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与传承: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向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捐赠三线建设珍贵物件仪式纪实
苑 利

在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并迎来三线建设6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前身为国营山东裕华修配厂,军工代号国营9354厂)迎来了一项意义深远的盛事。响应中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的号召,公司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殿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紧密联系,将一批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崇高精神的珍贵物件郑重捐赠,让三线建设的记忆与精神在国家级的平台上永放光芒。

历史的回响:从大山深处到国家殿堂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5年9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专家一行亲临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在他们严谨的目光中,公司精心保存的三线建设时期的机床设备、泛黄的文史资料——包括建厂初期的公章、介绍信,以及记录着那段峥嵘岁月的生产生活照片——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这些物件,不仅仅是冰冷的钢铁和泛黄的纸张,它们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无数三线建设者响应党的号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最生动的写照,是共和国国防工业奠基时期不可磨灭的印记。
经过审慎评估与友好协商,公司决定将十一台具有代表性的机床、一系列珍贵文史档案,以及三线调整时期联合生产的“双喜牌”缝纫机、“金象牌”自行车等标志性民品,一并捐赠给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批物资于9月24日庄严启程,运往北京,即将向亿万参观者无声地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精神的传承:从军工荣光到现代创新
走进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活力交织。在新厂区矗立的“裕华厂史陈列馆”外,那块弹痕累累的靶场试验钢板,无声诉说着往日的军工荣光;馆内陈列的引信、药管样品,以及一张张老照片,瞬间将人们带回那战天斗地的火红年代。从原山东裕华修配厂到如今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变的是产品与场地,不变的是融入血脉的军工魂。
在生产车间,摩托车装配线井然有序,纺织摇架生产线精密高效。曾经是军转民时期“希望之星”的气动加压摇架,如今已成长为行业标杆;“裕华”品牌驰名中外,摩托车产品远销欧美。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四大系列百余品种,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退伍不褪色”的拼搏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份从三线建设中淬炼出的坚韧与创新,正是企业得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阔步前行的宝贵财富。

共同的荣光:致敬奉献者,启航新征程
此次捐赠,不仅是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的荣耀,更是全体山东三线军工人,乃至全国三线建设者共同的荣光。它深刻体现了三线人坚守信念、忠心报国的家国情怀,是对“三线精神”最有力的弘扬。这一重要成果的实现,离不开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及穆宝忠等同志的不懈努力与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他们的辛勤付出,完成了十万山东三线军工人的共同心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此次捐赠仪式,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庄严宣誓。它激励着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优良传统。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连同所有传承着三线精神的企业与人们,必将书写出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发展新篇章,让历史的荣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作者简介:苑利,三线军工二代,成长于国营375厂、国营5805厂,在山东新华翻砂厂(9363厂)任技术员,在济南味精厂(5805厂)从事中层管理工作,现退休,中共党员,大专,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