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88
文|方宏轮
1985年,济南腊山上的毛毛狗开始枯黄,山南脚下,陆军学院道路上的落叶带着微小的摩擦声被风卷起。操场阅兵台前,一纸命令让学员李伟和战友们背上背包,踏上了前往济南市长清区孝里公社山区的路。目的地是山东红光化工厂——军工代号“5805”,这里没有规整的靶场,却有生产TNT的红砖厂房、储存浓硝酸的地下罐区、布满杂草的防空洞,还有当地留守老人王建国说的“能藏下半个连”的地下通道。这是学院首次将军事训练与小三线建设厂区结合,带队的张教员在动员时说:“这里的每一座厂房、每一座蒸馏塔、每一条管道,明处的和暗处的建筑和工事,都是过去的‘战备教材’;今天,咱们要在这儿上一堂活的‘战术课’。”
初到厂区时,学员们都有些发懵。原本熟悉的战术训练,在错落的厂区里变得格外陌生:用于合成TNT的反应釜成了天然的隐蔽体,却也挡住了观察哨的视线;硝酸车间旁的地下通道入口窄得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负重冲锋时稍不留意就会蹭到墙壁上的化工管路。王建国老人提着暖水瓶走来,他曾是这里的工人,1971年建厂时,他和800多名民兵、社员用手推车运了三个月的水泥,才在山坳里筑起这片“隐秘的防线”。他说“那会儿没有大型机械,咱们就跟解放军学,在厂房周围挖战壕、搭伪装网、布铁丝网,夜里还要轮流站岗,怕坏人破坏生产设备。”老人的话让李伟突然明白,张教员说的“活课”,是让他们在真实的战备生产场景里找答案——这里的每一处布局,都藏着“既要产炸药,又要防突袭”的智慧。
演练结束时天刚亮,张教员在总结会上展开一张泛黄的地图——那是红光化工厂当年的“安全生产与战时防御”部署图,学员们刚才利用的检修口、战壕群,恰好和图纸上的“战时防御体系”完全吻合。“5805厂建设时,每一条通道、每一个洞口都想着‘战时能用’,”张教员指着图纸上标注的“罐区-战壕联动路线”,“你们今天用的战术,其实是十多年前工人一起琢磨出来的‘土办法’——生产时能运原料,战时能藏人,你们把过去的建设经验,变成今天的战斗力。”
最难忘的是最后一次考核。任务是“攻占敌占据的兵工厂核心区”,而“敌阵地”就设在当年的TNT包装车间。学员们分成两组,一组从正面佯攻,一组从地下仓库通道迂回。李伟在迂回组,钻通道时,他摸到墙壁上有许多刻痕——那是当年工人师傅们的名字,还有“保卫祖国,多产弹药”的字样,有些字迹被岁月磨得模糊,却依旧能看出刻字时的用力。那一刻,他突然觉得肩上的枪变得更沉了:过去,这里的工人造炸药,是为了保家卫国;今天,他们在这里练战术,同样是为了守护家国的安宁。当他带着战友们从车间后门冲进去,看到“敌指挥官”被俘虏时,窗外的阳光正好照着墙上的标语——那是当年5805厂的口号,如今被学员们用红漆重新描过:“军民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离开红光化工厂那天,王建国老人把自己珍藏的搪瓷缸送给了李伟,缸身上 “山东红光化工厂留念·1973”格外惹眼,边缘还留着当年使用时碰掉瓷的小坑。张教员在返程的车上说:“咱们这趟训练,没打多少发子弹,却把‘战备’两个字刻进了心里。5805虽是废弃的兵工厂区,却是永远的课堂——它教咱们,军队的根在人民,战斗力的魂在传承,就连当年工人留下的搪瓷缸,都在说‘别忘过去,别忘初心’。”
车窗外,山区的秋景渐渐远去,李伟抚摸着搪瓷缸上带有凹凸感的字时,突然想起考核那天,他在总装车间的一隅看到的一幕:一株小草从裂缝里钻出来,顶着晨露,倔强地朝着阳光生长。就像这片曾经生产弹药的厂区,如今虽不再如昨,却以另一种方式,滋养着守护和平的力量。而那些在地下通道里听过的回声、战壕里流过的汗水、军民一起垒过的草袋,都成了这堂“大课堂”里最珍贵的教材——它告诉每一个到过这片厂区的军人:过去的故事,从来不是陈列的标本;今天的训练,永远连着明天的战场;而人民的期待,就是永远的冲锋号!
作者简介:方宏轮,男,退役大校。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张炜读书会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曾在《中国作家网》《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山东广播电视报》《济南日报》《前卫报》《战斗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若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军事谊文出版社、蓝天出版社、黄河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海潮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专著、传记若干,偶有获全军奖奖项。获第四届青末了金融散文奖三等奖,首届“齐鲁悦龄杯”2025山东省老年散文大赛二等奖,首届“泰山杯”山东老年文学作品主题征文大赛三等奖。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