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来,“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三和教育)”不择地点、不择条件、不择师资、不择生源,在50余所学校耕耘,全力以赴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题记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三和教育)”正以全新的姿态重塑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它以“新文化、新课程、新课堂、新管理、新质量”为支柱,以“新五育:体、情、智、创、和”为育人目标,并以开放而深刻的“四不择”原则,打破教育的边界,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光彩。
地处中国西部大山深处的末流生源学校散旦中学,在2009年引入“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连续七年创造了全县中考第一名的佳绩。
一、不择办学地点——教育无边界
“不择办学地点”意味着教育可以在任何地方生根发芽。无论是东部发达城市的现代化校园,还是西部山区的简陋教室;无论是繁华城镇的中心学校,还是偏远村落的学习点,只要有学习者的渴望与交流的可能,就能成为滋养心灵的土壤。
教育的本质不是砖瓦与围墙,而是思想的流动与生命的相遇。
二、不择办学条件——创造力是最好的资源
“不择办学条件”并非否定硬件的价值,而是强调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人的创造力。缺少高楼大厦,可以用帐篷与自然为课堂;缺少先进设备,可以用手工与实验代替;资金有限,可以用共享与互助弥补。
真正的教育质量,不取决于投入的多少,而取决于教育者是否能用有限的条件点燃无限的可能。

地处中国中部的三流条件、三流师资、三流生源的育英学校在2021年引入“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第二年就创造了一流的教育教学成绩。
三、不择办学师资——人人皆可为师
“不择办学师资”打破了“只有名师才能教出好学生”的固有观念。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视野中,学生也是师资——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
课堂上,每个人都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生活中,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分享知识与经验。这种多元的师生关系,让知识在互动中流动,让能力在互助中生长。

地处中国东部的末流生源学校睿聪高中在“从个体出发的三和教育”引领下,2025年以入口时的本科划线人数21 人升至216 人,增长率为1029%,同比激增 92.8%;重点本科上线 91 人,涨幅达 89.6%,现已召开5届“学校逆袭之道高峰论坛”,反响强烈。
四、不择办学生源——每个孩子都是宝藏
“不择办学生源”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尊重。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成绩优异还是暂时落后,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拒绝给学生贴标签,而是通过“体、情、智、创、和”的综合培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发光发热,在需要提升的方面得到及时点燃、耐心引导。
五、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路径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三和教育)”之“四不择”不是降低标准,而是重新定义了教育的评价维度。它要求我们:
在新文化中培育尊重与包容;
在新课程中注重实践与体验;
在新课堂中促进互动与生成;
在新管理中保障公平与活力;
在新质量中关注成长与发展。
当教育真正从个体出发,当“新五育”成为每个学校的育人底色,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便有了坚实的根基。
“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三和教育)”与“新五育”理念下的“四不择”,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它告诉我们:教育不应被地点、条件、师资或生源所限,而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让每个生命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走向精彩与丰盈。
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培养个体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更培育了正确价值观;不仅关注个体的成长,更推动社会的进步、繁荣与和谐。
作者:青力
整编:阿鹰(AI)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