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玉振诵经典
——松原市《朗读者》读书会《相约论语文化中国》活动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意义
作者:富有
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诵读声在松原金钻商圈响起,这场由《朗读者》读书会发起的《相约论语 文化中国》活动,已超越普通读书聚会的范畴,成为传统文化在当代城市空间的生动实践。在孔子诞辰2576周年之际,30余位参与者以声传情,让千年经典穿越时空,既展现了松原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担当,更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精神桥梁,为“书香中国”建设提供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样本。
一、时空对话:让经典在当代发声
活动选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9:28分启动,这一细节暗含对传统的致敬。当徐俪领读、众人跟读的声音回荡在有机食品超市门口,钢筋水泥的商业空间瞬间转化为文化场域——现代消费场景与古老典籍的碰撞,形成极具张力的文化景观。“洋洋盈耳,字正腔圆”的诵读声中,“学而时习之”的治学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不再是古籍中的铅字,而成为可感可触的生活智慧。
这种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古。作为全国公益读书活动的第九届实践,松原分会场将“线上线下联动”“多维度航拍记录”等现代元素融入传统诵读,使《论语》从书院走进商圈、从书本跃入屏幕。蒙古族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航拍助力,更以视觉语言将地域文化特色与经典诵读结合,让“文化中国”的宏大叙事落脚于松原的具体实践,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时空创新。
二、群体共振:从个体践行到文化联动
徐俪会长连续四年组织该活动,并带动《宝贝家幼稚园》加入,展现出文化传承的代际接力。当儿童清脆的童声与成人沉稳的嗓音交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志向便有了具象化的呼应。这种“大手牵小手”的模式,打破了文化传承的年龄壁垒,使经典诵读成为贯穿生命周期的精神滋养。
活动联动多家文化平台(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松嫩流域文化等)与商业机构(圣水湖祥仁超市),形成“文化+商业+公益”的多元协作网络。超市提供场地、艺术协会记录传播、读书会组织执行,不同领域的力量因经典联结,证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参与。正如“君子和而不同”的古训,这种跨界联动恰是对《论语》智慧的现代诠释。
三、地域赋能:让传统在松原扎根
松原作为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其文化传承具有独特张力。活动中,蒙古族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参与,为《论语》诵读注入了多民族视角——当马头琴的旋律与儒家经典的声韵潜在共鸣,“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念便有了地域化的生动注脚。这种将地域文化基因融入经典传承的方式,避免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同质化,使《论语》成为联结多民族智慧的精神纽带。
“圣水湖”“祥仁超市”等带有地域标识的场所名称,与《论语》的经典意象形成奇妙呼应。圣水湖的生态意象暗合“知者乐水”的哲思,“祥仁”二字则直接呼应儒家“仁”的核心思想。这种无意识的文化契合,证明传统智慧已深深嵌入松原的地域肌理,而诵读活动则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在地文化与经典文本的对话通道。
四、时代意义:在诵读中构建文化自信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该活动的价值不仅在于经典文本的传播,更在于文化自信的培育。当参与者在商业中心坦然诵读“士不可以不弘毅”,实则是在以行动宣告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种公开诵读的勇气,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不再将经典束之高阁,而是让其在日常生活中焕发生机。
活动强调“铸造中国品格,助力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将个人诵读行为与国家文化战略相连。从“书香中国”到“文化自信”,《论语》诵读已超越个人兴趣范畴,成为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正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光哲思,松原的这场活动证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静态的怀旧,而是动态的生长,需要每一代人在诵读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从孔子时代的“弦歌不辍”到今日的松原诵读,《论语》的生命力正源于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结。当超市顾客驻足聆听、当航拍镜头记录下诵读场景、当幼稚园孩童奶声奶气地念出“温故而知新”,经典便真正融入了现代生活的肌理。这场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9月28日的集中诵读,更在于它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让《论语》从书本走向生活,让“仁义礼智信”成为滋养心灵的精神养分。 正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坚韧,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松原《朗读者》读书会的四年践行,证明经典的力量在于常读常新。当越来越多的“徐俪”们带领更多“宝贝家幼稚园”的孩子相约《论语》,中华文化的薪火便在这代际相传中,照亮更广阔的未来。
作者简介:
富有(付有),笔名富十月,男,汉族,吉林前郭人,1958年出生。系吉林省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会员。
个人传略已被《中华名人大典》、《世界名人录》等百余部中外大型辞书收录。主要公开发表的作品有诗歌、小说、散文、故事、影视剧本、文艺评论等。部分作品被选入多种权威性选本发行于海内外。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1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