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落山河动,墨染时代魂。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樊少浦以笔墨为刃,将千年文脉的厚重与时代精神的锋芒熔铸于方寸之间,于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勾勒出“强国有我”的铿锵担当。
樊少浦作品,不仅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更深刻彰显着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为人民而创作”的赤子情怀与大国风范。既承续了千年文脉的深邃厚重,又绽放出新时代的璀璨华光,在笔墨的灵动律动间,彰显着坚定的文化自信;于精妙的构图意境中,传递着楷模的磅礴力量。
这,不仅是一场视觉艺术的极致盛宴,更是一次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文化宣言,淋漓尽致地彰显了汉诗在新时代的楷模力量与使命担当。




樊少浦1942 年生,陕西藍田人。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八言律诗创始人,世界文化发展事业第一位“最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联合国),世界和平使者●文化艺术之父(联合国安理会)。1969年下放查家沟劳动锻炼,1970年后调任中学教师、副校长,长期以来在中共陕西省委科教部等部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历任干部、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
从青年时代开始至今,一直潜心探索当代汉诗的民族形式问题。共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2年秋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借鉴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从搜集句例入手,进而分析句式,探求新的诗体,发现八言诗的历史文化文学价值。第二阶段(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末):检验八言诗论,修正旧见,定位于八言四四式(可细分为二二二二式等)。第三阶段(从本世纪初至今):设计并创作八言绝句、八言律诗,践行并检验诗论,重新概括理论研究成果。其贡献在于:①从当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和齐言诗的节奏特点出发,首次提出并回答了当代八言诗繁荣的必然性;②提出并论证了四四式是构建八言诗的主要路径:③提出以八言律、绝为代表的八言诗系列样式,公布八言律、绝律谱:④创作一批具有示范性质的八言律、绝作品,如《望鸟巢有感》《速写毛泽东》《周恩来与亚非会议》等:❺《红二方面军远征》、《中央红军.远征》、《红四方面军远征》创出一条有别于《伊利亚特》式的史诗之路:⑥另辟蹊径,翻译古代律、绝名作,煅造其当代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