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
图文 / 胡文锋 编辑/谦坤
半生寻芳半生情,
却向梨园尽痴心。
黎明扶杆迎曙色,
落日对镜数霜痕。
汗珠坠地飞星散,
灯瀑倾台照戏人。
腾跃千回侧幕外,
舞穷清梦到更深。
曾携云霞追风去,
也抱功名对月斟。
素手不染铜臭迹,
鬓丝唯系青衣真。
芳华炫舞诗几行,
单纯织锦云步纹。
而今检点旧行头,
但见涕痕不见春。
热泪徒温今夜酒,
俗眸回望梦难成。
收拾遗篇归何处,
一身烟火立黄昏。
低回顾曲人千里,
满案尘声共我闻。
忽觉浮生交响处,
锅瓢碗盏和瑶琴。
作品点评:
《再回首》一诗以梨园生涯为镜,映照出半生执艺、痴心不悔的伶人形象,情感深沉而意象丰美。
一、意象织就生涯画卷
诗中“梨园”“青衣”“云步纹”等专业意象精准勾勒出艺人的身份,而“曙色”“霜痕”“灯瀑”等自然与舞台光影的交叠,形成时空流转的视觉张力。尤以“汗珠坠地飞星散”一句为妙,将艰辛的形体训练化为星河飞溅的奇幻画面,刚柔相济,足见笔力。
二、结构暗合跌宕人生
全篇以“再回首”为纲,铺陈有序:前八句聚焦练功场景,用“迎曙色”“数霜痕”等对仗工稳的细节,刻录岁月沉淀。中段“曾携云霞”“也抱功名”陡然扬升,旋即以“素手不染铜臭”明志,展现清高气节。尾段“涕痕不见春”“俗眸梦难成”急转直下,终以“锅瓢碗盏和瑶琴”收束,将艺术与世俗巧妙调和,完成从理想至现实的哲学和解。
三、语言新韵古风交融
此诗融汇了古典诗词的凝练与现代语言的通透,多有妙笔。如“鬓丝唯系青衣真”以“系”字双关,既牵系职业信仰,亦隐喻年华羁绊;“满案尘声共我闻”化虚为实,将寂寥诉诸尘声,耐人寻味。
四、情感真挚见匠心
通篇无浮夸叹惋,唯有“涕痕”“热泪”“烟火”等沉静自省。末句“锅瓢碗盏和瑶琴”以生活器具与雅乐并置,道出艺术终须落于尘世的真相,似拙实巧,堪称全诗点睛之笔。
此作非止于梨园独白,而以“梨园青衣”的一生为经纬,用“戏”与“梦”互喻,将舞台的绚烂与人生的苍凉并置,写出了“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深长余味。作者把个人经历、艺术信仰和时代变迁糅在一起,既有传统诗词的筋骨,又透出词林新韵的鲜活气息,是一首“戏中人写戏,梦中人叹梦”的沉郁佳作。
胡文锋,舞蹈艺术家、舞蹈诗人。
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世界华文研究会理事。
广东省侨作联理事。
出版诗集《以舞者的名义》。著书《落霞拾叶•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