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颂高青》
唐增虎(山东)
踏入高青的土地,最先触碰到的是这里的温度——那是人与人之间不掺虚浮的热忱。街头巷尾,老者摇着蒲扇侃谈田横故里的忠义往事,摊主递过肉烧饼时多添的半勺芝麻,邻里间一声熟稔的“吃了吗”,都藏着这片土地孕育出的忠厚耿直。烟火气里藏着最鲜活的风土人情,七夕庙会时的糖画叫卖声缠满街巷,腊月里各家晾晒的香肠腊肉飘出年味,寻常日子的柴米油盐也透着踏实的暖意,让人一踏进来,便生出宾至如归的安稳。
高青的骨血里,浸着独特的地理馈赠。黄河水在这里拐过温柔的弧线,缓流浸润出沃野千里,也滋养出地下深藏的宝藏——优质的石油与天然气是大地沉默的馈赠,钻井架在田间悄然矗立,支撑起这片土地的厚重。而最动人的滋味,当属杯中那盏板倒井酒。传说吕洞宾云游至此,见井旁石栏阻碍路人取水,便俯身一扳将其放倒,井水瞬时清冽甘醇,此后以此井水酿酒,酒香便格外醇厚。如今这酒香早已越过乡关,响誉海内外,一杯入喉,先是粮食的绵甜,后有陈酿的余韵,是高青人待客的赤诚,也是岁月沉淀的芬芳。
酒过三巡,总要配上地道的地方美食。刚从吊炉里取出的肉烧饼最是解馋,酥皮层层叠叠,咬下去“咔嚓”作响,肥瘦相间的肉馅混着葱花的香气直冲鼻腔;黄河刀鱼则是时令珍馐,洗净后用薄盐腌制,入锅稍煎便外皮微焦,鱼肉细嫩得几乎不用嚼,鲜灵滋味里满是黄河的清冽。还有软糯香甜的高青大米饭,就着当地腌制的酱菜,简单一口便让人尝到烟火本真,这都是独属于高青的味觉密码。
走在这片土地上,脚步总会不自觉慢下来。陈庄-唐口西周遗址的夯土城墙静静矗立,出土的青铜簋上刻着模糊的铭文,砖缝里嵌着三千年前的礼乐故事;田横墓的封土堆旁,草木枯荣间仿佛还能听见“田横五百士”的忠义绝唱。流传已久的传说在坊间流转:有人说黄河边的老槐树曾为迷路的樵夫指路,有人讲板倒井旁的石板上还留着仙人的指印,这些故事为山川草木添了几分灵性。
从地下的矿藏到地上的文脉,从杯中的酒香到心中的人情,高青就像一块温润的璞玉,藏着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光辉,不愧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作者简介
唐增虎,1958年生,汉族,大学本科,山东泰安人,国网山东电力淄博供电公司退休,工程师,技师,用电专家,电工培训中心校长。自小爱好散文诗歌,多年来在报刊发表近三百篇。系临淄区和淄博市诗协会员;临淄区作协会员,青州市诗协会员,淄博散文学会监事长,淄博哲学学会理事,山东收藏家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诗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半月刊特约作家;官方艺术国礼鉴定顾问;中国诗人作家网会员,红柳诗社名誉社长,世界诗歌联盟创作集团总裁。
被誉为:新时代人民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名家。
荣获:《新绪杯》金奖,签约诗人和特约作家;
青年文学杂志社优秀作家;
《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等。
笔名:虎乐为善(博客微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