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广山铸业 纸载千秋
作者:刘连成
在双辽农场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座 “山” 始终屹立不倒,那就是赵广山。他就像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又像是一台充满智慧的 “幽默制造机”,在双辽农场造纸厂的岁月里,留下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事。
赵广山祖籍山东长清,却在吉林双辽这片黑土地上扎下了根。1958 年,他通过农机驾驶员考试加入双辽农场,就像一颗种子落入肥沃的土壤,开始了自己的成长之旅。他进入农场自办的农业机械学校学习,那股子求知欲,就像饿了许久的人看到美食一样,眼睛里直放光。一年后,他来到农机修造厂,拜老厂长常英为师,学习制图、识图、翻砂等技术。从此,他便与各种机床、工具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的农机厂就像一个热闹的大舞台,赵广山则是最活跃的演员,技术上的“全能山”:他精通车、钳、铆、电、焊等多种手艺,新机床一到,他就像着了魔一样去钻研,很快就能熟练掌握。每当新机床一进厂,他就像看到了新玩具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试一试。他这里摸摸,那里看看,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嘿嘿,小家伙,看我怎么征服你!” 他总是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动手操作。几年下来,车、钳、铆、电、焊他无所不精,成了厂里响当当的技术骨干。大家都开玩笑说:“广山啊,你是不是有三头六臂啊,怎么什么都会啊?” 赵广山则嘿嘿一笑,说:“我这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以后你们就叫我‘全能山’吧!”
他是造纸厂的“总设计师”:从去外地学习、绘图丈量,到回场后亲自翻砂、加工零件,他全程主导了造纸厂的建设,实现了“稻草变黄金”的奇迹。
1975 年,双辽农场决定建立造纸厂,这可把赵广山乐坏了。他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总场派他和常英等人去梨树农场造纸厂学习,他们就像一群好奇的探险家,深入车间,对每个部件都进行绘图、丈量、记录。赵广山更是认真,他拿着尺子,眼睛瞪得像铜铃,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个尺寸一定要量准了,不然回去可就麻烦了。” 回场后,他们开始自己设计、制图,就像一群艺术家在创作自己的作品。赵广山发挥自己的专长,翻砂制作零件,用车床进行加工。他一边干活,一边哼着小曲:“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造纸厂终于建成了,第一次试车就获得成功。当那卷箱板纸缓缓从机器中出来时,赵广山激动得跳了起来,他抱着身边的同事,说:“咱们成功啦!这可是咱们自己造的纸啊,以后咱们就可以‘纸’行天下啦!”
赵广山当了造纸厂厂长后,更是以厂为家。他总是第一个到厂子上班,每天清晨,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已经在厂里巡视了。他就像一个守护城堡的将军,对厂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他是机器的“号脉师”:他经验丰富到坐在办公室里,光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机器的故障所在,并且手到病除,简直是机器的“神医”。每当遇到纸机故障,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头。有一次,纸机突然出了问题,只见赵广山撸起袖子,拿起工具,就钻进了机器里。不一会儿,他就从里面钻了出来,脸上沾满了油污,活像一个大花脸。他笑着说:“哈哈,我这是和纸机来了个亲密接触,它的问题我已经解决啦!” 大家看着他那滑稽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赵广山不仅技术过硬,还非常有经济头脑和团队的“幽默担当”:他总能用风趣的语言活跃气氛,比如自称“全能山”,把修机器说成是“亲密接触”,用幽默感化解工作的辛苦,是大家的“快乐源泉”。他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品种,改变生产流程。每次都是他亲自设计改装,而且每一次都获得成功。造纸厂以稻草为基本原料,有时还会加入木浆和破布。赵广山看着那些稻草,笑着说:“这些稻草啊,以前就是烧火的料,现在到了咱们厂里,就变成了宝贝啦!咱们这是把稻草变成了‘黄金’啊!” 他还经常和职工们开玩笑说:“咱们厂啊,就是一个大魔术师,能把不起眼的东西变成有用的宝贝。你们看,这稻草进去,纸就出来了,说不定哪天我还能把石头变成纸呢!”
赵广山还有一个神奇的本领,他是造纸厂的 “号脉师”。他坐在办公室里,只要听到机器运行失常,马上就能找到问题症结并很快排除故障。有一次,机器发出了异常的声音,职工们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赵广山闭上眼睛,仔细听了听,然后自信地说:“别着急,是某个部件出了问题,你们按照我说的去做,保证能修好。” 果然,按照他的指示,职工们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大家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厂长,你这耳朵简直就是听诊器啊,太厉害了!” 赵广山则摆摆手,说:“这有什么,我这是和机器相处久了,它们的脾气我都摸透了,它们一咳嗽,我就知道它们哪里不舒服。”
赵广山又是的职工的“大家长”:他以厂为家,关心每一个职工的生活。在他的带领下,造纸厂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更成为了一个温暖的集体。造纸厂越办越红火,每年能消化职工农田稻草 3000 余吨,间接使种田职工副产品增收达 20 万元,还养活了厂里 150 多名职工和近 500 多人口。他就像一个大家长,照顾着厂里的每一个人。职工们都非常信任他,因为他不仅是厂长,更是他们的朋友和亲人。
然而,岁月不饶人,二十世纪 九十年代,赵广山光荣退休了。不久后,造纸厂也因环保问题被迫停产。但赵广山在造纸厂的那些故事,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每当人们说起双辽农场造纸厂,就会想起那个充满智慧、幽默风趣的赵广山,他就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双辽农场的历史中,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而他那些幽默的话语,也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让人们在回忆中不禁露出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