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迹河北》
走马燕赵,曾经的中山国定州(1)
定州不陌生。绿皮火车从山西到北京,过了石家庄不远就是定州。以前是定县,后来全国地名复古,大概州比县听起来体面又大方,许多县名变了州,定州也如此。几十年耳熟能详,但就是没去定州转过一趟。
说起河北的大文化抽象,自然是燕赵旧地。燕赵古来多慷慨悲歌之士,英雄辈出。若拿地理说河北,一南一北,北是绕着燕山那些市县,周朝时召公的封地,包括唐山,张家口,京津附近的地方。南是春秋战国时期老赵国的地片,冀南邯郸曾是赵的都城。包括邢台等太行山左的都属于赵地。那么冀中的石家庄,保定,是现代河北的腹地,政治经济中心,古来既不是燕也不算赵。文化这个东西是抽象而不是历史学的较真。定州在石家庄旁边。石市是省会都心,可以概括冀省的文化性格。定州人有意思,今日冠冕堂皇的搬出了中山国文化。反正也不计嫌,都在中华大家庭的一口大锅里。文化个性多起来反倒丰富多彩。
在山西省公安厅工作多年,我的一位尊敬的老哥在定县当兵多年,40出头半截子转业到公安厅,出类拔萃,居然官做到省厅的常务副厅长。李厅长当年总提到定县。说是个好地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想是这么回事儿。哪里的土地亲了也养人。
粗略的做了一遍定州的文化功课,了解到这个地方的文化变迁。嘿,定州还真不一般的。到定州走了一遭,还真喜欢上这个古代的中山国。
一说中山国,脑子里就量子纠缠出《红楼梦》里的一句名言,"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曹雪芹是骂笔下人物冯绍祖的。说小人一旦得志,虚伪凶残的本色就暴露出来。典故来自于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中山狼必有出处。河北定州一马平川,没有一块生产狼虎的原始森林,大概是当年中山国的管辖地太行山区的狼了。起码明白了一条,中山国与中山狼不是一码事儿但有瓜葛。春秋战国时,太行山两边的晋国和赵国的确与中山国不对付,战争连绵不断。
战国时期概论是7国争雄,实际还有个被人忽略了的小弟弟国家,中山国。到底怎么一回事儿,来趟定州就搞明白了。
中山国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意思的存在。学者考证中山国的根在陕北及山西一带。山西五台山发源的鲜虞水流域。鲜虞人是游牧民族,古称白狄。白狄的根究竟在何方。笔者以为与5千年前的炎黄与蚩尤的战争有关系。河北"涿鹿之战",蚩尤族被炎黄联合的大军彻底打败。蚩尤被杀后,他的部族分解逃亡四面八方。形成了与中原大汉族,即炎黄部族的边缘,如南方的苗族,土家族,北方的羌族,狄族等等少数民族。白狄族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度强盛。独立形成以太行山东片为主要根据地的中山国。相继在今河北的曲阳,定州,还有灵寿等地建都城。人们只知道战国有7雄,齐,楚,燕,秦,赵,魏,韩7个诸侯国,实际还有不太起眼的中山国。它横在赵国中部。春秋年间,晋国派大军征剿了中山国几次,仍没啃掉这块硬骨头。直到战国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执政,即那个推行"胡服骑射"的历史大角色。赵武灵王彻底征服了鲜虞人中山国。到了汉朝也还有中山国,实际上不再是独立的国,是行政区域的概念了。
各个城市的街道命名很有内涵。想来是一个时代的印记烙到街上最扎实。如民国年间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中山路,民生路,自由路等。解放后各城又齐刷刷的出现解放路,五一路等红色标记。按说定县是上世纪80年代才撤县改市的。地图上一看城里的东西中轴线也是中山西路到中山东路的。终于搞清楚此中山非彼中山。定州市的中山路不是纪念国父孙中山的,是怀念先祖地中山国的。可见骨血里的文化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读定州的历史文化,必须走一遍中山路。不敢说上下5千年,反正3千年定州,中山路自西向东,象翻阅一页页定州史,从夏商周一直读到21世纪,中山路的东尽头是高铁站,定州东站。
中山路的中端,定州兴建了大型的文化集群式历史建筑。规划的挺好。城市核心地国内现存最大的开元寺砖塔高耸入云,阳气冲天,写照着定州人的自信和骄傲。
开元寺塔建于北宋,距今1千多年。是因当时开元寺僧人令能从印度取佛经与佛舍利回来后,皇帝下诏修建藏经。历经几十年建成。开元寺塔还有另一重用途,称为"料敌塔",就是站在高处观察四周敌情。北宋年间,定州一度是处于宋、辽两国之间的边城。开元寺塔楼高11层,八角型,体型庞大,端庄威武。在当时是绝对的摩天建筑了。她是一座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于一炉的佛塔,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所以她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国保级文物。凡来定州的中外游客,那是必到开元寺塔打卡的,因为她是浓缩了定州历史的灵魂文化。光绪年间,该塔曾有一角垮塌。上世纪80年代修葺一新。
紧靠开元寺塔,是定州博物馆。县级市能有如此壮观宏大的文化建筑还很少见。心想这中山国是很特殊。本想进去系统的阅读一遍定州,结果正赶上全国统一的中考期间,博物馆休馆。有点扫兴。博物馆左手路边有一处不大显眼的小院子,老式门楼子挂着牌子,"晏阳初故居"。这是什么人?之前没听说过。门是开放的,走进去还大有收获。这才明白。晏阳初还真是个响当当的历史大咖,值得说几句的。晏阳初1890年生人,四川巴中人,1990年在美国逝世,终年百岁。他是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家。他虽在香港,美国等地的名校接受了系统的高等教育,却对贫困的乡村,底层劳动者有深厚的感情。回国后一直在重庆,河北定州等地致力于平民启蒙教育。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并被联合国组织聘为终身顾问。
之前,我们也听说过民国时期有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还读过不少陶先生的语录。不曾想早有"南陶北晏"之说。原来晏阳初在国境外的世界如此的受尊重。故居内的图片应该说明一些问题。晏阳初有和时任美国总统的合影,与许多国际名人的活动留影。还惊奇的看到他与民国年间传奇女人"赛珍珠"的合照。定州有晏阳初这号人物存在,是历史的青睐。是一笔稀罕的文化财富。可惜定州也是宣扬的不够。
隔着一条中山路,路南是开元寺塔,塔前广场有诗词走廊。历史上定州出过不少大诗人,现被誉为"中国诗词之乡"。一旁是定州著名的繁华地开元寺商业街。挨着是定州博物馆及晏阳初的故居。
正对的路北,文化建筑的密集度更高。这里原是中山国遗址所在地。右边是复建的明清定州署衙,往东不远是科举考试的贡院。一套古代规制的建筑物,聚拢在一起。虽然是复古的新货,但引流效果挺好。尤其是外乡人过来总要稀罕的看看。
临街文化广场,一座醒目的巨型人像雕塑。是谁呢?走近了看清楚,是定州人千年来怀念的人物。他叫韩琦。韩琦北宋年间曾做过定州知州。在任期间他为官廉洁,心系定州百姓,给定州人办了不少好事情。深受定州人民爱戴。他又始创"明伦堂",重修众春园,给定州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财富。好官踩下了脚印。时过千年,人们还怀念感恩韩琦。
韩琦塑像后,东西两座牌楼,拥着一座城楼,上写着中山国。穿过门洞后,就是"定州署衙"。据介绍,署衙最早建于唐代,是近年定州在原址上复古新建的。
中国官衙几级标本,国内保存旧物知名的有河北保定的直隶总督府,算省级衙门。山西霍州市的老霍州州衙,平遥古城内的县衙等。定州署是仿古式的新货,但很值得一逛。这是古代州官署理政务与议事的机构,可以一涨见识。州署为五堂六进院,大堂,二堂,东署,西署,戏楼,永定驿客舍等。层层叠叠,饶有趣味。当下的建筑复古,亭堂殿阁,自然有现代美化的概念。正赶上大暑日子,天闷热难当。坐在树荫下石磨做的桌凳上小憩,摇一把纸扇,感觉甚爽。串连起来的小院象迷宫般的布局,有休闲有考古有景致,还能增加些官衙类传统文化的知识。不虚此行了。
定州衙门往东不远是另一历史文化景区贡院。贡院是过去考试制度的硬件。要想对历史有立体的阅读,贡院有料。定州贡院号称中国北方保留的唯一古代考试老院。据介绍年份也不太远,是大清乾隆年间的考院,也是国保级的文物。
科举考试沿袭千年,唐朝女皇武则天开创了科考制度,改变了以往权贵世袭制,让大批寒门子弟有了上升管道。意义非常。
定州贡院保存完整,这里还是难得的文、武两科考试。在全国也不多见。实属稀罕。这里是乡试考取秀才和贡生的场所。拔了头筹就可以上京城贡院殿试,有了争夺状元郎的资格。
贡院坐北朝南,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建筑。主体由号舍,魁阁两组建筑构成。参观一次饶有兴致。对研究清代建筑艺术和科举考试制度有实物启发。
至于定州中山国的遗址,只立了一块象征性的牌子标示。也是的,2千多年了,一切已化为云泥,只剩了不朽的中山人魂魄。感觉一下也算是模糊的穿越了。
定州匆匆几小时,却好象吃了几道文化大菜。如填鸭般的腹满,之后待慢慢消化了。之前没觉得定州有什么历史,看来是孤陋寡闻了。只要潜心,天涯处处有芳草。
中山国的中山路,东西一条中轴线横穿起定州城,也是古老和新生代的延续。西路是老城,东路是现代化的新城。东路顶端是京石高铁的定州东站。城市门户,建的挺气派。
印象中山国,只此一瞥。定州人,定州风俗,定州美食真还没来得及品尝。得空再来串门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