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生的高光时刻
白素平
我年轻的时候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对书中保尔柯察金的一段儿最经典的名言印象深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记得当时我把这段文字抄录在了笔记本上,时刻鞭策自己。
岁月如梭,时间真不经用,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我如果不是染发,估计已是两鬓斑白了。闲暇时光,翻开旧时笔记,再次看到了保尔柯察金的那段儿名言。回首往事,从容淡定。我虽是平凡人,但我也有我的骄傲,也有我的高光时刻。就像是一颗流星,不断积聚能量,然后期待着爆发、灿烂、和绚丽绽放。正像一位校长说过的话:你若是流星,即便坠落了,也是陨石……
一、文学写作的收获
1981年,我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看着那灰蒙蒙的天空和荒凉凉的田野,我失落、彷徨,我不甘心自己像祖辈、父辈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单调、无聊、枯燥、乏味的生活,我愿意过一种浪漫诗意、色彩缤纷、充满色香味的人生。劳动之余,我把业余时间用在读书和文学写作上。1985年,我的一篇小小说《白鸽》在县办的刊物《正定文艺》上发表了,我很受鼓舞,从而坚定了我的信念。从此,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我更加努力勤奋了。
1985年10月8日,天下着蒙蒙细雨,听说我省著名作家铁凝、刘真要到我县文化馆开文学讲座,我特别激动,这是多么难得的学习机会呀!我不顾路途遥远,骑着自行车冒雨赶到了会场,听了讲座后我很受启发,收获很大,就像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1989年,在正定县举办的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三套集成搜集整理中,我荣获二等奖,并颁发了荣誉证书,被吸收为市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当时我站在领奖台上心情无比激动,这是我的第一次高光时刻。之后,我在文学写作上时断时续,笔耕不辍,持之以恒。进入21世纪,网络文学兴起。我在各网刊平台不断发表小说、散文、现代诗等,积极参加了好多次征文大赛,荣获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荣誉证书有十几本。尤其是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军鼎杯”全国主题征文大赛中,我的作品《我家厨房的变迁》荣获一等奖。我又一次站在了领奖台上,风光无限,并且从容镇定的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
二、代课教师的经历
1992年到2002年,我在村小学做了十年的代课教师。三尺讲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曾多次获先进教师和先进班级奖励。遗憾的是,最终没有修成正果,没有转正,而是在2002年,响应国家政策,我们一大批民、代、幼教师一刀切一律被清退下岗了。记得临下岗那年年终学期统考 ,我全包班任教的一年级四门功课,统考成绩在全学区名列四个第一,学区领导在全体教师会上通报表扬,颁发了奖状和奖品,引起了轰动。这段教学工作经历已经深入到我的血液和骨髓,刻印到我的灵魂深处,成了我挥之不去的情结。我是那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的学生,我以我的教学成绩证明:下岗,不是因为能力问题。我的下岗是学校的一大损失,是学生们的损失,而我是无所谓的,只要给我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无论干什么,我都是一级棒!我的人生信条就是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时过境迁,下岗20多年过去了,我还经常做梦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也经常做梦身后跟着一群一二年级的孩子们……
三,常山战鼓展风采
常山战鼓是我们正定的特色战鼓。2008年6月,被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我们村组建了常山战鼓队,聘请了专业教练来教习战鼓。我积极报名参加了。经过半年的学习和刻苦练习,我们村二十几个村民学成出师了。我们跟着正定县杨庄村的战鼓队走南闯北演出,着实风光。我们去过涿州、白沟、邢台、邯郸、沧州、石家庄等等,还有参加省、市、县“金鼓王”大赛,获得过“银鼓王”称号。尤其是2008年 ,到西柏坡参加“迎接奥运会,火炬接力”的活动让我们热血沸腾,活力四射。激发了我们爱祖国、爱河北、爱家乡的热情。的确 ,常山战鼓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人着迷。我一敲起战鼓来就兴奋,就忘情了,就没命了。他让我找回自信,找回青春,让我随心所欲,挥洒自如,酣畅淋漓。多少郁闷烦恼一扫而光。
“燕赵儿女多奇志,敢洒热血写春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愿做一名优秀的战鼓队员,尽自己的全力传承文化遗产,为常山战鼓的普及、发扬广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授权作者简介:白素平,河北省正定县人。1967年出生,中师文化。做过十多年教师,是省散文学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民间文学研究学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正定县民俗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发表在《北方农村》《河北农民报》《小说月报》《作家美文》《中国当代优秀作家散文选》《诗天子》《文学篱栏》《创作大赛》《文悦圈》《生活短笛》《岚山诗话》等十几家媒体网刊平台。获奖作品有小说《自作孽》散文《我家厨房的变迁》《感恩父亲》《三访西柏坡》《母亲——永恒的丰碑》《常怀感恩之心,长存报恩之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