待我们的有党委秘书王宪泉、劳资科长伊继淳、生产科长王永远,还有其他一些同志,大伙都很热情、很亲切。安排我们住在 “碉堡式”楼房第二层的山东前进配件厂济南办事处。
我们几个人都是在南方出生长大的,没有出过远门,乍来到北方,对什么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在北京车站吃早点,只有油饼豆浆没有咸菜,售货员讲:油饼是咸的,豆浆可以放糖。到了济南,看见街道是方方正正的很平坦,房屋墙外伸着一根根烟囱,有的冒着烟。我们是冬季来到北方,在生活上有许多方面不适应,还得学习适应。我们感到济南的冬天不刮风,不比重庆冷,但街道上的行人不多,晚上行人就更少了,各个地方的人生活习惯不一样。
首次在北京留影
春节快到了,街道上有了节日气氛。我们也到了“万紫巷”市场看看,市场较大,品种齐全,货物新鲜,在价目表上,有的商品比重庆“大阳沟 ”市场的还便宜些。肉、蛋、鱼、蔬菜价格也便宜,但济南饭店的菜品价格比重庆饭店要高出许多,是什么原因?有待以后请教明白人解答了。办事处的同志们也在为我们几个人忙碌着,给我们买戏票、电影票,准备着三十晚上的年夜饭,让我们心中甚是不安,他们也都有一个家,家中的亲人也在等着他们回去办年货,过一个快乐的春节。虽然我们讲只要食堂开伙就行,你们回家忙去吧,但无济于事,令我们很受感动。
这一天是年三十了,王宪泉、伊继淳等同志们午饭后便忙起来了。晚上定在五点钟吃饭,因为晚上我们要去共青团路大同剧场看京剧。我们也想早吃早结束,他们也可以早点回家与家人共享除夕夜的天伦之乐。酒席办得很丰盛,摆了满满的一桌菜,都是正宗的鲁菜口味,同时还上了北方的茅台酒“云门特酿”,我们几个除刘永科有半斤酒量外,其他人也只能喝一二两酒,酒席上谈笑风生、相互祝贺春节身体健康,彼此敬酒。虽然远离亲人过年,但同志们的热情关爱也使人感到很温暖。在酒席上候厂长介绍了前方指挥部和工地的基建情况,听起来当时条件很艰苦,但大家信心很足,都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席间谈论最多的是济南和重庆的春节风俗习惯。虽然满桌子的美味佳肴,但是掀不起饮酒高潮,便在六点钟早早收场了。我们再次表示感谢,请他们回去后向家人问好,祝全家幸福。
我们来到街上,商店都关门了,连小卖店也关门了,了解到只有经二路的百货公司在晚上七点前还开门,我们急忙赶到,见买东西的人还不少,楼上楼下川流不息,人来人往。我们每人买了包青岛饼干便赶往了剧场。剧场服务员见戏票是甲座加号,在中间人行道的前几排放了几张折叠椅,早来的观众见我们在除夕夜看戏每人手里还拿一包饼干,感到有些怪异,我们虽然有些不自在还是很坦然地看戏。济南市京剧团演出的《沙家浜》,演员们演得非常认真、卖力,乐队伴奏也很到位,观众多次鼓掌。戏演完了,我们出门看见还有辆公交车,便上车,坐下后一问司机,才知是包车,又急忙下车,大家都大笑了起来。
三、 厅长初一拜年
四、 接受新的任务
春节后街上行人多了,商店开门了,澡堂也可以洗澡了,节后时间不长,二局的同志讲厂里的产品试制工作尚未开始,来办事处报到的人也不多。我们也学懂了不少济南方言,如:拨腚、么子、老杆子等等。无事便聚在一起闲谈,来到山东我们认识了不少朋友,王宪泉、伊继淳、王永远、李兴林、马秀银、王彩琴、井远明、赵文成等等,有许多朋友的名字记不清了。
二局通知要我们几个到二局上班,我们坐11路公交车,从十二马路起点站到大明湖东门的终点站下车,路上要一小时。来到二局,李本均局长向我们介绍了12.7毫米高枪的全省安排以及当前的进度进展情况,并为我们在会议室准备了办公桌椅,可以从资料室借出资料看。企业长途电话不断,主要是咨询反映12.7毫米高射机枪技术问题的, 这样就影响了二局的调度员和计划员张明康、王永岱的工作。时间不长,我们四人便搬到几间平房,全部资料和样品枪也放到我们的宿舍,又安装了一部电话,这样工作起来效率就快多了。这时省经委通知有关人员去开会, 有李本均、李宝林、裴树梅、邓中庸、王永远及我们四人,听取刘鹏主任传达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再次强调对12.7高枪厂的试制任务的安排 , 更明确了二局和九四二六厂的分工,让我们准备接受新的任务,全省的试制工作即将开始。
后记
文中简单地记述了我们对于军工小三线的情感,讲的是重庆456厂调来山东的几位同事的生活片断。当时社会上有句口号“好人好马上三线”,调入军工小三线的人,都是经过组织严格审查的,这群人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在家中是顶梁柱,是有骨头有肉、有血性情感的人,而不是木头人、石头人,他们是和父母、妻子、子女生活在一个个温暖家庭的人,他们听从党的召唤,克服家庭和个人的困难,服从组织安排,远离家乡亲人,走向新的工作岗位,为军工小三线做出了较好成绩,完成了任务,向组织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欢送邓中庸同志回重庆工作
欢送邓中庸同志回重庆工作
欢送刘永科同志回重庆
1976年罗马尼亚考察团来我厂考察
1982年,笔者调离前进厂前,同志们欢送留念
欢送李隰龙老伴回重庆
欢送唐福忠老伴回重庆
笔者在职工代表大会发言
作者简介:石国龙
籍贯:江苏省镇江市
1933年出生于湖北省汉口市
1937年随湖北汉阳兵工厂迁往重庆
1941~1948 读书,小学、初中学习
1951年 考入重庆市劳动局。分配重庆第456厂
1953年,职工夜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4年 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任456厂技术员。
1959年,中专毕业,任该厂夹模具工段工段长。
1965年,调入国营山东九四二六厂
1966年,任9426厂技术科长。
1972年,任9426厂副厂长。
1975年,任9426厂厂长。
1976年,任9426厂党委书记兼厂长。
1979年,任9426厂党委书记。
1982年,调山东省标准局任处长。
1985年,任山东省标准计量局质量监督处处长。
1987年任山东省标准计量局质量管理处处长。
1993年,在山东省标准计量局退休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