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
铁七师 周启焱
番号在岁月里收了鞘,
军歌却没被风刮跑。
你看那群鬓角凝霜的人,
把“铁道兵”三个字,
焐成了心口的火,
涨成了眼底的潮。
他们曾是巴山的繁星,乌江的桥,
是钢轨里淬火的号子,枕木上磨亮的镐。
如今半百过了,古稀也到,
从塞北的退休小院,到江南的晨练街角,
一双双曾经握过风枪的手,
竟在键盘上,重新吹响了集结号。
于是有了一方网络的军营,
聚起爱写会画能唱的老兵。
有人铺开纸,让当年的炮声落进诗行,
有人举起笔,把桥墩的剪影描成丹青,
有人翻出旧相册,铁轨旁的青春仍闪着光。
那是逢山开路时溅在衣襟的泥,
是遇水架桥时凝在眉梢的霜。
是刻进骨血里的“艰苦奋斗”,
是从未褪色的革命信仰。
五卷《不朽的军魂》,是他们垒起的丰碑,
每一页都写着当年的汗,如今的醉。
国庆了,他们在线上摆开“战场”,
征文里忆峥嵘,书画展话担当,
晚会的歌声穿过屏幕,还是当年的腔。
没有军号催征,却有诗赋传扬,
不为建功立业,只为老伙计们笑着说:
“你看,咱这把老骨头,
照样能给‘铁道兵’三个字,
添一笔不老的光。”
这群人,把退休的日子过成了新的营房,
在墨香与歌声里,续着未凉的滚烫。
他们说,不是不甘寂寞,是军魂难放,
是想让后来人知道,
曾经有这样一群人,
把路铺进崇山峻岭,
把桥架过湖海河江。
如今,又把精神的火种,
在网络的星河里点亮!
图片由编者提供
周启焱 原铁七师战士,1969年1月入伍,1973年3月退伍。就职于湖北省咸宁市发改委,正处级调研员退休。历任咸宁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咸宁市政府区域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等职,高级经济师,大专法律专业毕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历任咸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金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铁道兵战友网艺术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近期在人民日报《民生周刊》上发表了一篇书法方面的理论文章。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