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别人屋檐再大,不如自己有把伞
文/韩朝亮
人生不能没有追求,不能没有梦想,以懒堕的方式为自己当挡箭牌,以不适应环境当借口,总以各种理由为自己遮丑,有人为自己撑腰,买单,遮住风雨,觉得理所当然。我们总在寻找遮蔽的屋檐,却忘了最可靠的庇护,往往来自自己掌心的温度。别人的屋檐再大,终是他人天地;自己的伞虽小,却能撑起一片自由天空。
一、屋檐下的困局:寄人篱下的隐痛
世人常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却不知大树的阴影里藏着多少无奈。某位赛车手的故事便是明证:他曾是赛道上的王者,却在低谷时被迫向赞助商谄笑。100万赞助的背后,是尊严被金钱切割的刺痛。这何尝不是现实缩影?我们总在渴望他人的庇护,却忘了屋檐下的每一寸阴凉,都需要用屈膝的姿态换取。
乡村的寒夜里,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叩响亲戚家门。突然窜出的大狗撕咬的不只是她的腿,更是她最后的尊严。当礼物被冷冷收下,当门槛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才惊觉:所谓的亲情,在利益面前竟如此脆弱。那些在屋檐下强装的笑脸,终将化作刻在骨子里的屈辱。
二、伞的隐喻:自立者的精神图腾
真正的强者从不依赖屋檐的庇护。河南小伙冯三丰的故事恰是明证:出身农家的他,没有显赫背景,却靠双手在面食技艺上登峰造极。12张饺子皮同时擀制的绝技,七星级酒店的面点大师头衔,美国国务卿面前的才艺展示——这些不是屋檐的馈赠,而是自己撑起的伞。这把伞由能力铸就,用勇气支撑,以尊严为骨。
季羡林先生说:"人间万千光景,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这把伞的伞骨是自律,伞面是学识,伞柄是意志。当我们在深夜苦读时,当我们在挫折中坚持时,当我们在质疑中前行时,这把伞正在悄然成型。它或许不够华丽,却能在任何风雨中为我们保留一方晴空。
三、破局之道:从依赖到自立的蜕变
苏格拉底说:"鸟儿站在树上,从不担心树枝断裂,因为它依赖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这揭示了自立的核心:能力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那位赛车手若早些打磨技艺而非四处求人,那位母亲若早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非寄望亲戚,或许人生会是另一番景象。
独立精神的培养需要三重修炼:一是能力的积累,像冯三丰那样在专业领域精益求精;二是心态的调整,学会在风雨中保持从容;三是勇气的锤炼,敢于在无人撑伞时独自前行。这过程如同铸剑,需经千锤百炼,方能斩断依赖的枷锁。
四、永恒的伞:在风雨中绽放的尊严
拥有自己的伞,意味着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当别人可以随意收回屋檐时,我们的伞却能随时撑起;当他人脸色成为阴晴表时,我们的伞下永远是自主的天空。这种尊严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无数次跌倒后自己爬起,在无数次拒绝后依然前行,在无数次孤独中依然坚守中铸就的。
人生这场雨不会因为谁的屋檐大而停歇,却会因为谁有伞而改变轨迹。让我们放下对他人庇护的幻想,拿起属于自己的伞。这把伞或许不够大,却能让我们在风雨中昂首前行;这把伞或许不够美,却能让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尊严。因为真正的强者,从不在别人的屋檐下苟且,只在自己的伞下活出精彩。
当有一天我们回首往事,会发现那些独自撑伞的日子,才是生命中最闪耀的勋章。别人的屋檐终会坍塌,自己的伞却能伴随一生。这或许就是人生最深刻的寓言:最大的安全感,永远来自内心的强大与自立。
作者简介:韩朝亮,男,汉族,1959-12-06,系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几十年来,在全国各大刊物、网络上,曾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曲艺等文学作品几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