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朝芹老师《文心可见》连载(八十四)
心 声
1104
在城里一条老巷子里有一家理发店,店名叫做“好好理发”,这店名起得是很有深意的。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理发除了是保持个人卫生和外观整洁的必须之外,还有着除旧迎新、去除厄运、情感释放、改头换面、告别过去等许多象征意义。南开大学有一个著名的镜箴 ,又称容止格言,其中就有“发必理”的要求,要求年轻人要时刻注重仪表整洁,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据说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在南开中学读书就深受这个镜箴的影响,塑造了他一生的端庄大气的品格。我们民间还有“剪龙头”的传统习俗,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剪剪头发,寄托振作精神、鸿运当头的美好愿望。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也要举行“剪头礼”,是“剪去晦气”,为婴儿祈求健康、平安和美好未来的意思。我有一个伯父,随伯母在岳父村里安家落户,他每次回老家来探亲,必定是在头一天要理理发,早晨起来认真地刮刮胡须,穿上比较新的衣服,每次给老家人带来的都是他穿着整洁、面容舒然、很有精气神的样子,让家里人都觉得他在那边过得不错。现在我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凡是要参与比较重要的活动,譬如外出讲学、给人证婚、上台发言或领奖、朋友聚会等,我都要提前理个发,感觉这样做是应该的。
1105
八十五岁的刘老先生,因为不断推出诗词新作,成了小区里的名人,他加入了国家级的诗词协会,还被聘为当地作家协会的顾问。其实老先生是从七十五岁才开始向他人学习古体诗词创作的,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看来过去人们口头上常说的“人过七十不学艺”已是迂腐之见,而终身学习理念才是正确的。你看刘老先生,因为执着于古体诗词的学习和创作,要报学习班听课继续学习深造,要博览中外新闻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获取题材,要琢磨音韵和遣词造句来完成创作,还要反复斟酌修改,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这项活动当中,哪里还有时间慨叹“年已老矣”,而是把年龄和年老之诸多不便统统置之脑后。创作的激情不断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因而刘老先生变得异常健康、满面红光、吃么么香了,这就是人不服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妙处。
1106
跟著名的书法家李西贵先生、国画家陈瑞河先生一同应邀参加了朋友特别安排的一个笔会,朋友相见时的寒暄问候,笔会过程中的心得交流,会后餐桌上的举杯之乐,一天的时光就在愉快中这样度过了。所以,退休后的朋友你一定得有个爱好,有个爱好才会组成同好群,才会在交流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快乐。这应该是老年生活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否则你将真正变成一个“孤家寡人”,恐怕快乐就会少了许多。
1107
杨同杰老师已退休8年,仍然在坚持野外科学考察;周文臣老师已退休三年,仍在坚持写论文参加全国的学术会议。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为退休后的懈怠感到羞愧,我必须在书法、文学、教育研究等方面继续前进,才能配得上称作他们的朋友。
1108
五岁的孙子看到我带到他家里的《毛公鼎》字帖,竟然也会用手指头去摹写里面的字形玩儿,我心中窃喜。他的姥爷接他去过周末,他非要让姥爷带上这本字帖不可,说是到了姥爷家里好叫姥爷教教他,他姥爷说:“我不会啊!”孙子调皮地说:“那就回头先让爷爷教会我,我再教你。”我和他姥爷都笑得非常开心。
心 画
心 像
作者简介:殷朝芹,1963年生,山东临沂人,教育学者,儒家文化研究者。系山东省宣讲工作者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家庭教育专家团成员,“齐鲁文化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