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三界”是指一个架空的历史人文环境。
人的通常说“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话意味着超凡脱俗,形容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由此可见,对三界的理解,是一个多层垒的哲学范畴。
最常见的是以天、地、人(或被称“三才”)作为三界。其中,天界是神仙和圣人所在的天堂或天庭;地界也称魔界、鬼界和阴间,是人去世后去的地方;人界(又称为“水界”)则是人类和其他自然生灵生活的世界。
另一种说法是以天、地、水(或称“三元”)作为三界的划分。这种说法出自于《三官经》。在这种划分中,天、地、水三界分别由道教的三官大帝掌管,即“上元赐福天官一品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二品清虚大帝”和“下元解厄水官三品洞阴大帝”。各地所设“三官庙”所供奉即为该三位神仙。
还有一种说法是以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作为三界。这种说法比较普遍,且出自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等经典。在这三个境界中,众生根据其修行程度和欲望情感的淡化程度而居住在不同的地方。
总的来说,人们通常所说的“三界”,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和划分方法,但无论哪种划分方式都体现了不同宗教对于宇宙结构和生命存在的独特理解。
佛教的三界通常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凡人众生居住的地方,包括怀着各种欲望和情感的众生。色界是各种欲望情感者已淡化,但还需要依靠物质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佛教中,“色”是指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虽然广为流传,狭义而言是我们眼睛见到的事物,比如物质的长短方圆、青黄赤白、男女老少、山河大地等等。从广义而言,“色”是一切物质的总称。在道教经典中,“色“不但包含了主观感知的颜色与形态,而是是一个超越物质世界的哲学观念。道教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并非是物质或颜色本身,而是光的反射通过大脑构建的主观认知。这一观点强调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感知是主观构建的,而非物质本身。综上所述,道教中的“色”,强调了超越物质世界,追求内心和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的重要性。由此推理,无色界就是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清除,已经不靠任何物质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
道教的“三界”不但涉及到天界、地界、水界(人界)的划分,同时包含了常见的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划分。道家认为,三清天尊是道教的最高神。他们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他们代表了道教宇宙观中的三个不同阶段认,并且认为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均为玉清元如天尊所化,也符合道教“一生二”的观念。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中,所化成的灵宝天尊和道教天尊则管理世界。尽管三清天尊地位最高,而“三清境”是超然于“三界”的。他们通常不过问具体事务,而是由玉皇大帝来统御三界。
“帝”在道教经典中常用来指代那些具有极高道德标准和超自然能力的神圣存在。如“道帝”这个名字就寓意着高风亮节、登峰造极、九五之尊、人中之龙之意。其中紫微大帝的神职是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同时也役使雷电鬼神。虽然他们都是“大帝”,但玉皇大帝是他们的“上司”的“上司”。由此可见,在道教中,“帝”不仅仅是一个称谓、一个地位,更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力量。道教中的“帝”指的是至高无上的神祇,是宇宙和自然秩序的维护者,玉皇大帝则处于最高地位,其地位仅次于“三清尊神”。
其次,道教神系中还有“皇”,在道教和传统文化中,通常指代三皇,即伏羲、女娲和神农氏,他们被视为人类社会的始祖和最初的统治者。“皇”字由“自”和“王”组成,象征着从天而降的王者,强调了其神圣性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皇”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三界之中,“人界”的统治者。
玉皇大帝的地位虽然在三清天尊之下,但在道教神话体系中掌管着天、地、人三界,被认为是三界的实际主宰者。
玉皇大帝全号应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御历万道无为大道明殿昊天金阙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居于太微玉清宫。玉皇大帝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民间将其视为天上的“皇帝”,万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在道教神阶中地位也是极高的。道经中称其居住在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简而言之,道教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每年的腊月廿五,玉皇要降临下界,亲自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善恶良莠来赏善罚恶。这一日民间多设香案摆供品接玉帝。这一活动,也有称之为“斋天”的。
民间有传玉皇大帝的名字叫张友仁,也有说是张百忍。传说姜子牙封神榜上,最后还有一个位置,叫玉皇大帝,本是姜子牙留给自己的封号。他这时多说了一句话:“没有人啦”。话音未落,众神中走出一人说:“有人了“。这人便是张百忍,姜子牙无奈便把玉皇大帝的封号,给了这个说“有人”的张百忍(后来也叫张友仁)。他便是玉皇大帝了。
民间传说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因而他也被视为权力最大的神祇之一。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科仪。
关于玉皇大帝的来历还有多种说法,以下简单介绍其中几种主要的传说:
其一,根据《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的记载,玉皇大帝是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与王后宝月光的儿子。他出生时身怀宝光焰,充满王国,自幼便聪明仁慈。在继承王位后,他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最终选择放弃王位去修道,经历了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又经过亿劫才成为玉帝。
另一种传说是鸿钧老祖得到造化玉碟,并将其炼化成了三千大道。之后,造化玉碟也吸收了鸿蒙真气凝结成真身化为人,被称为造化童子。造化童子随鸿钧老祖学道并最终演化成为玉皇大帝。
还有一种说法是众神选出的管理者后来成为了玉皇大帝。即,很久以前天上没有统一的管理者导致人间大乱,太白金星和几位神仙商量决定从人间选一个仁慈善良且管理有方的人担当此任,最终选择了张善人并迎立他为玉皇大帝负责总领众神。
无论哪种来历,都强调了玉皇大帝的智慧、慈悲以及他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统领三界十方诸神及万物众生之最高主宰神明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