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与女史
马延明
上周三中午,莱芜籍著名篆刻家谷伟先生在朋友圈发了一封由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靖先生给他与赵尧龙先生及鲁雪梅女士“素心归真”三人篆刻展的贺信,内容如下:
贺 信
(山东省书协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执行院长.山东印社社委秘书长)
时近国庆,又逢龙口市博物馆建馆40周年,欣闻谷伟社兄与赵尧龙兄鲁雪梅女史,将举办“素心归真”三人篆刻联展,金石永固,诸事可喜!在此,热烈祝贺展览隆重开幕并取得圆满成功!亦祝祖国繁荣昌盛!
2025年9月15日
当我读到“欣闻谷伟社兄与赵尧龙兄鲁雪梅女史”时,我一下子被“哏”住了,一般称女同志为“女士”,对于德高望有相当影响的女士称先生,比如:宋庆龄先生、冰心先生等。怎么是“鲁雪梅女史呢”?是不是写错了?于是我想立即给谷伟先生回复,可转念一想,还是慎重一些,查查再说吧!
周日,忙完了一天的事情,晚上想起了此事,于是上百度搜了一下,百度显示:
女士
“女士”是汉语中对成年女性的规范敬称,尤其适用于不确定其婚姻状况或需体现平等尊重的场合,其语义从特指德才兼备者演变为普遍性尊称,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身份认知的演进。
定义与核心含义
女士(拼音:nǚ shì)指对妇女的尊称,强调礼貌与尊重,常用于正式社交、文书或不确定对方婚姻状态时。例如,在商务会议中称呼“X女士”能体现专业素养。
起源与历史演变。先秦起源: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既醉》“厘尔女士”,唐代孔颖达疏解为“女而有士行者”,指具备男子般德行与学识的女性。清代至民国发展: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方氏女士,才女也”,民国洪深话剧《少奶奶的扇子》台词“这位女士姓什么”标志其成为通用敬称。
现代泛化:从特指德才女性扩展为普遍尊称,体现社会对女性身份认知的平等化演进。
女史
“女史”是中国古代对兼具学识与官职的女性的称谓,她们在宫廷中负责掌管王后礼仪、典籍以及文件管理等事务 。这一称呼既体现了其职责所在,同时也成为对有学问女性的美称 ,反映了古代对知识女性的尊重。
“女史”作为宫廷女官,主要职责包括协助管理王后礼仪、编纂典籍、处理文书等事务 。担任该职位的女性通常具备较高的学识,需通晓历史、礼仪及文书撰写,因此“女史”也成为对有学识女性的尊称。
“女史”这一官职及称谓最早出现于古代宫廷制度中,其具体设置朝代尚无定论,但在历代文献中均有记载 。随着历史变迁,“女史”的职责范围略有调整,但其核心职能始终与文书、典籍管理密切相关。
此外,“女史”在古代天文学中被用作星名,同时也是对知识妇女的美称。
可见,陈靖先生对鲁雪梅女士称为“女史”是比较恰当的!
另外,对于“社兄”一词,我知道一般对于搞文化艺术的人,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称“兄”,对于“社兄”一词,本人不知什么意思,也顺便查了一下,百度显示:
“社兄”并非标准汉语词汇,可能为“社友”或“盟兄”的误写或变体,指社团或结拜团体中的年长男性成员。
“社”指团体或组织,如社团、社区或结拜群体。
“兄”指兄长或对年长男性的尊称,强调年龄与地位。
组合后可能表示社团中年长成员或结拜兄长,类似“社友”(团体成员)或“盟兄”(结拜年长者)。
使用场景:该词可能用于非正式语境,如传统社团或方言中,但需结合上下文确认具体年代。
本人通过多方查找资料得知,陈靖先生是1975年出生,现为山东省书协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执行院长。而谷伟先生是1979年出生,曾任莱芜书协副主席,现为莱芜区书协顾问。
由此看来,陈靖先生称“谷伟先生”为“社兄”是不妥的。
从以上这件事,我有两点想法:一是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抱着“知不足”的态度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学习,加强修养;二是在交往或交流中,书面用语一定要力求准确,尽量使用规范用语,防止让人产生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