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刻意不值
文/王兴冲
朗朗乾坤生九州,
黑白多少时间,
物换星移何曾变。
莫言世道艰,
谁能不相干。
花开花落般平常,
惯看云舒云卷。
人生第一须尽欢,
行到水穷处,
自有路来伴。
2025.9.16
王兴冲,笔名兴致,江苏泗阳人,某公司高管,著名儒商。
儒商兴冲《临江仙·刻意不值》这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作者对世事变幻与人生常态的思考。全词没有繁复的修辞,却通过自然意象与生活哲理的结合,传递出一种从容淡泊的人生态度。下面我们从词意解读、意象运用、格律特点三个方面展开赏析。
一、词意脉络:从宏观时空到微观人生
上片开篇“朗朗乾坤生九州”以宏阔的视角切入,将读者带入广袤的天地境界。“乾坤”“九州”这类传统意象,瞬间建立起时空的纵深感。紧接着“黑白多少时间”巧妙化用“黑白”指代昼夜更迭,暗示时间流逝的不可阻挡。而“物换星移何曾变”一句,既呼应前文的时间意象,又引出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自然规律永恒如斯,人世纷扰不过是其中的片段。
下片转向具体的人生感悟。“花开花落般平常”以自然现象比喻世事无常,与“惯看云舒云卷”形成双重叠加,强化了“见惯不惊”的从容心态。结尾“行到水穷处,自有路来伴”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诗意,但更侧重表达一种随遇而安的信念,与前文的“莫言世道艰”形成闭环。
二、意象选择:自然符号中的哲理寄托
词中意象具有双重特性:既是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又是主观情感的载体。例如“云舒云卷”不仅描绘天空实景,更隐喻人生的起伏际遇;“花开花落”既指四季轮回,也暗含对成败得失的淡然。这种意象运用符合中国古典诗词“托物言志”的传统,让哲理思考不至于枯燥说教。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黑白”一词的运用。在《临江仙》词牌中,五字句与七字句交替出现,而“黑白多少时间”采用五字句式,既符合格律要求,又以色彩对比强化时间意象,可谓言简意赅。
三、词牌格律与语言风格的适配
《临江仙》常见格式为双调五十四字或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本词上下片第二句“黑白多少时间”“惯看云舒云卷”均以平声收尾,形成悠扬的韵律感,与内容上的超然态度相得益彰。此外,词中多处使用口语化表达(如“谁能不相干”“须尽欢”),既保持了词牌的典雅框架,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古典词牌在当代创作中常有变体。本词下片“人生第一须尽欢”突破常规七字句结构,加入“第一”这样的现代词汇,实为创新之举。这种处理既保留词牌神韵,又赋予其时代气息,可见作者在传统形式与现代表达之间的平衡智慧。
四、精神内核:中国式智慧的生活化表达
全词最值得品味的,是隐藏在自然意象背后的价值取向。无论是“物换星移何曾变”的宇宙观,还是“行到水穷处”的处世哲学,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顺应自然”的思想源流。但与古典诗词常有的孤高感不同,本词通过“莫言世道艰”“谁能不相干”等劝慰式语句,将哲理转化为可触达的生活态度。
这种表达方式尤其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不需要艰深的哲学阐释,而是在寻常场景中领悟人生真谛。例如“惯看云舒云卷”一句,既可以是午后望天的实际场景,也可解读为历经沧桑后的心理状态,这种多义性为读者留下了参与解读的空间。
余阵悟语:
这首《临江仙》的成功之处,在于用最朴素的语言完成了三个层次的建构:宏观的宇宙观照、中观的生命体悟、微观的处世建议。虽然个别处平仄可再斟酌(如“自有路来伴”的仄仄仄平仄句式稍显急促),但整体上实现了词牌格律与情感表达的和谐统一。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赏析此类作品时不必过度纠结于技术细节,更可关注词作如何将抽象哲理转化为可感的生活智慧。正如词中所言“花开花落般平常”,读词或许也当如此——在平仄起伏中感受语言的韵律之美,在寻常字句里发现生命的恒常之理。
2025.9.25躐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