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90
陈新民
20世纪60年代,我国面临苏联、美国及其西方侵略势力的合围,国际形势极其严峻。为此,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做出"三线建设要抓紧”的伟大战略部署,
三线建设是指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建设为中心,进行的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同时党中央要求地处一线、二线的省份,建设一批省属的“小三线”地方军工企业,主要生产轻武器,力争做到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以“省”自为战。
这些军工战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一代人。建设初期,本着先建厂后生活原则,全国各地的军工战士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分散住在农村老乡家,透风漏雨漏雪的窝棚、羊棚或帐篷里,睡地铺,吃野餐。他们抡大锤,扛抬石头,劈山修路,打山洞,建厂房、建宿舍。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们的名字和丰功伟绩,理应载入党和国家的光辉史册。但是,当年为了保密的需要,这些人长期默默无闻,几乎与世隔绝,以至于外界对“三线”几无所知。
976厂就是1965年在山东省国防工办领导下建造的“小三线”地方军工企业,主要生产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班用轻机枪等。2021年,沂源县有关部门准备建造976厂军工历史纪念馆,有人提出了应该建造一座纪念碑,把所有参与军工建设者的名字镌刻上去,以示纪念。
976厂到底有多少职工?这就成了一个迷。从1965年建厂到2007年破产,42年的风风雨雨,人员来来往往,已经找不到准确资料记载。本人作为志愿者,就想到要收集整理一份全部人员名单。
本人上世纪的通讯录中只有不到200人,由于当时通讯不发达,很多人因为工作调动而天各一方,失去联系。随着网络发展,本人萌生了一个念头,试图通过网络实现老友重逢,于是在2010年左右创建了976厂QQ群。通过QQ,找到了很多年轻人,如:陈福庆、唐振芳、魏炳海、由俊华、张岐虎、赛红春、何庆丰、陈赛平等。我讲了希望找到更多的976厂战友,最好是把所有人都找到,大家都赞成,并付诸行动。那时就有人告诉我,他手里有一份79年5月的工资表,可以借鉴,准备找机会交给我。但当时会用电脑上QQ的人比较少,老年人更是凤毛麟角。经过努力,有了600余人的信息。后来通过更为方便的微信,再加上各类聚会等,到2020年,已经找到近千人。这为日后搜集整理全厂职工名册奠定了基础。
2021年开始,本人利用网络等各种方式收集整理全厂正式职工名单。此项工作得到了全体仁人志士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紧张时不分白天黑夜,数不清的电话能把手机打爆,短信、微信接连不断。提供自己的、亲属的、工友的各种信息。尤其是由锡政老师不顾身体有病,眼睛视物不清,仍然给我书写了大量早期人员的情况,张长禄、徐庆渤、荞麦、马金保、徐占生、赵锡福等师傅、工友各尽所能,提供了大量资料,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历时2年,终于完成了全厂职工名册的收集、整理与编制。又经过拾遗补缺,统计出全厂职工共有4447人。虽不完全准确,但误差已经很小了。
进厂时间人员分析,有4个高峰。1965年是从各地调进的干部、技工,1966年是技校生、亦工亦农为主,1970年大量招收各地学徒工;1980年是军工子女进厂高峰期;1972年进厂一批复员军人;1988年以后人员增加就很少了,2000年后基本停止。
976厂总人数的变动情况:1965年建厂,进厂人数统计为543人,年底实有人数为538人,应该是有干部工作调动造成;1966年是发展期,随后变动不大;1970年大发展,随后进入平稳期,总人数维持在2200~2300人(不包括家属)之间。1994年工厂搬迁日照,医院、学校分离出去,一次性减员较多。
从地域分布看,建厂初期主要来自重庆、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德州、临沂地区等,1970年主要来自益都(今青州)知青,临朐、日照、郯城等地城乡人员。1975年以后,当地沂源县人员开始增加。1980年后,大量军工二代就业。
附:进厂人员年度分析表
进厂时间 人数
1965 543
1966 581
1967 16
1968 46
1969 40
1970 1189
1971 19
1972 110
1973 11
1974 10
1975 17
1976 108
1977 17
1978 33
1979 85
1980 240
1981 93
1982 67
1983 52
1984 66
1985 94
1986 126
1987 94
1988以后 790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