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地域的紧急求助,一次与诈骗分子的惊心赛跑。79岁老人险些陷入骗局的关键时刻,赤水公安及时赶到,成功守住了群众的“钱袋子”。这起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诈骗套路?我们又该如何提高防范意识?
“警察同志,我母亲可能正在遭遇电信诈骗,且不听我父亲劝阻,麻烦你们快去帮忙看看!”近日,赤水市公安局葫市派出所接到一通来自重庆市民任先生的紧急求助电话,电话那头语气焦急万分。据任先生反映,他父母亲居住在赤水市葫市镇天鹅堡社区,母亲正在家中长时间接听一个陌生电话,交谈中透露出“扣费”“操作”等字眼,老人似乎已被对方说服,正准备按指示进行后续操作。凭借职业敏感,民辅警判断这可能是网络电信诈骗。
接到求助后,民辅警火速赶往老人住处。到场时,老人正手持手机,听从电话那头正冒充“网络平台客服”的诈骗分子指挥,准备点击链接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经现场了解,诈骗分子谎称“老人开通的会员服务即将自动扣费,需每月支付高额费用”,以此制造恐慌,并假借“协助取消业务”之名,诱骗老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企图窃取其账户信息并转走资金。民辅警当即制止老人操作,切断正连接的屏幕共享,随即对老人名下账户采取了紧急保护措施。
由于劝阻及时,成功为老人及时止损了60余万元。
诈骗套路揭秘:这类“客服”骗局最易中招
当前网络电信诈骗套路不断翻新,其中冒充平台客服类诈骗高发频发,尤以“取消会员扣费”类型最为典型,其作案流程环环相扣:
1.精准伪装,利用“会员扣费”等高额费用制造恐慌。
2.诱导操作,下载“屏幕共享”功能的会议软件获取权限。
3.远程操控,以“关闭免密支付”为由窥视信息盗取资金。
此外,刷单返利类、虚假投资理财类、冒充公检法类、虚假贷款类等也是当前高发的诈骗类型,均以“小利诱惑”“权威施压”等方式突破受害人心理防线。
警方提示:守住三原则,远离诈骗陷阱
1. 核实为先,不轻信陌生来电:正规平台绝不会通过电话指导关闭自动续费,可通过平台官方热线核实真伪。
2. 严守底线,不泄露核心信息:坚决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不明来源的应用,更不能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3. 及时求助,不犹豫拖延时间:若发现疑似诈骗,或接到96110反诈预警专线来电,请立即接听并配合。一旦察觉被骗,务必第一时间留存通话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拨打110或96110求助,为止损挽损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