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夜奔
第一节:最后的准备
决定出逃的那个白天,格外漫长而煎熬。棉田里的每一分钟都像是在油锅里煎熬。林守成机械地采摘着棉花,手心冒汗,心脏时不时地狂跳几下。他不敢抬头看监工,生怕眼神会泄露内心的秘密。每一次哨声响起,都让他心惊肉跳,以为是计划败露。
利用午饭休息的短暂时间,九个人用眼神无声地交流着,确认着晚上的行动细节。老杨经验最丰富,他反复强调:轻装简行,只带最重要的东西(身份证、一点干粮和水),用厚布包住鞋底减少脚步声,行进时保持距离,互相照应但绝不能发出大的声响。戈壁滩夜晚温度极低,必须用能找到的所有衣物裹紧身体。
林守成把身份证和那张皱巴巴的全家福照片贴身藏好,将王桂芹塞给他的干粮仔细分成小份。他的手因为紧张和寒冷微微颤抖,但内心却有一种奇异的平静——与其在这里被慢慢耗死,不如拼死一搏。
第二节:生死时速
夜幕终于降临,工棚里鼾声四起,夹杂着劳累过度的呻吟和咳嗽。当时针指向凌晨一点,确认工头和主要打手都已醉卧不起,哨岗也昏昏欲睡时,老杨发出了信号。
九条黑影,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溜出恶臭的工棚,匍匐着爬过开阔地,迅速没入无边的黑暗之中。一离开工棚区的微弱光线,真正的考验才开始。戈壁滩的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他们不敢打开手电(只有老杨有一个微弱的光源用于偶尔辨认方向),只能凭借着老杨模糊的记忆和对远处天际线一点微弱光感的判断,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狂奔。
脚下是坑洼不平的盐碱地和带刺的骆驼草,不时有人摔倒,又立刻被同伴拉起,顾不上疼痛,继续奔跑。每一次风吹草动,每一次疑似狗叫或引擎声,都让他们魂飞魄散,立刻趴倒在地,心脏几乎要跳出嗓子眼。 silence was their only shield, speed their only weapon.
第三节:绝境中的温暖
跑了不知多久,体力消耗殆尽,寒冷深入骨髓。一个年纪稍大的工友老刘喘着粗气,几乎瘫倒在地,虚弱地说:“我不行了……你们走吧,别管我了……”
“不行!”老杨斩钉截铁,一把架起他,“咱们一起出来的,就得一起到!歇会儿,但不能停!”
大家围拢过来,有人拿出水壶,将所剩无几的水喂给老刘;有人脱下破旧的外套,披在他身上。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这群原本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结成了最牢固的同盟。林守成看着这一幕,眼眶发热。这冰冷的戈壁之夜,因这点滴的互助而显出一丝人性的温暖。
短暂的休息后,他们互相搀扶着,继续前行。林守成只觉得肺像破风箱一样嘶吼,腿像灌了铅,但看着身边同样疲惫却坚持的同伴,一股莫名的力量支撑着他。
第四节:黎明的曙光
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黑暗开始退去。当第一缕晨光照亮地平线时,他们终于看到了远处那片整齐的农田和林带——兵团农场的轮廓!希望像强心剂一样注入了每个人体内,疲惫似乎一扫而空,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靠近农场边缘时,身后远处传来了隐隐约约的摩托车轰鸣声!所有人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工头发现他们逃跑,追来了!
“快!冲过去!”老杨嘶哑着喊道。
求生的本能激发了最后的潜力,九个人拼尽全身力气,连滚带爬地冲向农场的大门。门口站岗的兵团哨兵发现了这群衣衫褴褛、惊慌失措的不速之客,警惕地端起了枪。
第五节:新的开始
“救命!我们是逃出来的采棉工!后面有人追我们!”老杨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
哨兵迅速向上级报告。很快,几个穿着制服、神色严肃的农场干部赶了过来。这时,工头派来的两辆摩托车也追到了门口,气势汹汹地想冲进来抓人。
“这里是生产建设兵团!你们想干什么?”农场一位领导模样的中年人厉声喝道,威严的气势顿时镇住了那几个打手。
打手们悻悻地骂了几句,眼看无法得逞,只好调头离去。
林守成和其他人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看着打手们消失的背影,再看着眼前这些穿着整齐制服、面容严肃但眼神正直的农场干部,一种劫后余生的虚脱感和巨大的安全感交织在一起,让这个饱经风霜的汉子,忍不住流下了滚烫的泪水。
天,彻底亮了。阳光洒在这片秩序井然的土地上,也照进了他们几乎绝望的心底。虽然失去了近一个月的工钱,虽然前途依然未知,但至少,他们逃离了魔窟,站在了可能拥有公正和希望的土地上。
(第十四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刘寨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