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川
郦道元、林膑、李东川,这些看似没有关系的名字,却在穿越了千年岁月以后,在五台山神奇相聚。
2025年7月,当我在微信群里看到“全国第四届郦道元文学奖征稿启事”,并看到“本次大赛的颁奖盛典暂定九月份将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盛大举行”时,一下被吸引住了。
2016年8月去五台山的那次“朝山”活动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
我是2015年8月3日在苏州灵岩山寺皈依的,朋友早早的就给我说下了灵岩山寺皈依的日子,她说那天在国内外佛教界颇具声望的高僧大德明学大和尚要来主持皈依仪式。她怀着敬仰的心情向我叙述了明学大和尚的有关善德善行—
在灵岩寺的山脚下他创办了一处养老院,据说主要是面对老年失能无人照顾的老人,至于要不要钱我也没去打听,总之是明学大和尚以善为本创建的。
她还说起了一件事,当时当地政府以灵岩寺为中心开辟出了旅游区,涉及到收费的事让明学大和尚一口否决了,鉴于明学大和尚的声望,当地政府也没办法,最后只好依明学大和尚的意见在灵岩寺入门处设售票处,门票为一元。
朋友还讲了明学大和尚的诸多事迹,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明学大和尚是一股极为难得的清流,他以自己坚定的信仰固守着自己心目中的这方净土。
说到“净土”,就想起了佛教中的重要门派“净土宗”,说起来苏州灵岩山寺还是净土宗的祖庭。
民国十五年(1926年),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驻锡灵岩山寺,将其改为净土道场 。成为江南最著名的净土道场,对净土宗在近现代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净土宗的祖庭,在这名扬中内外的名寺,由颇具声望的高僧大德明学大和尚来主持皈依仪式,用“千载难逢”来描述也毫不为过。
皈依那天,佛堂屋里屋外都挤满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皈依者,我目测大约有五、六百人。
一年后的2016年12月2日22时明学大和尚在苏州灵岩山寺圆寂。
后来我那位同学说:你真幸运,你们那次的皈依是明学大和尚主持的最后一场皈依仪式了,能在灵岩山寺由明学大和尚亲自为皈依弟子开示,真的是值得赞叹的事福报不浅啊!
2015年的皈依经历,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此在佛教的精神世界中,自己能从一个更高的纬度来认识和感悟这个世界。
我之所以用较长的篇幅来叙述我的皈依历程,是它确实在本质上给了我很大改变,让我在以前的纯人性的精神世界中又融入了神性。
而这一点对于我后来的写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我能在人的能量方面感受到“神”的相助,让我对“犹如神助”、“神来之笔”、“神工鬼斧”等等有了切身的体会,很多时候当我回过头去看自己写的东西时,根本不相信那是自己所为,如果没有外在的力量,那些语言和思辨根本不可能自己冒出来。
2016年我是带着孙子一起参加“朝山”活动的。而五台山供奉的是文殊菩萨。那次到
黛螺顶膜拜五方文殊,从山脚到山顶共有1080级台阶,
我们是三步一叩首,以身体丈量路程到达的黛螺顶。
我曾经在2017年6月看过一部电影《冈仁波齐》并写了《冈仁波齐——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的影评,那里边有一段关于磕长头的认识:他们都凭着自己那颗虔诚信仰的心,义无反顾地五体投地——双手向天——五体投地——双手向天……在一起一伏中把自己的信仰与虔诚一步步植入大地献给蓝天。
把这段认识运用在我们朝拜黛螺顶的叩首中也是十分贴切的。
我们以三步一叩首共360次叩首完成了黛螺顶登顶,并以虔诚信仰之心参拜了非常殊胜的五方文殊。
然而正是这三步一拜的苦苦修行,使我当时就感受到自己的心在与佛菩萨的相应与被印照中一点点被照亮,感觉到在佛光普照之下,豁然进入明心,见性,知道的正觉境界。
这次参加“全国第四届郦道元文学奖”征文评选活动,大概也是结缘于五台山吧,尤其是那句“颁奖盛典暂定九月份将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盛大举行”一下触动了我的心,好似在冥冥之中有一个无声的召唤,让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次征文活动中,并如愿以偿的来到五台山参加颁奖活动,命兮运兮?总有一个无形的念头在纠缠着我。
来五台山参加颁奖活动,除了再一次为孙子还有孙女祈福和为家人祈祷外,我还想再次回到五台山那充满禅意的夜晚。
那次五台山的“朝山”活动,那里的夜晚真能让人的心静下来。
还记得五台山的那个夜晚好清凉,一种清净使心得以清空。
记得当我在睡意朦胧中听到小巷夜归人的清脆空旷的匆匆脚步声时,恍惚进入了儿时的夏夜,听到了小县城的石板路上夜行者木屐敲打青石板带有诗意的响声,这声音似天籁之音在夜空中轻柔地划过,余音缭绕的拨弄充满睡意的神经。
是夜行者梦呓般的对话进入梦乡,还是梦乡里的对话映射到人间,让人实在是分不清身在梦里梦外了。
当时自己很享受这种感觉,很多时候我都在刻意追寻它,却在禅意充满的五台山之夜偶然得之:它似有似无,似真似幻。太真便失味儿,太幻便心无所依。在似与不似间最为有趣。
梦境般的,一钩如蛾眉的弯月,梦幻般地投在寺院背景的深蓝色空中,水一样凉,清净般空。
就这样那个夜连同五台山的殊胜一起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当时隔9年又一次来到五台山时,湛蓝的夜空中那钩弯弯的明月还在那里,却没听见小巷姑娘喃喃的细语和木屐敲打石板的清脆敲击声。
仿佛看见了秋虫的鸣叫在夜空划出的声线,就想,这个夜如果还能看到萤火虫就好了。
莫名的在心里升起了一份感动,蓦然间想起了一千多年前的郦道元,相隔千年的时光他进入了我的《川江琐忆》里,突然间那句打动人心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下闯进了我的琐忆中,并在极偶然情况下看到一位文友关于“第四届全国郦道元文学奖”征文的消息,冥冥之中,仿佛是天意,居然把这篇文章与“郦道元文学奖”贴切地衔接在一起。
还有这次评奖活动的组织者林膑先生,他大概在一千多年前就与郦道元有某种联系吧。于是在这一系列的量子纠缠中,那三声凄凉悠长的猿啼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于是我们越过千年的岁月,终于在五台山聚在了一起,产生了灵魂碰撞。
我的记忆深处忽然响起了千年前的那句承诺:我在五台山等你,你们一定要来哟!
那年我带着孙子(右一)来朝山时,他才9岁,如今他已经18岁了。这次来五台山参加颁奖盛典,其中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来为我的孙子孙女祈福,祈祷文殊菩萨赠予他们聪明智慧,平安健康。
这次来参加“第四届郦道元文学奖”颁奖典礼,还有个心愿就是来膜拜建于民国初的“龙泉寺”,9年前我来五台山朝山时,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映壁,山门,牌坊均为石雕,其雕技囊括浮、沉、壁、透……形式多样、技艺细腻、人物形象生动。其质感中透出了岁月的厚重与沧桑,浸透着古色,散发着古香。
参加“全国第四届郦道元文学奖”颁奖典礼的全体文友合影。
2025年9月25日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