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99
沈常珍
但凡土门二厂的人,都有一段特殊的生活经历。这叫做生存环境造就生活方式。当初顺理成章,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儿怪诞。就好比沂河源头的水,不管从哪条小溪里来,一旦汇聚起来,心贴着心,手挽着手,转山闯滩,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这样,流不进大海,而只有这样,才获得了永生。
小棚边料盖
土门二厂的房子最初都是学习大庆“干打垒”精神,盖起的“干插缝”。石头垛墙的特点是通风透气,墙厚间小,所以,每家每户都要盖小棚。春夏秋做饭。盖小棚用的就是厚边料。
边料就是冲压下脚料。厂里经常销售或发放,厚边角料顺着正面折成三角,两米左右正好当梁柱,再排扎成墙,糊上黄泥盖上油毡,就大功告成。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这种边角料搭建的防震棚简易实用,满山遍野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人造景观。
煤坯打方块儿
二厂人沿袭东北人生活方式,睡火炕。如果浇湿煤,一来潮气重,对身体不利;二来下班儿回来
满山摘松球
每天下班点火做饭得用多少劈柴?老师傅的办法多,用松球点火。好在附近的鲁山、张家寨、芦芽山、孟坡满山都有马尾松,松果裂开成球,油性大,发火旺。秋后霜降一过,松果成熟,摘松球的季节就开始了。每天三两家约好,五六人一组,带上干粮苹果,系好麻袋推车,天不亮出发,日偏西归来。
步行七八里,小车存到山脚下,爬山坡,登石崖,够低枝,攀高树,迎山风鼓荡,听松涛呼啸,诗意天成,却无暇顾及。饿了吃口馒头,渴了啃个苹果,直到麻袋鼓涨。肩扛背驮,相携相扶,满载而归。
家家腌酸菜
不论媒体有关酸菜中含亚硝酸盐的质疑有多少,东北人爱吃酸菜的习俗也带到了二厂。立冬前后,储存的大白菜几百斤,上千斤地买回来,腌酸菜的大幕也拉开了。心灵手巧的主妇们撸起袖子,去除白菜老帮,洗净切成两半,大锅开水一焯,控水凉透,码入缸坛,凉开水适量,食盐少许,石块压紧,放在阴凉檐下,自然发酵半月二十天后,逾久弥香。猪肉粉条炖,剁肉包水饺,那脆爽酸鲜的口感,只有意会,妙不可言!
张口东北话
二厂东北老师傅们多,他们在带来过硬的技术,优良的作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东北口音。师徒们言传身教,孩子们朝夕相伴,耳濡目染,日久天长,近朱者赤,语言同化,代代相传。被社会上称为“方言岛”。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中,这种现象绝非偶然,社会交往单调,容易形成“方言岛”。比如七三二厂的“山机话”;土门一厂的“四川调”、民丰和机修厂的“青岛腔”等等。随着改革开放,交往多元化,这种现象渐被冲淡,变成历史的印记,让人回味。
午饭盒里带
双职工上班什么时候最忙?早晨。无论几点钟起床,六点半左右要吃完早饭,收拾停当,走出家门,大约半个小时把孩子送进托儿所,15分钟去茶炉房,15分钟进车间开班前会,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午饭在哪里?饭盒里。午饭时间短,离家远,况且还要喂孩子。好在厂里常年有茶炉房,铁锅大蒸笼。每个人行色匆匆,手提大小一摞饭盒,淘洗干大米。连同半熟的炒菜,放进笼屉,中午11点过后便会蒸好,早到者抬下笼屉,数百个饭盒大同小异,各有标记,极少出错,饭盒不可或缺,甚至有一年全厂会战纪念品,工会发的就是人手一个大饭盒儿。
孩子背起来
一块布,四条带,上班儿孩子背起来。土门二厂出生的军工小孩们想必都享受过这种待遇。你想吧,山路最少三五里,自行车没法骑,一摞饭盒手中提,孩子大早被拖起,迷迷糊糊走得急,根本无法抱怀里。年轻的爸妈们把布兜铺在床上,孩子躺好,大人仰身系好两对布带,走起!
太阳爬出了张家寨。于是,从东山、南山到石窝,一队队上班的人们说笑着,会合起来,络绎不绝,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过年卡车派
说它怪,也不怪。小三线各厂几乎都这样:过年放假派卡车送人回家再按时接回来。这可是年轻人最盛大的节日。小年一过,归心似箭的人们按捺不住兴奋。年货早已备好,大包小提留,棉袄棉裤棉大衣,带耳朵的棉帽加口罩,“真是武装到了牙齿”。厂里的安排也富有人性化色彩。假期一般是半个多月,所以,一、二月份的生产安排比较紧,星期天不休息。物资运输也提前调度好,为这特殊的“春运”让路。年关将近,卡车们安检修理停当,车厢篷布罩起,车辆号码贴好;送接时间、地点反复告知;节日值班落实到位。万事俱备,只待放假,保证大家在除夕前到家。
发车的场景令人振奋。扩音器轮番播放着欢乐的音乐和有关事宜;一辆辆解放牌载着一颗颗驿动的心驶向四面八方。过了元宵节,各地的新风随着返厂人带回,新的一年的征程又开启了……
作者简介:
沈常珍,中共党员,原土门二厂检验科工人,1966年参加工作,1982年调到山东机器厂,曾任厂女工委员会委员、动力分厂妇女主任。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