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峥嵘岁月,传三线薪火
——铁八团学生连赠书活动侧记
朱经建
20世纪70年代初,西安、宝鸡、咸阳等地的25800余名中学生,响应祖国号召奔赴陕南修建襄渝铁路,按部队编制组成 141个男、女学生连。这些年仅十六七岁的青年学生与数十万铁道兵、民工并肩作战,打隧道、架桥梁,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稚嫩的双肩和顽强的意志扛起三线建设的重担,在崇山峻岭间刻下青春的印记。
五十年光阴流转,为纪念襄渝铁路建设55周年,铁道兵二师八团的四个学生连以征文为笔,打捞尘封的记忆——四本《青春筑路岁月》《青春的记忆》《铺路石》《月池沟纪事》回忆文集,不是虚构的文学,而是这群热血青年用亲历书写的“青春史诗”,每一页都浸透着当年的汗水与赤诚。

这份承载着特殊岁月的纪念,并未止步于战友间的珍藏。八团学生连将文集与《三线学生连》画册、影像资料,郑重赠予国家及省、市档案馆、图书馆,还有团省委、团市委等单位及相关学校。这些资料被视作青年运动史的“活化石”,团省委、团市委更将其收入团史展览室,让三线故事有了长久的安放之地;受赠单位纷纷颁发收藏证书,以表珍视。


2025年5月26日,这份情谊跨越千里——原铁八团学生10连、13连、14连的三位副指导员朱经建、费建新、李翠荣,乘高铁赴山西太原,将文集赠予55年前并肩作战的“老战友”:原铁道兵二师、八团(现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在中铁十二局,领导们陪同参观企业展览馆、观看发展影像,共同回溯从铁道兵到现代企业的奋斗历程;赠书仪式上,往事与情谊交织,当年甘苦与共的岁月再次鲜活。

同年9月10日,秋雨微凉,却挡不住传递记忆的热忱。七名学生连代表(朱经建、费建新、魏朔南、李翠荣、李荣华、王力、王瑞钢),冒雨从西安出发,向安康市及汉滨区、岚皋县、紫阳县的政府部门、乡镇与学校,送去文集、画册、光盘,还有木刻版画与三线学生雕塑。他们还受邀参加安康市委党史研究室座谈会,与各方共话“党史促发展”,将三线故事融入地方党史教育——让当年与这片热土共生的奋斗故事,化作精神食粮。
三天时间,在安康走访了十三家单位,赠送112册书籍、7套光盘、3件版画、1件雕塑。


这份“沉甸甸的赠礼”,远不止是资料的传递。它是三线学生对青春的注解,是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三线精神的传承,更是为当代青年运动史添上的厚重一笔。
当这些承载着峥嵘岁月的物件被收藏、被展出、被讲述,三线学生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便永远不会褪色,三线薪火也将在代代相传中,焕发出新的光芒。
责编:槛外人 2025-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