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韵:一封写给季节的情书
作者:萬平.(湖北.仙桃)
当第一片银杏叶打着旋儿飘落肩头,当晨起推窗时嗅到桂子若有若无的甜香,我便知道,秋,这位温婉的画家,已提着金红相间的调色盘,悄然叩响了人间的大门。
一、秋色:大地的诗行
秋天的色彩是泼墨写意的。远山褪去了夏的苍翠,渐次染上枫红、橙黄与赭石,仿佛被夕阳揉碎的云霞。近处的稻田翻滚着金色的浪,农人弯腰收割的身影,与沉甸甸的稻穗构成一幅质朴的丰收图。而城市里,梧桐叶铺就的黄金大道上,每一步都踏响季节的韵律。最妙是清晨的薄雾,将层林尽染的山峦笼成水墨,待阳光穿透时,又似少女揭开了面纱,露出惊心动魄的美。
二、秋声:岁月的私语秋风是天然的作曲家。它掠过枯荷的残梗,发出沙沙的叹息;穿过竹林时,又与竹叶合奏出清越的笛音。雨落秋夜,敲在青瓦上如碎玉落盘,打在枯叶间似低语呢喃。而最动人的,是清晨推窗时,忽闻一阵“唰唰”声——原是邻家阿婆扫着满地红枫,竹帚与落叶的对话,竟比任何乐章都更令人心安。
三、秋味:时光的馈赠
秋天的味道,是舌尖上的诗。糖炒栗子的焦香混着桂花糕的清甜,在街角巷尾飘散。果园里,柿子像小灯笼挂满枝头,咬一口,蜜汁便淌过心尖。最难忘的是外婆灶台上的蟹黄汤包,薄皮透出金黄,轻轻一咬,鲜香与秋意一同在口中迸发。而深夜温一壶黄酒,就着蟹脚与明月,便懂了古人“蟹肥菊黄”的浪漫。
四、秋思:心灵的归处
秋总让人生出些哲思。看着落叶归根,会想起“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箴言;望着大雁南飞,又觉人生如候鸟,总在寻觅温暖的归处。但秋更教会我们珍惜——珍惜一场秋雨的清凉,珍惜一缕阳光的温柔,珍惜与亲人围坐的温暖。正如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的悲凉里,藏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五、秋意:永恒的邂逅
当最后一片枫叶飘落,当第一场寒霜降临,秋便悄然退场。但它留下的,是枝头沉甸甸的果实,是泥土里酝酿的新生,更是我们心中对美好的向往。或许,秋的美不在于它的短暂,而在于它让我们懂得:生命如四季,有繁花似锦的春,就有硕果累累的秋;有热烈奔放的夏,就有静谧深沉的冬。而每一季的流转,都是时光写给大地的情书。
后记:
秋来了,又走了。但当你走过铺满落叶的小径,当你闻到烤红薯的香气,当你抬头看见一排南飞的大雁,你会知道——秋,从未真正离开。它只是化作一片枫叶,一朵菊花,或是一缕秋风,永远住在我们心里。。它只是化作一片枫叶,一朵菊花,或是一缕秋风,永远住在我们心里。
9月26日夜9.19
读《秋之韵》感言
许秉武
《秋之韵》是一首感官与心灵的绚烂交响曲![强][强][强]
写给季节的“情书”,以五重奏的笔法将秋的韵味推向极致。
①
结构之美:采用“色、声、味、思、意”的递进式框架,如同展开一幅秋的卷轴。从视觉的“金红调色盘”到听觉的“竹叶笛音”,再到味觉的“蟹黄汤包”,最后升华为哲思,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
②
语言之妙:比喻新颖如“被夕阳揉碎的云霞”,通感运用精妙(“桂子甜香”“碎玉落盘”的雨声)。动词“叩响”“揉碎”“迸发”赋予秋动态的生命力,而“水墨”“情书”等意象则沉淀出古典韵味。
③
情感之深:表面写景,实则写情。邻家阿婆扫落叶的“唰唰”声、外婆灶台的汤包,将宏大秋意拉回人间烟火,传递“珍惜当下”的温情。
④
结尾“秋永远住在心里”的宣言,将短暂升华为永恒,呼应“情书”主题。
⑤
全文二百字左右,却以诗意的语言、精巧的结构和丰沛的情感,完成了一场对秋的深情告白。
为才女你点赞👍向巾帼标兵学习!🌹🌹
9月2 7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