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河赋》中卷-脉续·古今未来的对话(◆ 总第91-100)
42 ✦ 淮河赋(之九十二)
——水车的正转与反转
1
正转时,龙骨水车的轮叶
把阳光织进年轮
每一圈
都藏着一个丰收的年景
1985年的麦香
2015年的稻浪
都在年轮里,酿成了甜酒
农人们用手摸着年轮
像摸着
自己的皱纹,眼里满是
岁月的温柔
反转时,轮叶
把月光刻进年轮
每一圈,都记着
一个难忘的日子
1991年的抗洪
2008年的雪灾
都在年轮里,成了勋章
农人们用手摸着年轮
像摸着
自己的伤疤,心里满是
坚韧的力量
水车的年轮,是淮河的史书
正转时写着“希望”
反转时写着“坚强”
它不说话,却用一圈圈的
纹路
告诉我们:所谓人生
也像水车的年轮
有甜有苦,有喜有忧
却始终要
一圈圈地转下去
2
正转时,水从轮叶间落下
滴在稻穗上,像在说
悄悄话
“别怕,我会陪着你长大”
稻穗在水里晃着
像在点头
“谢谢你,我会努力长饱满”
这私语,藏在风里,藏在
淮河的浪里,不喧哗
却动人
反转时,轮叶
把去年的稻壳
翻到水面上,稻穗的影子
在水里晃着,像在回忆
“去年的你,也是这样
陪着我”
水车的轮轴,轻轻响着
像在回应:“我记得
我一直记得”
这私语,藏在月光里
藏在
往事的褶皱里,不张扬
却深刻
水车与稻穗的私语
是土地的情话
正转时是“陪伴”
反转时是“回忆”
它们用最朴素的语言
诉说着
人与自然的深情——
原来最好的关系
不是轰轰烈烈
是像水车与稻穗一样
默默陪伴
彼此记得
3
正转时,炊烟
从水车旁的屋顶升起
与轮叶的影子,在晨光里
叠在一起
农人们在田里劳作
闻到炊烟的香
就知道,家里的饭快好了
这炊烟,是家的信号,也是
水车正转时
最温暖的背景
反转时,炊烟想起
小时候的自己
那时的水车,还在靠
人力转动
姥姥在灶台前做饭
炊烟袅袅
姥爷在水车旁摇着,号子声
与炊烟的香,在淮河岸边
织成了
最难忘的童年
这反转的记忆
是乡愁的根
正转时的炊烟
是当下的幸福
反转时的炊烟
是过往的温暖
水车与炊烟,在淮河岸边
成了“家”的象征——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
只要水车还在转
只要炊烟还在升
家,就永远
在那里
4
正转时,月光洒在轮叶上
水带着月光的银,流进秧田
像在演奏一首温柔的曲
轮叶的转动,是曲的节奏
水的流动,是曲的旋律
这月光曲,藏在夜里
藏在
淮河的梦里,不吵闹
却治愈
反转时,月光把去年的故事
映在轮叶上——
1963年的月光
也曾这样洒在水车上
那时的
农人们,在月光下
加班浇水
为了今年的丰收
他们不怕累
这反转的月光
是岁月的诗
水车的月光曲,是自然的
馈赠
正转时是“当下的温柔”
反转时是“过往的诗意”
它告诉我们:不管生活
多忙碌
都要记得抬头看看月光
看看水车的转动
因为在这些里
藏着最朴素的美好
最治愈的力量
5
正转时,水车把水
送进石磨的槽里
石磨“吱呀”地转着,把稻谷
磨成米
农人们在旁边等着,看着
白花花的米从石磨里出来
眼里满是
丰收的喜悦——
水车与石磨
像一对老搭档,配合得
刚刚好
反转时,石磨想起
小时候的自己
那时的水车,还在靠牛拉
石磨也在靠人力推
可就算累
农人们也笑得很开心
因为
有米吃,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反转的记忆
是时光的甜
水车与石磨
是农耕文明的符号
正转时是“协作的高效”
反转时是“过往的纯粹”
它们在一起,诉说着
土地的馈赠,劳动的光荣
也告诉我们:不管时代
怎么进步
都不能忘了,这些曾
陪着我们
走过苦日子的
“老伙计”
6
正转时,雨落在轮叶上
“滴答滴答”,像在唱歌
水车的轮叶,跟着雨的节奏
转得更欢了,水带着雨的甜
流进秧田,稻穗在雨里
笑得更开心了——
这雨歌
是自然的祝福
也是
水车的欢唱
反转时,雨把1987年的记忆
带回水车旁——
那时的雨很大
农人们在雨里,披着蓑衣
守护着水车,怕它被冲走
他们的坚守,让雨也变得
温柔了——
这反转的雨
是岁月的赞
水车的雨歌
是生命的赞歌
正转时是“自然的馈赠”
反转时是“人的坚守”
它让我们看见:人与自然
是可以和谐共生的
只要我们
用心守护,用心感受
就能听到最动人的雨歌
7
正转时,水车把水
送进鱼塘
渔网在水里等着
等着
鱼虾长大,农人们在岸边
盼着,盼着今年的好收成
水车与渔网,像一对伙伴
共同守护着,这片
水域的生机
反转时,渔网
想起去年的冬天
那时的水车
还在结冰
渔网也被收在屋里,农人们
在火塘边,聊着今年的计划
想着明年的鱼虾
想着明年的
水车,能转得更欢——
这反转的渔网
是希望的种
水车与渔网,是淮河的生机
正转时是“当下的守护”
反转时是“未来的期盼”
它们在一起
诉说着
淮河的富饶,农人的勤劳
也告诉我们:所谓“守护”
不是一时的热情
是长久的坚持
像水车与渔网一样
年复一年
8
正转时,晨雾绕在水车上
像给水车披了件薄纱
轮叶在雾里转着
若隐若现
水从轮叶间落下
带着雾的凉
滴进秧田,惊醒了
沉睡的虫鸣
这晨雾,是淮河的早安
温柔地裹着
水车的转动
反转时,雾把
十年前的晨光
叠在现在的雾里——
2014年的晨雾
也曾这样绕着水车
那时的爷爷
还在雾里给水车加油
木柄上的包浆
是岁月磨出的暖
现在雾还在
爷爷的身影,却藏进了
雾的深处
正转的雾是当下的轻柔
反转的雾是记忆的绵密
水车在雾里,像被时光
捧着的珍宝
它让我们知道
有些温暖不会消失
就像晨雾
总会准时来赴约
就像爷爷的叮嘱,还在雾里
跟着轮叶转
一圈又一圈
9
正转时,水车的水
浇熟了稻子
农人们把稻穗堆成垛
金黄的垛
在田埂上排着队
像给水车的勋章
轮叶转得慢了些
像在歇脚
看着稻垛,眼里满是满足——
这是它
一整年努力的答案
敦实又明亮
反转时,稻垛想起
春天的模样
那时的水车刚解冻
稻种还在土里睡
现在成了垛,中间
藏着多少个
水车转动的日夜
多少滴
落在秧苗上的水——
反转的回忆里
每粒稻子
都记着水车的恩
水车与稻垛
是土地写的诗
正转是“付出的圆满”
反转是“成长的痕迹”
它们站在淮河岸边
告诉我们:
所有沉甸甸的收获
都来自
日复一日的坚持
像水车一样
不慌不忙,转好
每一圈
10
正转时,水车轴上的
铜铃
跟着响
“叮铃叮铃”
和轮叶的“吱呀”
配成调
农人们在田里听着铃响
就知道
水车没停,水还在流
心里就踏实
铜铃的声不亮
却能穿透风
把安心,送到每个劳作的
人心里
反转时,铜铃晃出
旧时光的锈
1979年的铜铃
比现在亮些
那时的父亲总在铃响时
给水车添木楔
现在木楔还在,父亲
却很少来
铜铃的声轻了,却把
父亲的影子
刻进了
每声“叮铃”里
铜铃是水车的心跳
正转时跳得轻快
反转时跳得绵长
它挂在轮轴上
像个老伙计
陪着水车
转了一年又一年
也陪着淮河的人,把日子
过得像铃响一样
清亮又安稳
11
正转时,水车的水
漫过田埂
也流进老井里,井水
涨了些
农人们挑着桶来打水
桶沿的水
晃着水车的影子,像把阳光
也挑回了家——
老井和水车
是田边的一对兄弟
谁也离不开谁
反转时,老井映出
年轻时的水车
那时的轮叶没这么多锈
井水也更甜
奶奶总在井边洗衣
听着水车响
就哼起老歌,现在歌还在
奶奶却不在井边坐了——
反转的倒影里
藏着多少没说出口的
惦念
老井是大地的眼
水车是大地的脉
正转时是“彼此的滋养”
反转时是“共同的回忆”
它们守在淮河岸边
看着一代又一代人
长大、离开、回来,也看着
土地的模样变了又变
却始终
把“根”,扎在
这片土里
12
正转时,雪落在轮叶上
没等化就积了薄薄一层
像给轮叶
戴了顶白帽子,水车
转得慢了
却没停,水在冰下流着
像在给土地暖脚,等着春天
把雪化成水,再接着
滋养秧苗
反转时,雪把1988年的冷
带了回来——
那年的雪下得大
水车冻了三天
爷爷和邻居们
轮流用柴火烧轮轴
雪化了又冻
冻了又化,终于让水车
转了起来
现在想起来,那火苗的暖
还在轮轴里藏着
雪是冬天的信,水车
是冬天的信使
正转时是“坚守的暖”
反转时是“团结的光”
它让我们在冷天里也知道:
只要心里有盼头,只要
愿意一起扛
再冷的冬天,也能等到
来年的
稻花香,也能让
水车的转声
一直响下去
13
正转时,轮叶卷着淮河的浪
把水举进秧田的呼吸里
1970年的绿苗
2020年的金穗
都在转动里,沾着
同样的泥香
祖辈的手掌曾扶过轮轴
现在我的指纹,又叠在上面
反转时,轮叶
翻出河底的陶片
1938年的水痕还在
1954年的浪印
也没淡——
那些日子像锈
藏在木纹里,不喊疼
却提醒
所有生长,都曾踩着
苦难的根
所有收获,都藏着
坚持的魂
正转是生的延续
反转是忆的沉淀
水车在淮河岸边,转成了
活的脉
每圈转动都在说
所谓传承
不是把过去锁进博物馆
是让祖辈的温度,还能暖着
现在的田,未来的年
14
正转时,水往高处走
像人,往光明里走
踩着轮叶的梯
每滴水里都裹着
“向上”的劲
哪怕被太阳晒成雾,也愿意
落在秧苗上,帮稻穗挺起身
不辜负土地的期待
反转时,水往低处流
像人往回忆里走
顺着轮叶的弧
1949年的船帆
1966年的标语
都在水里,慢慢显形——
不是沉溺
是从过往的褶皱里,捡回
“珍惜”的词
“坚韧”的字
水的双向,是生命的镜子
正转照见希望
反转照见清醒
淮河的水车,把这镜子
转了千年
告诉每个路过的人:向上时
别忘脚下的土;回头时
别丢向前的步
15
正转时,铁锈也闪着光
跟着轮叶,把水
送进干裂的田
像老人皱纹里的笑,不显眼
却暖——
这锈是时光的印章
盖在轮轴上,证明它曾为
每季丰收,拼过力
反转时,铁锈在说旧故事
1959年的旱季
它曾渴得掉渣
1961年的雨里呵
它又泡得发胀
那些日子没写进史书
却刻在
每道锈纹里,像封
没寄出的信
等着懂的人,慢慢读
锈色是时光的笔
正转写当下
反转写过往,水车握着
这支笔
在淮河的纸上,写了千年
没有华丽的词,只有
实在的话:
所有经得起时光磨的
不是铜铁
是藏在锈里
对土地的执念
16
正转时,水车在履行承诺
“我会让你的水,长出粮食”
稻穗在风中点头
是契约的见证
轮轴的“吱呀”
是签字的声
不张扬,却比纸墨更牢
因为根,扎在彼此的骨血里
反转时,水车在守护约定
“我会让你的故事
不被忘”
河底的陶罐晃了晃
是回应的响
1920年的芦苇
1943年的炊烟
都在反转里,轻轻显形
不让苦难的痕,被浪磨平
水车与淮河的契约
签在千年里
正转是守,反转是护
没有违约,没有背叛
因为它们知道:淮河
是水车的魂
水车是淮河的喉,少了谁
这片土地的脉,就断了音
17
正转时,轮轴驮着农耕的魂
水是文明的血,流进陶瓮
流进收割机的喉——
1970年的犁
2020年的智能屏
都在转动里
接了文明的棒,没断过
也没丢过土地的根
反转时,轮轴载着过往的痕
1900年的纺车
1920年的标语
都在转动里,慢慢显形——
不是复古
是从旧物件的纹里,读出
先人的智,先人的苦
让现在的路
走得更稳
转动是文明的课
正转教创新
反转教回望,淮河的水车
是最好的老师,不说话
却用每圈转动告诉我们:
文明不是拆了旧的
建新的
是让老的智慧,还能帮新的
长出更好的果
18
正转时,水车不说话
只把水,送进秧田的沉默里
稻穗的拔节,是最好的回答
“努力就有收获”——
这哲思呵
藏在轮叶的风里,不喧哗
却比口号更有力量
反转时,水车不说话
只把往事
带回水面的沉默里
河底的陶罐,是最好的注脚
“铭记才懂前行”——
这哲思呵
藏在轮轴的锈里,不张扬
却比书本更深刻
水车的沉默,是最响的话
正转反转,都在沉默里发芽
淮河的水,听着这沉默
流了千年,也把这沉默
流进我们的骨血:沉默
不是懦弱
是看透世事的清醒
是守住初心的静
19
正转时,水车
是时光的摆渡人
把现在,渡向未来的岸
水是摆渡的桨
稻穗是岸边的灯
每圈转动,都离丰收
近一寸
像执着的渡工,不歇脚
只朝着
“希望”的方向划
反转时,水车
是时光的摆渡人
把现在,渡回过去的港
往事是要接的客
轮叶是靠岸的桩
每圈转动,都离回忆
近一寸
像温柔的渡工,不催促
只陪着“过往”
慢慢讲
水车这渡工,渡了千年
正转渡未来,反转渡过往
我们都是船上的客
在转动里
慢慢懂:没有永远的过去
也没有永远的未来
只有,值得握紧的现在
20
正转时,水是记忆的罐
把现在的甜,装进稻穗的
壳里
1980年的笑
2010年的欢
都被水,封进土地的窖
等秋天打开,满是
阳光的香,汗水的暖
反转时,水是记忆的罐
把过去的苦,藏进河底的
泥里
1931年的浪
1947年的饥
都被水,刻进陶罐的纹里
不喊疼,却提醒
所有甜,都曾踩着苦的根
水的记忆罐,装了千年
正转装甜,反转装苦
淮河的水车,抱着这罐
转了一圈又一圈,告诉我们:
记忆不是包袱,是让我们
在甜里感恩,在苦里
更懂珍惜的暖
21
正转时,轮叶被神性照亮
水在叶间,变成金色的河
稻穗在光里,挺得更直
像被神祇的手,轻轻扶过
每个颗粒
都闪着“恩赐”的光
不耀眼,却神圣
反转时,轮叶与神性对话
水在叶间,传递着
启示的话
1931年的洪是考验
1945年的安
是馈赠——
神祇,从不说话
却让过往的痕
变成
“坚强”的词
“希望”的画
水车是神性的载体
正转显恩
反转显智,淮河的浪
围着水车,唱了千年的赞
告诉我们:所谓神性
不是云端的
遥不可及
是土地的厚,水的柔
是水车转声里
藏着的生机
22
正转时,轮叶
追着永恒跑
水是永恒的线,织进
稻穗的纹
1950年的农人种下的种
2020年的我们
还在收
这永恒,不是静止的画
是在重复里,长出新的芽
反转时,轮叶碰着永恒的边
1920年的月光
2000年的星
都在叶间,闪着同样的亮
曾祖在水车旁许的愿
我在现在,还在接着盼
这永恒,不是褪色的卷
是在回望里,续着
旧的缘
轮叶间的永恒
是流动的诗
正转向前,反转向后
却始终绕着
“土地与生命”的轴
淮河的水,推着这轴
转了千年
让我们知道:永恒
不在博物馆
在每圈转动里,在每粒
稻子里
在我们手里,握着的暖
23
正转时,水车在叩问:
“我转,为了生长——
可生长的尽头
是什么?”
稻穗不说话
却把饱满的粒,落在土里
像在答:“生长的尽头
是让下季
接着长,让希望不打烊”
反转时,水车在叩问:
“我回,为了铭记——
可铭记的意义
是什么?”
陶罐不说话
却把斑驳的纹,映在月光下
像在答:“铭记的意义
是不让苦难
再发芽
不让过往白受罚”
淮河的水,带着
这问,流了千年
正转时,答案在秧苗的绿里
反转时,答案在往事的真里
而我们,站在
轮叶旁终于懂:
所有叩问的尽头,不是答案
是带着疑问
还接着转的勇气
24
正转时,轮叶扫过
卫星云图的绿
水带着传感器的温
流进智能田
显示屏上的“湿度90%”
是新祈愿
祖辈靠经验的判断
现在藏在代码里
却没丢淮河泥的香,没忘
轮轴该有的
“吱呀”响
反转时,轮叶翻出
旧相册的黄
1980年的父亲,胶鞋
沾着泥
2003年的我,举着旧相机
像素在叶间叠
像时光的层
没淡的,是爷爷扶过
轮轴的手
留下的暖,没散的温度
正转是科技的呼吸
反转是记忆的肌理
水车在数据与胶片间
成了新图腾
不管代码多密
不管像素多细
它始终记得:根扎在
淮河的泥里
转的不是水,是让老的魂
还能暖着新的年
新的季
25
正转时,我在写字楼的玻璃上
看见水车的影——
轮叶是电梯的钢缆
水是屏幕里的数据流
我是其中一滴
被“KPI”推着向上,却在深夜
想起淮河的水
如何漫过轮叶的凉
如何润过我
童年的巷
反转时,梦把我拽回水车旁
姥姥在轴边纳鞋底
线,穿过时光
我伸手摸,却碰碎满手月光
原来乡愁像反转的水车
只能在回忆里
看见完整的样
闻见熟悉的香
把孤独的夜
慢慢烫
正转是生存的忙
反转是灵魂的望
我在两座城之间
被水车的转
系成了绳——
一头是格子间的灯
一头是淮河的浪
扯不断的
是轮叶上,那缕故乡的光
那缕没凉的烫
26
正转时,暴雨
砸在轮叶上
水成了失控的兽,想挣开
轮轴的束
农人们扛着沙袋,在岸边
喊号子
“顶住!”水车的正转
成了抗灾的力
每圈都带着“护田”的劲
不让浪
吞了刚抽穗的秧
吞了今年的粮
反转时,轮叶在洪水里倒转
像回放1954年的浪——
那时的水车
也曾这样挣扎,却没
挡住灾荒
而现在,有预警的屏
有坚固的堤
反转的记忆,成了守护的光
让现在的抗
更有方向
正转是抗争的刚
反转是教训的章
暴雨里的水车,成了活的碑
它让我们看见:所有守护
都不是凭空来,是把
过去的痛
变成现在的墙,让淮河的浪
再凶
也冲不破
27
正转时,轮轴上的铜铃
跟着晃
“叮铃”声裹着风,落在
秧田上
农人种稻时听着铃响
心里就稳
知道水在流、苗在长
日子有盼头
铜铃的声不亮,却像
祖辈的叮嘱
轻轻绕着轮叶
一圈又一圈
反转时,铜铃晃出
旧时光的锈
1975年的铃比现在亮
那时父亲
总在铃响时给轮轴上油
木柄的包浆
是岁月磨出的暖
现在油瓶还在
父亲的影子却藏进铃响里
每次风过
都像他又回来,摸了摸
水车的轴
铜铃,是水车的心跳
正转时跳得轻快
反转时跳得绵长,它挂在
淮河岸边
陪着一代一代人长大
也陪着
水车把“守护”两个字
摇成了
田埂上的谣,风吹不散
雨打不淡
28
正转时,雪落在轮叶上
积成薄霜
水车转得慢,却没停——
水在冰下流
像给土地暖脚,等着
春天
把雪化成露
再浇进刚醒的秧田
农人们在屋前
看着雪裹着水车
眼里藏着期待
知道等雪化了,又是一季
好收成
反转时,雪把
1988年的冷带回来
那年雪下得大,轮叶
冻成了冰坨
爷爷和邻居们轮流
烧柴烤轮轴
火苗舔着冰,雪化了又冻
冻了又化
终于让水车转起来
现在想起来
那火苗的温度,还在
轮轴里藏着
雪是冬天的信,水车
是送信的人
正转时
把“希望”藏进雪下
反转时
把“坚韧”刻进轮叶
它告诉我们
再冷的冬天也会过去
就像水车
不管雪下多大,只要
心里有盼头
就总能等到,稻穗灌浆的暖
29
正转时,屏幕上的数字
水车跟着转
每道轮叶的角度
每滴水流的速度
都和淮河岸边的真水车
一模一样
工程师在屏前调试参数
为了让
现实里的水车转得更稳
却没丢
轮叶上该有的,淮河
泥土的痕
反转时,数字系统调出
十年的数据
2014年的旱季
2018年的汛期
都在代码里显形
——不是要复刻过去
是从旧数据里捡回
“应对”的智慧
让现在的水车
既能扛住暴雨
也能接住
干旱时的每滴雨
数字是新的壳
轮印是旧的魂
正转时用科技护着土地
反转时
用记忆守住根,这数字
孪生的水车
藏着最真的理
不管技术多先进
都不能忘了
轮叶转的初心
是让淮河的水,永远
滋养着田
30
正转时,水车的水漫过
田埂流进老井
井水涨了些,农人们
挑着桶来打水
桶沿晃着水车的影子
像把阳光
也挑回了家——
老井和水车是老伙计
一个守着地下的泉
一个引着河里的水
共同护着
这片田的生机
反转时,老井映出
年轻时的水车
那时轮叶没这么多锈
井水也更甜
奶奶总在井边洗衣
听着水车响
就哼起歌
现在歌还在,奶奶
却不在井边坐了
井里的倒影里
还留着
她洗衣的样子
风一吹,就像她又笑了
摆了摆手
老井是大地的眼,水车
是大地的脉
正转时彼此滋养
反转时共同回望
它们守在淮河岸边
看着土地变迁
却始终没忘,最初的约定——
不管时代怎么变,都要一起
让这片土地,永远有米香
有人烟
31
正转时,水漫过皖北的
沙土地
轮叶沾着辣蒜的辛香
流进垄沟
农妇蹲在田埂剥蒜
指尖沾着泥
“今年蒜好,多亏水车转得勤”
风裹着蒜香
绕着轮轴
像在说
这土地的辣,要配着水的柔
才够味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95年的蒜窖
那时的水车
靠驴拉
蒜要埋进湿沙里
爷爷守着窖门,听着
水车响就安心
“水够了,蒜就坏不了”——
现在窖还在
驴,早已换成了电机
可蒜香里的暖
还和当年一样,没散
正转是新岁的辛香
反转是旧年的牵挂
皖北的水车,转着
辣蒜的魂
它知道:这里的日子
要像蒜一样
带着劲,也要像水一样
润着心,才过得有滋味
32
正转时,水带着苏北的
盐霜味
流进稻田,轮叶转一圈
就沾一层细盐
老农坐在水车旁晒盐
竹筐里的盐粒
闪着光
“淮河的水,咸淡刚好养庄稼”
稻穗在盐雾里晃,像裹着
层银纱
说这土地的咸
是淮河馈赠的甜
反转时,轮叶想起
1980年的盐滩
那时的水车要靠人推
盐要靠日头晒
母亲在滩上挑盐,汗滴进
水里成了盐
“多晒点盐,就能换米了”——
现在盐滩成了稻田
推水车的人,老了
可盐霜里的韧
还在轮轴上,没断
正转是稻田的新绿
反转是盐滩的旧白
苏北的水车
记着盐与稻的缘
它明白:这里的土地
先尝过咸
才懂珍惜,水
浇出来的甜
33
正转时,水车旁的灶台
冒热气
胡辣汤的香裹着水汽
飘满村落
农人们早起浇田
回来喝碗热汤
“水车转,汤就暖
日子就有盼”
轮叶转得慢,像在等
汤里的胡椒
熬出
最浓的暖
反转时,轮叶映出
1979年春天的灶台
那时的水车
转得慢
汤里的肉
要省着放
奶奶在灶台边搅汤
听着水车响就笑
“等水多了,汤里
就多放肉”——
现在汤里肉满了
奶奶不在了,可胡辣汤的香
还绕着水车,没走
正转是热汤的暖
反转是旧灶的念
豫东的水车
转着胡辣汤的情
它清楚:这里的清晨
要水车转着
汤冒着热气,才叫过日子
34
正转时,水车的水浇过
渡口的柳
船工在柳下歇脚,听着轮叶
响就安心
“水够了,船就能撑得远”
摆渡的橹晃着,映在
水里的轮叶
像和船桨握了握手
说都是
淮河的伙计,要互相帮衬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63年的渡口
那时的水车坏了
船要靠人拉
父亲和船工们轮流拉纤
汗湿透了布衫
“先把粮运过去
再修水车”——
现在渡口通了桥
拉纤的绳成了摆设
可渡口的暖
还在轮叶上,没凉
正转是新桥的便利
反转是旧纤的韧
渡口的水车,记着
船与水的伴
它知道:不管桥多宽
船多快
淮河的情呵
要靠这转动的轮叶
一直传下去
35
正转时,涡河的水顺着支流
转进水车
轮叶带着涡河的柔
浇着岸边的芝麻
孩童在河边追蝴蝶
喊着“水车转啦”
芝麻秆在风里晃
好像在和轮叶点头
说这支流的水
要和主河的浪
手拉手,才养得活庄稼
反转时,轮叶想起
1989年的涝灾
支流的水漫过轮轴
父亲和邻居们扛着沙袋
“守住水车,就守住了芝麻”——
现在有了防洪坝
沙袋堆在墙角
可那时的拼劲
还在轮轴里,没松
正转是堤坝的安心
反转是沙袋的勇
支流的水车,连着涡河的魂
它明白:这里的水
不管是柔是猛
只要水车还转着,日子就
塌不了,慌不了
36
正转时,水带着芡河的清
流进水车
轮叶转一圈,就把水
送进芡实塘
农妇划着小船采芡实
指尖沾着塘泥
“今年芡实饱满,多亏
水车送水匀”
芡实的紫花映在水里
和轮叶的影子
叠印在一起
像幅国画
反转时,轮叶翻出
多年前的芡实筐
那时的水车
靠人摇
采芡实要淌着水
奶奶坐在筐边
剥芡实
指甲盖都磨薄了
“多剥点,给娃换学费”——
现在有了采芡机
奶奶的手不剥芡实了
可芡实的甜
还在轮叶旁,没淡
正转是新机的便利
反转是旧筐的暖
芡河的水车,转着
芡实的甜
它清楚:这里的芡实
要像水一样
透着清,也要像轮叶一样
带着韧,才长得好
37
正转时,水车旁的空地上
敲起花鼓
灯影映着轮叶,农人们
跳着花鼓灯
“水车转得欢,花鼓打得响”
鼓点跟着轮叶的节奏
像在说
这淮上的乐,要配着
水车的转
才够热闹
反转时,轮叶想起
刚解放那年的花鼓队
那时的水车
在晒谷场旁,花鼓要靠
嗓子喊
爷爷是知名鼓手,敲着鼓
忘了累
“水够了,谷满了
花鼓要唱到亮”——
现在花鼓有了音响
爷爷的鼓,挂在墙上
可鼓点里的劲
还在轮轴上,没弱
正转是新鼓的亮
反转是旧鼓的魂
淮上的水车,转着
花鼓灯的乐
它知道:这里的热闹
要水车转着
花鼓响着,才叫
好日子
38
正转时,水带着泗洪的湖气
流进水车,再淌进蟹塘
蟹农划着船喂料
看着轮叶笑
“水活了,蟹就肥了”
螃蟹在水里爬
映在轮叶上的影
像在和水打招呼
说谢谢这活泛的水
反转时,轮叶翻出
40年前的蟹苗
那时的水车
要靠柴油泵,蟹苗要
小心护着
父亲守在塘边,听着
水车响就睡不着
“水不能停,苗不能冻”——
现在换成了太阳能泵
柴油桶成了废铁
可护苗的暖
还在轮轴里,没凉
正转是新泵的省心
反转是旧桶的念
泗洪的水车,转着
螃蟹的肥
它明白:这里的蟹
要像水一样
活泛,也要像轮叶一样
踏实,才长得肥
39
正转时,水漫过
淮安的蒲田
轮叶沾着蒲菜的嫩
流进田垄
农妇弯腰割蒲菜
指尖沾着露水
“今年蒲菜嫩,多亏水车
送水及时”
风裹着蒲香绕着轮轴
像在说
这淮安的鲜,要配着
水的润才够味
反转时,轮叶翻出
上世纪的蒲田
那时的水车
靠人踩
蒲菜要挑着卖
奶奶挑着蒲菜筐
跟着水车响
走街串巷
“蒲菜鲜,能换点油盐钱”——
现在蒲菜进了大超市
挑筐成了摆设,可蒲菜的
那个鲜呵
还在轮叶旁,从没散
正转是超市的便利
反转是挑筐的暖
淮安的水车,转着
蒲菜的鲜
它清楚:这里的味
要像蒲菜一样
透着嫩,也要像水一样
润着心,才过得有滋味
40
正转时,水带着蚌埠的
河泥味
流进水车,再淌进蚌塘
蚌农划着船拾蚌
手里拿着网兜
“水够清,蚌就长得好”
河蚌在水里沉着,映在
轮叶上的影
像在和水说
谢谢这清亮的滋养
反转时,轮叶翻出
50年前的蚌塘
那时的水车靠牛拉
拾蚌要光着脚丫
爷爷光着脚在塘里走
脚被蚌壳划破
也不怕
“蚌里有珍珠,再疼也值”——
现在拾蚌穿胶鞋
牛换成了电机,可找珍珠的
盼头
还在轮轴上,没丢
正转是胶鞋的安全
反转是赤脚的勇
蚌埠的水车,转着河蚌的梦
它知道:这里的珍珠
要像水一样
清亮,也要像
轮叶一样
坚持,才长得圆
41
正转时,水车的水
送进豆腐坊
石磨转着,黄豆在水里
泡得发胀
豆腐匠点着卤,笑着说
“淮河的水,磨出的
豆腐最嫩”
豆浆的香裹着轮叶的响
像在说
这淮南的软,要配着水的纯
才够味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70年的豆腐坊
那时的水车靠人推
磨豆腐要起大早
姥姥起早推磨
汗滴进豆浆里
“豆腐嫩,娃就爱吃饭”——
现在磨豆腐用机器
推磨的杆成了装饰
可豆腐的嫩
还和当年一样,没改
正转是机器的快捷
反转是推磨的暖
淮南的水车,转着豆腐的纯
它明白:这里的豆腐
要像水一样
透着纯,也要像轮叶一样
带着诚,才磨得好
42
正转时,水漫过淮北的
石榴园
轮叶沾着石榴的甜
流进树根
果农在园里剪枝
看着轮叶笑
“水够了,石榴就甜了”
石榴花在枝头红着
映在轮叶上的影
像在和水说,谢谢这
滋润的恩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81年的石榴树
那时的水车靠人抬
浇水要扛着桶
父亲扛着桶在园里走
肩膀压出了印
“树浇透了,明年就能结果”——
现在浇水用软管
抬桶的杠成了废铁
可石榴的甜
还在轮轴旁,没淡
正转是软管的省心
反转是抬桶的韧
淮北的水车,转着石榴的甜
它清楚:这里的日子
要像石榴一样
透着红,也要像水一样
润着心,才过得红火
43
水车正转时,轮轴上
还留着爷爷的掌纹
水顺着掌纹流,像在摸
爷爷的暖
我扶着轮轴,指尖碰着旧纹
“爷爷,您看,水车还转着”
风裹着轮叶的响
像爷爷在说
“好好转,别让田渴着”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68年的旱季
爷爷守着水车,三天三夜
没合眼
用瓢舀着水,往轮轴里灌
“水不能停,苗不能死”——
现在轮轴换了新轴承
可爷爷的瓢还在,瓢沿的
豁口呵
还记着当年的急
正转是新轴的稳
反转是旧瓢的念
爷爷的轮轴,转着岁月的暖
它知道:爷爷的手虽不在
可掌纹里的劲,还在轮轴上
推着水,养着田
44
正转时,母亲的围裙
晾在水车旁
水带着围裙的皂角香
流进田
母亲在田里除草
围裙飘着
“水车转,草就少
稻就长得好”
风把围裙的香吹进轮叶
像在说
这田的绿,有围裙的暖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79年的清晨
母亲系着围裙
在水车旁洗衣
搓衣板的响,和轮叶的响
混在一起
“洗完这盆,就去做饭”——
现在用洗衣机
搓衣板成了摆设,可围裙的香
还在轮轴里,没散
正转是洗衣机的便
反转是搓衣板的实
母亲的围裙,裹着
水车的暖
它明白:母亲的手虽不洗
可围裙里的爱,还在水里
润着田,暖着家
45
正转时,父亲的烟袋
挂在轮轴上
烟丝的香裹着水汽
飘满田
父亲坐在水车旁抽烟
看着稻浪
“水车转,烟就香
日子就稳了”
烟圈绕着轮叶,像在和水
一起画着圆的梦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84年的那个秋夜
父亲抽着烟
修着水车的木楔
烟袋锅的火星,映着
他的脸
“修好了,明天就能转”——
现在父亲不抽烟了
烟袋挂在墙上,可烟丝的香
还在轮轴旁,没淡
正转是戒烟的好
反转是烟袋的念
父亲的烟袋,记着水车的稳
它知道:父亲的烟虽不抽
可烟袋里的盼,还在田里
护着稻,守着家
46
正转时,姥姥的针线筐
放在水车旁
线轴的响和轮叶的响
凑成调
姥姥坐在筐边纳鞋底
线穿过布
“水车转,线就匀
鞋底就耐穿”
针尖沾着水汽,像在给鞋底
缝着水的暖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72年的夜晚
姥姥点着煤油灯
在水车旁纳鞋
灯光映着轮叶,也映着
她的白发
“纳完这双,给娃上学穿”——
现在穿买的鞋
煤油灯成了古董
可针线的暖
还在轮轴里,没凉
正转是买鞋的便
反转是纳鞋的情
姥姥的针线,缝着水车的暖
它明白:姥姥的针虽不纳
可针线里的爱,还在鞋底
护着脚,走着路
47
正转时,孩童的纸船
放在水车旁的水里
纸船跟着水流,围着轮叶转
孩童追着纸船,笑着喊
“水车转,船就漂
就能到远方”
纸船的影映在轮叶上
像在说
这童年的梦,要和
水一起漂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70年的夏天
7岁的我折着纸船
放在水车的水流里
父亲站在旁边,看着我笑
“船漂远了,你的梦
也会远”——
现在孩童用塑料船
我的纸船模型放在抽屉里
可童年的笑
还在轮轴旁,没散
正转是塑料船的牢
反转是纸船的纯
孩童的纸船,载着水车的梦
它知道:孩童的船虽不同
可梦里的远,还在水里
漂着,等着
48
正转时,二舅的驴车停在
水车旁
驴吃着草,看着轮叶转
二舅在田里拉化肥,说
“水车转,肥就匀
稻就长得壮”
驴的响鼻和轮叶的响
凑成田的歌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82年的春天
二舅赶着驴车
拉着水车的零件
驴走得慢,二舅却不急
“慢就慢,零件不能坏”——
现在用卡车
驴成了老驴,可驴车的辙
还在轮轴的锈里,没平
正转是卡车的快
反转是驴车的稳
二舅的驴车,记着水车的实
它明白:二舅的驴虽老
可驴车里的劲,还在田里
拉着肥,养着稻
49
正转时,姨母的菜篮放在水车旁
菜沾着水汽,透着鲜
姨母在田里摘菜,说
“水车转,菜就鲜
就能炒菜了”
菜的香裹着轮叶的响
像在说
这饭的香,有菜的鲜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77年的清晨
姨母提着菜篮
在水车旁洗菜
菜叶子的响,和轮叶的响
混在一起
“洗完这篮,就去做饭”——
现在用洗菜机
菜篮还在,可菜的鲜
还和当年一样,没减
正转是洗菜机的便
反转是菜篮的实
姨母的菜篮,装着水车的鲜
它知道:姨母的手虽不洗
可菜篮里的鲜
还在饭里
香着嘴,暖着胃
50
正转时,表姐的书包放在
水车旁
书包上的补丁,还沾着泥
表姐在田里看书,说
“水车转,我就有时间看
就能考上大学”
书页的响和轮叶的响
凑成梦的调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85年的秋天
风劲桂花落
表姐背着破书包
在水车旁等车
父亲帮她提着行李,说
“好好学,别忘家里的水车”——
现在表姐在大都市工作
书包放在书柜里
可书包里的梦
还在轮轴里,没忘
正转是城里的好
反转是书包的念
表姐的书包,装着水车的
诸多梦呓
它明白:表姐的人虽远
可书包里的盼,还在田里
催着学,望着归
51
正转时,表妹的花辫
沾着水汽
她在水车旁采野花
插在辫上
“水车转,花就开
我的辫就好看”
野花的香裹着轮叶的响
像在说
这童年的美,有花的艳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92年的春天
表妹扎着花辫,在水车旁
追蝴蝶
母亲站在旁边,笑着拍照片
“辫上有花,蝴蝶就会来”——
现在表妹留着短发
照片放在相册里
可花辫的艳
还在轮轴旁,没褪
正转是短发的飒
反转是花辫的甜
表妹的花辫,记着水车的美
它知道:表妹的发虽变
可花辫里的甜,还在春天
开着花,等着蝶
52
正转时,爷爷的犁放在
水车旁
犁上的锈,还沾着当年的
泥淖
爷爷在田里翻地,说
“水车转,地就湿
我的犁就好用”
犁的响和轮叶的响,凑成
田的诗
反转时,轮叶翻出1971年的春天
爷爷扛着犁,在水车旁耕地
牛拉着犁,走得稳
“耕完这亩,就能播种了”——
现在用耕地机
犁挂在墙上,可犁上的锈
还记着当年的劲
正转是耕地机的强
反转是犁的实
爷爷的犁,记着水车的稳
它明白:爷爷的犁虽不用
可犁里的劲,还在田里
翻着地,播着种
53
正转时,奶奶的纺车
放在水车旁
纺线的响和轮叶的响
凑成调
奶奶坐在纺车旁纺线,说
“水车转,我就有精神
纺线就匀”
线的影映在轮叶上,像在说
这日子的暖,有线的柔
反转时,轮叶翻出
1963年的冬天
奶奶点着油灯,在水车旁
纺线
纺车的响,和轮叶的响
混在一起
“纺完这卷,就能织布了”——
现在用织布机
纺车成了摆设,可纺线的
柔情
还在轮轴里,没散
正转是织布机的快
反转是纺车的柔
奶奶的纺车,织着水车的暖
它知道:奶奶的纺车虽不用
可纺线里的柔,还在布上
暖着身,贴着心
54
正转时,祖辈的陶瓮放在
水车旁
瓮里的水,还带着当年的清
我摸着陶瓮,说——
“祖辈,您看,水车还转着
水还清”
陶瓮的纹映着轮叶,像在说
这土地的根,有瓮的稳
反转时,轮叶翻出更久的
从前
祖辈扛着陶瓮,在水车旁
打水
瓮里的水,晃着他们的影
“水满了,日子就满了”——
现在用塑料桶
陶瓮,放在博物馆
可陶瓮里的清
还在轮轴的水里,没浑
正转是塑料桶的便
反转是陶瓮的古
祖辈的陶瓮,记着水车的根
它明白:祖辈的人虽远
可陶瓮里的清,还在水里
养着田,守着根
55
正转时,露在轮叶尖悬着
像没说出口的惦念
轻轻落进秧田
“我替月光,守你到天明”
稻叶颤了颤,把露的凉
裹进新抽的穗里——
水车转得轻
怕惊散这透明的话
反转时,露在轮轴锈纹里
潜藏着
是1969年的清晨
姥姥摘豆角的手
碰落的那滴,还带着皂角香
“那时的露,能润透半亩田”
现在露还在,姥姥的竹篮
却只在梦里,盛着带露的鲜
露是水的魂,正转时说“陪伴”
反转时说“不忘”,水车驮着
这柔软
在淮河岸边转——
原来最浅的痕
最能刻进年景,像露印在
轮叶上
薄得能看见光,却比岁月
更懂得,如何把暖留得长
56
正转时,星子落在轮叶的
水洼里
碎成一瓣瓣,跟着转
农人数着星:“再转三圈
天就亮”
星子的光,顺着水流进垄沟
给稻穗系上银线——
水车不说话
只把星的暖,送进土的深
反转时,星子在轮轴木纹里
闪烁
是1968年的夜,父亲
修水车的灯
灭了,星子就来当眼
“那时的星,亮得能照见草虫”
现在灯亮了,星子却淡了
可轮叶记得,哪颗星曾陪它
熬过最冷的寒
星是夜的粮,正转时喂“希望”
反转时喂“过往”,水车载着
这光亮
在黑里转——
原来最暗的夜
也藏着轻的芒,像星子贴在
轮叶上
小得能握在掌,却比灯火
更懂得,如何把路照得长
57
正转时,风绕着轮叶打旋
把稻花的香,缠在轮轴上
“我帮你,把甜送远些”
水车转得欢,风就追着水
往更远的田跑——
连稻草人
都晃着肩,跟着这软的调
反转时,风在轮叶的缝里
歇着
带着1981年的麦香,是母亲
晒麦时,风掀动她围裙的暖
“那时的风,能吹熟满场粮”
现在风还在,母亲的木锨
却只在墙角,落着薄薄的霜
风是水的伴,正转时唱“生长”
反转时唱“回想”,水车合着
这份亲情呵
在淮河岸边转——
原来最软的力
最能推得动年景,像风裹着
轮叶转
轻得能掀动衣角,却比时光
更懂得,如何把香留得长
58
正转时,锈在轮轴上闪着
暗光
是水的吻,年复一年烙下的
印记
“别嫌我旧,我还能扛”
水车转着,锈就跟着磨
把尖的疼,磨成软的痕——
连新换的木楔
都学着
和锈说说话
反转时,锈在轮叶的纹里
反醒着
是1959年的旱,水车渴得
掉渣
锈就来护着:“我替你
挡点晒”
现在水够了,锈却厚了
可轮轴记得,哪道锈曾陪它
熬过最干的夏
锈是时光的软,正转时说“坚持”
反转时说“牵挂”,水车带着
这暗语
在岁月里转——
原来最硬的痕
也藏着柔的话,像锈裹在
轮轴上
粗得能硌着手,却比铜铁
更懂得,如何把情守得长
59
正转时,稻穗垂着头
蹭轮叶的水
“谢谢你,又把我喂饱了”
水车转得轻,怕碰疼
饱满的粒
水顺着稻秆流,给根捎话
“今年的年景,错不了”——
连土坷垃
都笑着,接住这实的话
反转时,稻在轮叶的影里
藏匿着
是1970年的秋,姥爷割稻的
镰刀
碰着轮叶的响,还在耳旁
“那时的稻,沉得能压弯腰”
现在镰快了,稻还在
可姥爷的汗,却只在稻壳上
留着淡淡的凉
稻是水的诺,正转时守“丰收”
反转时守“不忘”,水车驮着这实
在淮河岸边转——
原来最浅的根
最能扎进年景,像稻贴着
轮叶长
矮得能挨着土,却比穗子
更懂得,如何把收留得长
60
正转时,岁月在轮叶的转里
流淌
把新的绿,叠在旧的黄上
“我替你,把日子数着”
水车转一圈,岁月就添一笔
给田垄画上年轮——连蝴蝶
都停着,看这慢的好
反转时,岁月在轮轴的锈里
留存
是1963年的冬,姥姥烤火的
温暖
裹着水车的凉,还在心头
“那时的岁月,慢得能数清雪”
现在日子快了,岁月却稠了
可轮叶记得,哪段岁月
曾陪它
盼过最久的春
岁月是水的线,正转时
织“当下”
反转时织“过往”,水车牵着
这细节
在时光里转——
原来最慢的转
最能留住年景,像岁月绕在
轮叶上
淡得能看不见,却比年轮
更懂得,如何把好留得长
61
正转时,草在轮叶边绕着
把根须悄悄扎进水车旁的土
“我陪你,看稻穗黄”
水从轮叶落下,给草浇了点
夜凉
草就歪着头,把影子搭在
轮轴上
像给老伙计,披了件软衣裳
反转时,草在轮叶的锈里
寻觅着
是1965年的春,牛啃剩的
草茎
还沾着轮轴的木香
“那时的草,能垫暖牛的筐”
现在牛少了,草还在长
可轮叶记得,哪丛草曾陪它
熬过最静的晌
草是土的话,正转时说“相伴”
反转时说“不忘”,水车听着
这柔软
在田埂边转——
原来最贱的野草
也藏着热的肠,像草贴在
轮叶上
矮得够不着光,却比花穗
更懂得,如何把陪伴熬得长
62
正转时,云影落在轮叶上
跟着转,像给轮叶盖了层
薄纱
农人抬头看:“云再走两圈
就该下啦”
云影的凉,顺着水流进稻垄
给稻穗擦了擦汗——
水车转得轻
怕碰碎这飘的画
反转时,云影在轮轴木纹里
裹藏着
是1978年的夏,暴雨前的
乌云
压得轮叶喘着气
“那时的云,黑得能攥出水花”
现在云淡了,雨还会下
可轮叶记得,哪片云曾陪它
扛过最猛的炸
云是天的信,正转时写“期盼”
反转时写“过往”,水车载着
这性灵
在蓝天下转——
原来最散的云
也藏着实的话,像云影贴在
轮叶上
薄得会被风吹走,却比阳光
更懂得,如何把牵挂记着长
63
正转时,陶罐在水车旁立着
盛着刚接的水,映着
轮叶的转
“我帮你,存点甜”
水从轮叶滴进罐,溅起
小水花
陶罐就晃了晃,把影子叠在
轮叶上
像和老伙计,碰了碰旧茶碗
反转时,陶罐在轮叶的锈里
追忆着
是1957年的秋,装过麦种的
罐底
还沾着轮轴的木屑
“那时的罐,能捂热过冬的粮”
现在罐旧了,麦种还在收
可轮叶记得,哪只罐曾陪它
熬过最冷的寒
罐是时光的坛,正转时
存“当下”
反转时存“过往”,水车守着
这温暖
在淮河岸转——
原来最旧的罐
也藏着软的肠,像罐靠在
轮叶上
粗得有裂纹,却比瓷碗
更懂得,如何把岁月
存得长
64
正转时,虫在轮叶缝里
躲着
把鸣唱轻轻落在轮轴上
“我陪你,等月亮升”
水从轮叶落下,给虫送了点
湿润
虫就亮开嗓,把调子绕在
轮叶上
像给老伙计,唱了段
旧唱腔
反转时,虫在轮叶的锈里
找着调
是1969年的秋,啃过轮木的
虫蜕
还沾着水汽的凉
“那时的虫,能唱醒整亩秧”
现在虫少了,唱还在响
可轮叶记得,哪只虫曾陪它
熬过最静的夜
虫是夜的话,正转时
说“陪伴”
反转时说“不忘”,水车听着
这轻盈
在田垄间转——
原来最小的虫
也藏着热的腔,像虫趴在
轮叶上
小得看不见样,却比蝉鸣
更懂得,如何把时光唱得长
65
正转时,土粒沾在轮叶上
跟着转,像给轮叶镶了层
细钻
农人用手擦:“土再粘两圈
就该追肥啦”
土粒的香,顺着水流进稻根
给土添了点劲——
水车转得稳
怕抖落这实的暖
反转时,土粒在轮轴
木纹里
嵌着
是1973年的春
翻地时的土块
还沾着轮叶的痕
“那时的土,肥得能攥出
油花”
现在土薄了,肥还在加
可轮叶记得,哪捧土曾陪它
养过最壮的秧
土是地的魂,正转时
育“希望”
反转时育“过往”,水车载着
这厚实的根
在田地上转——
原来最细的土
也藏着厚的情,像土粒粘在
轮叶上
轻得会被风吹走,却比金粒
更懂得,如何把根基
扎得长
66
龙骨水车正转时
淮河的浪拍着千年轮叶
把水的魂,揉进轮轴的木
“我护你,转千年”
水从浪里来,顺着轮叶进田
淮河就晃着头,把影子
搭在轮叶上
像给老伙计,撑了把
宽衣裳
反转时,淮河的魂
在轮叶的锈里卧着
是1949年的冬,解冻后的浪
还带着冰的凉
“那时的河,刚醒就忙着送暖”
现在河宽了,浪还在涨
可轮叶记得,哪朵浪曾陪它
扛过最苦的难
河是水的根,正转时
护“生长”
反转时护“过往”,龙骨水车
护着悲壮
在淮河岸转——
原来最宽的河
也藏着柔的肠,像浪拍在
轮叶上
猛得会溅起花,却比岁月
更懂得,如何把守护
守得更远更长……
(未完待续)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