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问情
填词/李含辛
不慕金珠不慕家,
痴心偏许有夫差。
春蚕到死丝方尽,
夜烛燃灰泪始赊。
风易散,月难遮,
三生石畔旧盟沙。
若问此情何所似,
错序花开总是邪。
附录
李含辛《鹧鸪天·问情》赏析
一、主题与情感内核
这首词以“问情”为题,通过“春蚕”“夜烛”等意象,刻画了一段执着却无果的痴情。上阕“不慕金珠不慕家”开篇即点明主人公对世俗价值的摒弃,而“痴心偏许有夫差”则暗用吴越典故,隐喻明知对方已有归属仍飞蛾扑火般的爱情。下阕“三生石畔旧盟沙”进一步强化宿命感,最终以“错序花开”作结,揭示这段感情违背天时、注定悲剧的本质。
二、艺术手法赏析
1、意象的象征性:
“春蚕到死丝方尽”化用李商隐名句,以蚕丝喻情丝,突出至死方休的决绝;“夜烛燃灰泪始赊”则用烛泪象征无尽悲泣,与“丝方尽”形成生死相照的凄美。
“风易散,月难遮”以自然现象对比,暗示情缘易逝而执念难消。
2、用典的含蓄性:
“有夫差”双关,既指代吴王夫差的典故(暗喻对方已有家室),又谐音“有夫家”,巧妙点明禁忌之恋。
“三生石”出自佛教传说,赋予爱情前世今生的厚重感,而“旧盟沙”三字又暗含盟约如沙般易散的虚无。
3、语言的矛盾张力:
上阕“不慕”与“偏许”形成强烈反差,凸显情感的不可控;下阕“风易散”与“月难遮”的对比,进一步强化无奈。
结句“错序花开总是邪”以反逻辑的自然现象(花期错乱)喻指违背伦常的感情,用“邪”字点明道德评判,留白中透出批判与自省。
三、词风与时代呼应
李含辛此作延续了宋词婉约派的传统,但“邪”字的冷峻收尾又赋予其现代性思考。词中“痴心”与“错序”的冲突,恰似当代人对自由恋爱与伦理规范的辩证,古典形式下暗藏普世情感困境。
四、结语
全词以“情”为骨,以“问”为眼,层层递进中完成对爱情悲剧的咏叹。其工巧处在于用典无痕,其深刻处在于将个人情愫升华为对命运与道德的叩问,堪称小令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