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三和教育”,一所末流生源学校:睿聪高中,在全国名校长刘士秋的带领下,开枝散叶、硕果累累!
——题记
2025年9月23日,秋雨轻柔地洒在睿聪高中的校园里,一场意义非凡的教育交流活动在这里热烈展开。福建、河北、云南、山东的四个考察团齐聚于此,共同聚焦睿聪高中独具特色的“三和教育”,兴致勃勃地考察了高三和高二的“三和课堂”。在这充满活力与思想碰撞的课堂上,当代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三和教育”首倡者孟国泰先生发表了两场即兴演讲,其掷地有声的三句话犹如三速光,照亮了在场考察团成员及师生的心灵,赢得了数次热烈的掌声。
自立自强:奏响自主成长的激昂乐章
“父母不要靠,老师不要依,自己人生自安排,自己快乐做自己;志要自己立,书要自己习,自己学习自己抓,自己就是好老师;路要自己走,饭要自己吃,自己事情自己做,自己开辟新天地。”孟国泰先生的这句语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道出了“自主成长”的真谛。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父母和老师往往被视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为孩子遮风挡雨、规划未来。然而,孟先生的观点却打破了这种依赖模式,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父母和老师的支持固然重要,但过度依赖会削弱孩子自我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安排人生,意味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生活方式的确定,都需要我们倾听内心的声音,勇敢地迈出属于自己的步伐。快乐做自己,则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迷失自我,要保持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立志是人生的起点,只有自己明确志向,才能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自己习书、自己抓学习,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满足他人的期望,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实现自我价值。当我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就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享受探索知识的乐趣。自己走路、自己吃饭、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们培养了我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从容不迫,独立解决。只有学会自立自强,我们才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人人皆师:构建多元共生的教育生态
“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孟先生的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师生角色的固定界限,构建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教育生态。
在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然而,在“三和课堂”中,这种单一的师生关系被彻底改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都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一个学生在数学方面有独特的解题思路,他就可以成为其他同学的小老师;另一个学生在文学创作上有天赋,他也能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这种相互学习的模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老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小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能从学生身上学到新的东西,实现教学相长。人人皆师的教育理念,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生命和谐:追寻至善至美的教育境界
“与自己生命和谐,与他人生命和谐,与万物生命和谐。”孟先生的“三和理念”如潺潺溪流,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引领我们追寻至善至美的教育境界。
与自己生命和谐,意味着要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宁静。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容易产生焦虑和迷茫。与自己生命和谐,就是要学会调整心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与自己和谐相处,我们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与他人生命和谐,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在校园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需求,关心他人的感受。在社会中,我们要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信仰,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与他人生命和谐,不仅能让我们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与万物生命和谐,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万物生灵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万物生命和谐相处,就是要与大自然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孟国泰先生在睿聪高中“三和课堂”上的即兴演讲,如同一场及时雨,为当今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自立自强让我们拥有了独立成长的能力,人人皆师构建了多元共生的教育生态,生命和谐引领我们追寻至善至美的教育境界。相信在“三和教育”的引领下,睿聪高中将培养出更多具有自主精神、合作意识和和谐观念的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青力
整编:阿鹰(AI)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