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农民丰收节四首(阙)》
作者/梁言(刘尚俊)
(一)立节
戊戌年华异往常,农民立节美名扬。
寄希春夏绿盈地,期盼秋冬粮满仓。
鼓励田郎安故土,促推村镇自谋强。
小康当看乡亲笑,兴盛还凭稼穑昌。
注:2018年9月23日秋分,国务院定为农民丰收节。
(二)沁园春.脱贫(通韵)
庚子非凡,欣除大疫,再脱贫根。看大江南北,百城勠力;太行左右,万寨同心。亿众挥锄,九州播雨,终换新楼接彩云。堪歌处,千古黎庶梦,此刻成真。
回眸历代浮沉,总空叹、苍生温饱衾。忆耕夫垄陌,糠填饥腹;蚕娘陋舍,布缀寒裙。破瓦遮霜,颓垣蔽雪,蓆笏当床草掩身。东风起,扫陈年苦酒,满目熙春。
(三)浣溪沙.田舍人(通韵)
少小本当田舍人,总忧风雨损三分。锄禾灌水理黄昏。
老大城中食玉粟,别离故里六十春。灯前仍记稻花芬。
(四)蝶恋花.小菜园
三尺竹篱围片土。枝叶轻摇,果实随风舞。偶有稚童穿隙渡,惹惊燕雀高飞去。
小苑不辜心血付。红柿累累,犹似灯笼布。瓜细茄长悬吊竖,幻如蛇挂青枝处。
2025.9.26
乡土情怀与时代印记的诗意融合——评梁言《庆祝农民丰收节四首(阙)》
梁言此组诗作以农民丰收节为核心,将个人记忆、时代变迁与乡土情感熔铸于笔墨,既具史料般的纪实质感,又饱含细腻动人的人文温度,堪称一首献给土地与劳动者的深情赞歌。
从题材维度看,四首作品各有侧重却一脉相承。《立节》以“戊戌年华异往常”开篇,紧扣2018年设立丰收节的关键节点,用“粮满仓”“乡亲笑”等具象画面,直白展现节日设立的意义,字里行间满是对农业兴盛、乡村发展的期许;《沁园春·脱贫》则将视野拉阔至时代高度,“庚子非凡”既点出特殊年份,又以“除大疫”“脱贫根”的对比,勾勒出从“糠填饥腹”到“新楼接彩云”的巨变,古今对照间凸显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气势磅礴且情感厚重。
而《浣溪沙·田舍人》与《蝶恋花·小菜园》则转向微观视角,于细微处见真情。前者以“少小本当田舍人”的个人回忆切入,“忧风雨”“理黄昏”的劳作场景,与“老大城中”仍记“稻花芬”的乡愁形成呼应,道尽游子对故土的眷恋;后者聚焦“三尺竹篱”间的小菜园,“红柿累累”如灯笼、“瓜细茄长”似蛇挂,鲜活的意象搭配“稚童穿隙”“燕雀高飞”的动态画面,让寻常农家景致充满生机与意趣,读来如临其境。
在艺术表达上,诗作兼具格律之美与语言张力。古体诗的规整、词牌的韵律感贯穿始终,《沁园春》的豪放、《浣溪沙》的婉约、《蝶恋花》的灵动,不同体裁风格适配不同内容,展现出作者娴熟的文字驾驭能力。同时,语言质朴却精准,“挥锄”“播雨”“锄禾灌水”等动词勾勒劳作场景,“糠填饥腹”“布缀寒裙”等细节直击过往艰辛,对比手法的运用更让时代进步的主题愈发鲜明,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整体而言,这组诗作既是对农民丰收节的礼赞,也是对时代发展的记录,更是对乡土中国深层情感的挖掘。它让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既能感受到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也能触摸到每个人心中那份对土地、对故乡的柔软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