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头像 关注我们
【 编者按:在诸城东北乡的大地上,海拔138.1米的九龙山,又称“铁龙山”“九龙埠”,是沂山山脉的延伸。这里曾是香火鼎盛的商埠,三月三、九月九的庙会热闹非凡。撒牛涧的传说更添几分神秘。清代农民起义的点将台、抗战时期的烽火痕迹,见证了岁月变迁;更有今日的生机——“九龙埠玫瑰葡萄园”生机盎然。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座“神圣”的小山,听它诉说过去与现在,感受乡土大地上的岁月沉淀。】
台见新
诸城市东北乡有座神圣的九龙山,又名铁龙山,当地人俗称九龙埠,海拔138.1米,是诸城东北乡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
据乾隆《诸城县志》记曰:“自中条五弩山而北、牛沟岭五十余里,至九龙埠,土埠若冢,在东龙泉北。又北半里有横岭,东分为大埠岭,入高密县境。西分为九龙山,山上有五龙庙。”
九龙山属沂山山脉的马耳山延伸部分,马耳山自西向东,经过团山、茁山、障日山、卢山、竹山等许多山头连绵起伏一百余里,至中条五弩山而折向北至牛沟岭(以上山岭原属诸城,现分别属胶南、胶州)五十余里,接九龙山。九龙山向西连绵九岭若塚至白龙山,又经龙崮山西去至潍河东岸巴山,往东则经大埠岭、折向西北经凤凰岭,蜿蜒至高密市柴沟镇青龙山,白龙山与青龙山隔着西支五龙河相望,九龙山、白龙山、青龙山三山正好构成一个正三角形。
九龙山为什么又称九龙埠呢?经考证有两种说法。(1)清乾隆《诸城县志》“山川考”记曰”:“卢山北为九龙山,自东往西九岭若冢至白龙山”,因此,称为“九岭埠”,岭与龙谐音,取其谐音为“九龙埠”。(2)九龙山山高埠之处原来有一天池,池内有九个碗口粗的泉眼,汩汩水出,因为龙司水,所以称其为九龙埠。
埠,不仅仅是高埠,也含有商埠之意。明清以来九龙埠也是本地商埠之地,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九月九为九龙山香火会日。届时不仅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焚香拜佛,外地商人也趁机前来交换商品,其规模不亚于白龙山药会,每次长达四五天。其中,西边四里埠口村为上山出入口,1982年地名普查,为区别昌城镇埠口村,改称“东埠口”村。
九龙山是十分神圣的,山顶尖正方圆,呈龙山之像,是诸城东北乡群山之首,而且山上有五龙庙和百子庙,同时还是五龙河、九龙河的发源地。
清康熙《诸城县志》记曰:“五龙庙,在五龙社,嘉靖四十年(1561)建......”。五龙庙就建在九龙山山顶,当地人又称为老母庙。五龙庙有三间大殿和东西两厢组成,巍峨的三间大殿,雕梁画栋,殿内墙壁上有多幅彩绘图案,显得金碧辉煌,气势宏伟;大殿正面供奉着五龙之母塑像,称为老母,老母泥塑彩绘,慈祥和蔼,正襟危坐;东面侧房供着五龙神坐像,神情庄重,十分威严,其神像是用木头雕刻而成,并且设有机关,不经意间触动机关,五龙神会腾地站起来,让人惊讶不已。西厢是僧人居住的地方。五龙庙后面就是著名的“百子庙”,三间高大的大殿,青砖黑布瓦,斗拱,椽子,飞檐,红漆明柱,庙内供百子塑像,传说是龙降生的地方。
庙东侧有一条沟,这就是著名的撒牛涧,又称沙牛沟。相传五龙庙,庙宇香火极盛,和尚众多,和尚不仅拥有许多田地,而且在撒牛沟圈养了九十九头牛,因为撒牛沟很深,牛儿撒在里面不用看管。一天和尚清点牛数,发现九十九头牛变成了一百头,顿时明白了,这多出来的一头牛一定是一头神牛,于是就想方设法捉拿神牛,为了防止神牛溜走,就不声不响的在撒牛沟北段设上栏子进行围截。结果追来追去,神牛没地方逃走,就在沟底一处清泉边坐化了,变成了一尊石牛,不久,石牛就开裂胸膛,一股清泉喷涌而出,四季喷涌不断,人们前来取水饮用。
九龙山撒牛沟盛产小型砚台,砂砾圆形,一摞一摞的,如果你成心前来寻找,即使把沟底翻遍,也未必能寻到,然而,却在不经意之间,就会找到一摞摞一串串的。直到现在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找寻呢。
九龙山还是九龙河与五龙河的发源地。九龙河发源于九龙山南麓,流经百尺河镇的龙泉、龙池子、小仁和南洼、在河套一带汇于百尺河,全长仅仅9公里左右。
五龙河发源于九龙山山顶天池,分为两个支流,分别称东支五龙河和西支五龙河。东支五龙河发源于九龙埠东侧,从张家兰子村东、夹河庄,流经高密市柴沟镇的梁尹、王家大庄、李家庄、范家大村、柴沟;西支五龙河,又叫盆渠河,上游北去一支主要流经诸城市百尺河镇的张家兰子、星石沟、吴家庄子、李家庄子;西去一支流经窝乐子、盆渠、逄家庄子、在台家大村前汇合,然后折向西北,流经高密市柴沟镇的上口、相家庄、鹿家庄、西旺、柴沟。其中西支五龙河的一个重要支流——白龙河,发源于诸城白龙山,经仲家村、张戈庄在台家大村村西流于西支五龙河,西支五龙河上游八公里全在诸城境内。东西两支五龙河在柴沟村西北汇合,然后从南到北贯穿高密市的柴沟、康庄、仁和、周戈庄四个乡镇,全长56公里,流域面积385平方千米,流入北胶莱河,注入渤海。
九龙山为历代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清朝末年,九龙山东边胶州人赵连川,曾组织农民起义,起义队伍,占住九龙山,埋锅做饭,扯旗造反,他们惩奸除恶,与清廷分庭抗礼,后来被胶州兵马镇压,赵连川等多人被杀,至今九龙山上还留有点将台等名胜古迹。
1938年2月,日本鬼子入侵本地,曾经与当地刘军部队发生激战,双方对射多时,然而互相都没有伤亡。
1947年9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国民党还乡团在九龙埠北麓星石沟与当地武工队发生了激战,惨害干部群众多人。
九龙山上百子庙清末民初被匪人所毁,老母庙与五龙庙也已经荒废,最后仅有一位老和尚照看寺庙,1947年年底左右被当地人拆除。
九龙山因为是诸城东北乡最高的一座山峰,解放后,国家在这里安放了地理标志。山上早已整平成为良田,山东侧的塑料大棚“九龙埠玫瑰葡萄园”已初具规模,主人引进优质品种,采用科学种植管理方法,精心管理,不打药,完全是绿色食品。这里出产的葡萄,色香俱佳,香甜可口,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今,“九龙埠玫瑰葡萄”已经俏走四方,每当收获季节,那挂在藤蔓上的葡萄,一嘟噜一串串的葡萄,绿的、黄的、红的、紫的......五光十色,赏心悦目,令人忍俊不禁,争先恐后地前来游园、拍照、采摘、品尝,并且新鲜的葡萄,经过精心选择、包装已经进入青岛、潍坊等附近大城市的超市,深受大众消费者的青睐!
2023年4月23日写于台家大村工作室
作者简介
台见新,男,字政舜,号龙溪居士,笔名入云龙,生于1960年6月,诸城市百尺河镇人。著名民俗学者、非遗项目诸城“东路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2006 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40多篇。台见新主要从事东路大鼓研究和东路大鼓词的民间文学创作。2012 年在 “中国文学网上” 发表了《台五传奇》和《苏学士品名白龙寺》网络文学。2014 年 10 月在山东省政协主办的《联合日报》上发表了《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东路大鼓》,同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八期上发表了《窦光鼐名扬江南》。2015 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龙家兄弟》,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 “中华颂” 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活动中,创作的 “东路大鼓” 鼓词《拜大年》荣获铜奖。2020 年 5 月在上海《故事会》发表了《看走眼》。此外,2012 年 9 月在诸城市宣传部、诸城文艺界联合会举办的 “热爱诸城,宣传诸城” 征文活动中,《苏学士品茗白龙寺》获民间文学类一等奖。台见新还查阅族谱、县志、乡志等史料,找当地老人探访,拍摄古建筑与村情村貌,致力村志编纂,成果丰硕。
(“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主编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现居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志》副总编辑、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点点赞”再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