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胜利的黎明 拂晓的记忆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暨彭雪枫将军率领皖北军民抗战颂
文/杨权
朗诵/梁丽君 张磊
录音合成:张磊
【第一乐章·血色拂晓】
【第一乐章·血色拂晓】
当九月的晨曦穿透历史的云裳,
青铜编钟在记忆深处悠悠回荡。
卢沟桥石狮的吼声与沱河波浪,
奏鸣八十载岁月血与火的回响。
那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晚上,
狂风骤然卷起永定河畔的恶浪。
日本强盗侵犯我华北的枪炮声,
撕裂着洪泽湖西岸黎明的晨光。
彭雪枫骑兵团的战马踏碎晨霜,
《拂晓报》张张号外散发着墨香。
拂晓剧团声声愤怒的
抗日战歌声,
化作复仇的子弹射向敌寇的胸膛。

【第二乐章·江淮烽火】
平型关的岩石记得,
黄土岭的松柏难忘。
皖北大地的青纱帐,
拂晓剧团的红绸舞动红光。
淮北平原升起彭雪枫的军旗高扬,
老百姓围观在黑马队出征的路旁。
“卖头牛买枪打东洋”,
“借斤盐也要助军粮”。
从新兴集到大王庄,
从书案店到板桥乡。
每寸土地都铭记着,
英气潇洒的儒将。
彭雪枫三件法宝,
让抗战的种子在沃土中生长。

【第三乐章·天下同仇】
太行山的山脉连着江淮巨浪,
黄河咆哮声在皖北苏北回荡。
诺曼底滩头的钢盔,
映着金陵城的泪光。
从那滇缅公路到淮北抗日的战场
不同肤色的手挽手筑成血肉城墙。
白求恩的止血钳悬
在炮火中闪亮,
正义的闪电劈开法西斯的铁丝网。
《拂晓报》的号角传遍根据地的村庄,
国际歌与抗战进行曲共奏反法西斯的交响。

【第四乐章·胜利曙光】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早上,
重庆报纸墨香弥漫大街小巷。
延河畔腰鼓声响彻宝塔山梁,
洪泽湖的渔网捞起胜利曙光。
纽约时报广场上的水兵之吻,
交汇着伦敦教堂铜钟的鸣响。
皖北大地上抗日军民载歌载舞,
狂欢的百姓拥向黑马队的广场。
老百姓用新麦烙饼慰劳新四军,
使凯旋的战士们钢枪更加闪亮。

【第五乐章·薪火相传】
在皖北那富饶丰盈的千里原野上,
宿州城乡每座校园里都铺满阳光。
孩子们重新穿起拂晓剧团的戏装,
校园报刊续写着《拂晓报》的华章。
关工委“五老”温暖着的双手,
正传递着八十年的火炬金光。
紫金草在和平广场绽放,
雨花台的石英仍在发光。
沱河岸边那一望无际的麦浪里,
仿佛传来黑马队的蹄声与刀光。

【终章·永恒黎明】
看!新时代的战旗正猎猎飞扬,
中华雄狮脊梁上跃动金色阳光。
从永定河到沱河岸上,
从卢沟桥到淮海战场。
八十圈年轮中党旗永远领航,
中华民族从黎明中走向辉煌。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
永远高奏历史的回响: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拂晓之光永远照耀时代新人
砥砺前行的方向!

作者简介:
杨 权 、中共党员 、文学学士 、现任宿州市教体局关工委副主任、市直关工委副秘书长、曾担任《青少年之友》、《宿州教育》等杂志主编。在国家、省及市报刊等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及文学评论300余首(篇)。

梁丽君:主任播音员,原宿州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宿州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2021年获全国总工会、中央网信办"建党百年颂”活动最佳朗诵奖。

张磊: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安徽省公安文联会员,市作家协会文学朗诵委员会主任,《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编委会委员。
审核/荆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