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0期
《月满中秋话中央大街步行街》
文/张庆业
收到:语棠
哈尔滨的中秋夜,格外吸引中外游客。它能给无数游人带来北国小巴黎的许多胜景。
当我中秋夜晚徜徉在中央大街步行街时,总有一种别样心情,在胸中激荡。
当我踏上中央大街时,映入眼帘的是面包石被月光浸得发亮,像一条银色的河,从防洪纪念塔一直淌到经纬街。街两旁的巴洛克式建筑披着月色,窗棂上的雕花,在光影里忽暗忽明,倒像是给这百年老街缀上了细碎的星子。
当我们走近糖画摊时,瞧见铜锅里熬着的糖浆泛着琥珀色的光,老师傅拿着铜勺,在石板上轻轻一转,便勾出一个展翅欲飞的仙鹤。孩子们围在旁边,眼晴瞪得溜圆,鼻子尖上还沾着糖渣。老师傅笑着递过糖画,并说:“拿好,这是月亮派来的天使"。语音未落,不知谁家的窗里传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优美乐曲,手风琴的韵律伴着糖香,在空气中荡开一圈圈涟漪。
我沿着步行衔慢慢向前走,月光把每一块面包石都擦得锃亮。街边的俄式面包房里飘出新烤的大列巴香,混着马迭尔冰棍的奶味,在凉爽的秋风中格外香甜。转角处,一群年轻人举着自制的灯笼跑过,灯笼上的纸绘着松花江的波光,跑动时带起一般风,吹得街边树叶沙沙作响。
当我再往前走时见到教育书店的橱窗里,摆着一本泛黄的《呼兰河传》。月光透过玻璃,落在萧红笔下的《夜空中最亮的星》这本书上。围观的人,举着手机争相拍照。光斑在夜空中连成一片,倒像是又升起一轮小月亮。
当我走近卖红肠的摊位前时,见到一位姑娘正把刚切好的红肠递给环卫工人,“大娘,尝尝,中秋节吃点好的”。她的声音很轻,却像是把秋夜的凉气暖化了。环卫大娘接过红肠,嘴角咧到了耳根,眼角皱纹里盛满了月光。
防洪纪念塔的影子被月光拉得老长,像是要把整条步行街都揽在怀里。江对岸的烟花忽然升起来,在夜空里炸开一朵朵金菊。人群里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孩子们举着灯笼蹦跳,老人们仰着头微笑,年轻情侣的手紧紧地牵在一起。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中央大街的中秋月色,竟把祖国北方人旳豪爽与南方人的温柔紧紧地连在一起。它照着俄式建筑的穹顶,也照着画糖画摊的铜锅;它暖着流浪歌手的吉他,也暖了环卫工人的手掌。此时所有的团圆,都不必聚在桌前,只要心里装着温暖,整条步行街便是我们的家。
此刻的夜晚,月光静静流淌,面包石上银辉越来越亮。我转身往回走,身后是欢声笑语,身前是长街如练。而那天空的中秋月,正悬在教堂的尖顶上,把人间的烟火照成诗,传到了远方,传到华夏的每一个角落里。
张庆业老师书法作品展示如下:


张庆业:男,1953年5月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笔耕不辍,勤奋好学。1995年获当代书画艺术名人证书(光荣称号),现为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院黑龙江爱心书画艺术家联谊会会员,中华艺联书画院院士、理事,哈尔滨市地书协会会员、理事。刻苦钻研书法艺术,几十年的艺术积累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积极参加公益笔会活动进社区学校医院企业,多次获得各类书法比赛佳绩。出版邮集。成就斐然。
图片制作:仇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