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品读
✦ 淮河赋(之九十一)
——抗洪者:肉身筑成的堤坝
□ 童年(安徽)
1
淮河的浪漫过滩涂时
带着古河的烟
抗洪者的脚踩进泥里
像与土地结了缘
每一粒沙
都认得他们的掌纹
带着体温的暖
每一块土
都记得他们的呼吸
混着汗水的咸
浪,是自然的呼吸
有时急,有时缓
他们是土地的孩子,把守护
当成与生俱来的愿
不喊口号,只把沙袋垒得
像山一样稳,一样坚
不诉辛苦,只把背影
留给家园,留给身后的安
当月光洒在堤上
把他们的影子拉得
很长很绵
像与淮河的古岸连在一起
成了新的风景线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人文诗行在人间——
用敦厚的肩,扛住岁月的风
护住人间的暖
2
淮河的浪撞在堤上,碎成
白色的花片
抗洪者的身影在花片里穿梭
像守护花的仙
他们的汗滴落在泥里
长出希望的芽尖
他们的脚印留在堤上
连成生命的线
浪,是流动的画,每一笔
都带着自然的玄
他们是画里的魂呵,每一眼
都藏着人文的善
不追名利,只把家园
护得像最初的模样
不染尘烟
不慕荣光,只把坚守
当成最平凡的日常
不骄不艳
当晨光漫过堤顶
把他们的皮肤浸染成
金颜
像与淮河的波光融在一起
成了最美的画卷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呵
是唯美的诗篇
在淮上蔓延——
用干净的心,守着天地的真
护着人间的甜
3
淮河的浪里藏着神祇的话语
轻轻漫过堤沿
抗洪者的心里装着敬畏的念
把责任扛在肩
每一次弯腰垒沙袋,都像
在向土地行着礼赞
每一次挺身挡浪,都像在
向生命许下诺言
浪,是神祇的考验呵
检验着人间的暖与善
他们是人间的使者,用肉身
回应着神祇的愿
不怨天,只把人力尽到极致
不留遗憾
不尤人,只把信念守到最后
不慌不乱
当暮色笼罩堤岸,远处传来
古寺的钟鸣悠远
像神祇
在回应他们的坚守
送来平安祝愿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呵
是神性的光辉
在尘世闪现——
用虔诚的心,敬着天地的灵
护着人间的安
4
淮河的浪带着岁月的痕
漫过古今的岸
抗洪者的身影带着时代的温
把传承的脉呵,向河心续延
他们的脊梁像古堤的石头
坚韧又内敛
他们的眼神像淮河的星辰
明亮又温暖
浪,是岁月的笔呵,写下
古今的变迁与感叹
他们是时代的墨,晕染着
人文的厚与宽
不张扬,只把守护当成
传承的责任,默默承担
不浮躁,只把坚守当成
生命的底色,静静铺展
当夕阳落在淮河上
把古今的浪连成一片
像与他们的身影
融在一起,成了永恒的惦念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内敛的力量
在浪尖彰显——
用沉静的心,续着古今的脉
护着人间的暖
5
淮河的浪在风中唱着古谣
调子悠远缠绵
抗洪者的号子在堤上和着谣
声音敦厚如圣洁诗篇
他们的手掌像父亲的手
粗糙却带着暖
他们的笑容像故乡的阳
明亮却不刺眼
浪,是古谣的谱呵,每一节
都带着自然的玄
他们是谣里的词,每一句
都藏着人文的甜
不急躁,只把沙袋垒得
稳稳妥妥,不慌不忙
不粗暴,只把守护做得
细细致致,不疏不浅
当月光落在淮河上
把浪的影子
映在堤面
像与他们的号子融在一起
成了最美的和弦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圆融的美好
在华夏展现——
用温柔的心,护着天地的和
守着人间的甜
6
淮河的浪裹着晨雾
像披着纱的帘
抗洪者的身影在雾里动
像移动的山
他们的脚步很轻,怕惊醒
堤下沉睡的田
他们的动作很柔,怕碰疼
岸边刚发的芽尖
浪,是晨雾的伴呵,轻轻
漫过人间的烟
他们是田的护,静静守着
生命的鲜
不喧哗,只把守护当成
最自然的事,不声不响
不炫耀,只把付出当成
最该做的事,不声不辩
当雾散了,太阳升起来
把淮河照得亮又暖
他们的身影在晨光里
成了田边
最美的风景线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性灵的诗意
在号子中弥漫——
用纯粹的心,护着生命的真
守着人间的暖
7
淮河的浪在午后的阳光下
泛着金斑
抗洪者的汗水在额头上
闪着亮点
他们的对话很简单,都是
关于“再垒高点”
“再填严点”
他们的眼神很坚定,都是
向着“家安全”“人平安”
浪,是阳光的镜呵
映着人间的艰难
他们是镜里的光,照着
生命的勇与坚
不抱怨,只把辛苦咽进肚里,
化成劲用在臂弯
不放弃,只把希望藏在心里
化成笑挂在脸边
当微风拂过堤岸,带着
田里的麦香飘远
他们深吸一口气,说——
“快了,快能回家收麦了”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敦厚的情怀
在大地漫延——
用朴实的心,护着丰收的盼
守着人间的甜
8
淮河的浪在黄昏里
像染了胭脂的棉
抗洪者的身影在黄昏里
像镀了金的帆
他们的动作慢了些,却还在
把松动的沙袋往紧捻
他们的声音轻了些,却还在
互相叮嘱——
“别着凉,别累着肩”
浪,是黄昏的诗呵,每一句
都带着温柔的叹
他们是诗里的魂呵,每一笔
都藏着人文的暖
不逞强,只把力气用在
该用的地方,不浪费半点
不冒进,只把步骤
按部就班来,不慌乱一点
当星星开始在天上闪
远处传来家人的唤
他们却还在堤上转,说——
“再检查一遍,才能安心把家还”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唯美的守护
在泥水中呈现——
用细腻的心,护着最后的安
守着人间的暖
9
淮河的浪在夜里
像藏了秘密的暗
抗洪者的探照灯在夜里
像破了黑暗的慧眼
他们的心里装着神祇的念
相信坚守
能换来平安
他们的手上带着土地的暖
相信付出能换来甜
浪,是夜里的考验,检验着
人间的信与念
他们是夜里的光呵,照亮着
生命的路与远
不畏惧,只把黑暗当成
暂时的障,不慌不乱
不退缩,只把坚守当成
永恒的愿,不偏不偏
当远处传来鸡叫,天开始
泛起鱼肚白的浅
他们笑着说——
“熬过来了,浪该退了”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神性的力量
在灵魂彰显——
用信仰的心,护着天地的诺
守着人间的安
10
淮河的浪带着雨后的清
漫过堤下的田野
抗洪者的脚带着泥的润
踩在堤上的面
他们的手掌抚过堤坝
像在安抚受惊的田
他们的眼神望向远方
像在期盼丰收的年
浪,是雨后的礼呵,带着
自然的鲜与甜
他们是田的护,带着人文的
厚与暖
不急躁,只把后续的防护
做得更细更全
不松懈,只把守护的责任
扛得稳又坚
当田里的苗重新直起腰迎着风轻轻颤
他们笑着说——
“没白守,这苗能活了”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内敛的感动
在田间漫延——
用沉静的心,护着生命的续
守着人间的甜
11
淮河的浪在晨光里
像撒了碎银的面
抗洪者的身影在晨光里
像立了誓的男子汉
他们的脊梁挺得很直
像古松一样宁折不弯
他们的笑容很纯
像孩子一样不染尘烟
浪,是晨光的伴呵,带着
自然的暖与鲜
他们是人间的梁,带着
人文的善与坚
不张扬,只把守护当成
该做的事,默默奉献
不骄傲,只把成功当成
大家的功德,不独占半点
当村民送来刚蒸的馒头
热气腾腾带着甜
他们接过馒头,说——
“谢谢乡亲,这比啥都暖”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圆融的幸福
在民心展现——
用感恩的心,护着邻里的和
守着人间的安
12
淮河的浪是古河的魂
撞向今日的肩
抗洪者的肉身是新的堤
把古今的脉,稳稳续延
祖父的老蓑衣还挂在
堤边的树间
父亲的旧铁锹还沾着
当年的泥与汗
他们把沙袋垒成山,每一粒
都带着体温的暖
他们把脊梁挺成线,每一寸
都藏着不屈的坚
浪里藏着过往的苦,也裹着
当下的企盼
他们把苦咽进肚,把盼
种在心里,长成希望的帆
当晨光漫过堤顶
把他们的身影
浸染成金颜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成了淮河岸边
最牢固的险——
传承不是复刻,是用
新的坚守,把家园护得更安
13
风卷着雨,砸在抗洪者的脸
他们却把伞扔在一边
双手攥紧沙袋的绳线
淮河的浪像疯了的兽
一次次冲撞堤面
他们却像钉在堤上的钉
半分也不晃,更不偏
有人的手磨破了,渗着血
却笑着说——
“无妨”
有人的脚泡肿了,走不动
却咬牙把沙袋往肩上担
身后是孩子的哭、老人的盼
灯火的暖
他们知道,这堤一倒
家就没了半边
当雨停了,浪静了
太阳露出了脸
他们坐在堤上,互相靠着
睡得那么安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藏着最朴素的
最淳朴的信念——
家在,人在,就没有
跨不过去的难
14
淮河的浪在夜里泛着冷光
像锋利的剑
抗洪者的探照灯在堤上扫
像撕破黑暗的眼
有人刚退伍,动作还带着
军人的干练
把沙袋码得整整齐齐
像守护边境的线
有人是村支书,嗓子喊得
沙哑也没停劝——
“再加把劲!这堤守住了
家就保住了一半!”
浪,不懂人间的暖,只知道
横冲与直撞
他们却懂肩上的重
把苦藏在心里,把劲
用在臂弯
当天边泛起鱼肚白
浪终于退向远方的滩
他们瘫坐在泥里,笑着笑着
就红了眼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最无畏的勇气
在大爱中显现——
只要心齐,就没有
扛不住的险
15
淮河的浪裹着寒气
往人的骨缝里钻
抗洪者却把棉袄扔在一边
额头渗着热汗
有人的手机里存着
妻子的产检单
看一眼就塞进兜里
又把沙袋
往肩上揽
有人的父母还在医院躺着
却没说过一句难
只在休息时悄悄抹泪
再转身,笑对同伴
浪,是蛮横的侵略者呵
想夺走美丽的淮上家园
他们是勇敢的卫士
用肉身筑起不可破的防线
当风停了,雨歇了
浪,终于退远
他们才敢掏出手机
给家人回一句——“平安”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藏着最深沉的
浪漫——
用我的坚守,换你岁岁的安
16
淮河的浪是时间的河
带着过往的烟
抗洪者的肉身是当下的桥
把未来的路铺展
从大禹治水的传说
到今日的沙袋与汗
守护的基因,在血脉里
代代相传
每一道浪痕,都是历史的
印记在显现
每一次坚守,都是对先辈的
承诺在兑现
肉身会老,但信念从不会变
像淮河的水,永远奔涌
永远向着明天
当浪退去,坐在堤上
看夕阳染红了天
才懂传承不是重复
是用新的脊梁
把希望续延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历史与未来的接点
让淮河的“脉”,在坚守里
永远鲜活向前
17
月光洒在淮河上
浪泛着银白的软
抗洪者坐在堤上,聊着家常
也聊着明天
有人说去年洪水退了
田里的稻子照样满仓尖
有人说
等这次守完,要带娃
来堤上看船帆
浪,偶尔撞一下堤
像在应和他们谈话
他们却不慌,因为手挽着手
心连着心,筑成了团
有人给同伴递过半瓶水
有人帮揉酸胀的肩
简单的举动里,藏着
最亲的暖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
新的晨光漫过岸
他们站起身,拍掉泥
又开始把堤坝
往高垫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人间最真的情感
在牵——
你帮我一把,我扶你一下
就没有
跨不过去的坎
18
淮河的浪裹着泥沙
把清水搅成浑黄的帘
抗洪者的身上沾着泥
却把笑容挂在脸
有人是刚毕业的学生
第一次扛沙袋,手磨出了茧
却笑着说——
“这比在教室读书
更懂啥叫担”
有人是退休的老党员
头发白了,腰也有些弯
却还在喊——
“年轻人往后稍,重的
我来搬”
浪,是无情的考验
把“责任”二字摆在面前
他们是合格的答卷人
用肉身写满滚烫的诗眼
当浪退了,田里的苗
重新直起腰杆
他们看着绿油油的叶
眼里闪着光,像看见
丰收的年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最朴素的担当
在浪涛里显现——
不分老与少,不分你和我
只为家园的安
19
风卷着雨,越下越密
把堤上的灯吹得晃又闪
抗洪者却把雨衣让给同伴
自己任凭雨浇面
有人发现堤坝有个小缺口
水,正往外渗着泥土
立刻喊来几个人,手拉手
围成圈,把沙袋往里填
有人的鞋陷在泥里拔不出
干脆光着脚干
说——
“鞋没了能买,堤漏了
家就没了边”
浪,在外面吼呵
像要把缺口撕成大的堑
他们却在里面守,用体温
把危险堵成安全岸
当缺口终于被堵严
雨也渐渐小了点
他们瘫坐在泥里,互相看着
泥糊糊的脸,笑出了声线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最坚韧的勇气
在激情中点燃——
只要不放弃,再大的险
也能化成平安的甜
20
淮河的浪在晨光里
像撒了碎金的片
抗洪者的身影在堤上
像立着的山,稳又坚
有人是消防员,刚从火场
撤下来,就往堤上赶
说——“火要救,家更要守
都是咱的担”
有人是医护员,背着药箱
在堤上转
一会儿给人擦碘伏
一会儿提醒——
“别着凉,多喝热水暖”
浪,不懂人间的忙,只知道
顺着性子漫
他们却懂,每多守一分钟
家园就多一分平安
当中午的太阳晒得人
睁不开眼
他们轮流啃口馒头
就着矿泉水,也算一顿饭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各行各业的爱
在内心互连——
你守着堤,我护着你
就没有扛不住的难
21
淮河的浪在夜里更凶
像要把天
掀翻成碎片
抗洪者的探照灯在堤上扫
把黑暗切成
一块一块显现
有人的手机响了,是家里
孩子哭着要见爹的面
他捂着嘴说——
“乖,等爹把浪赶跑,就回家
陪你玩”
有人的老母亲打来电话,
说——
“注意身体,别硬干”
他笑着回应——
“娘,放心吧,我壮实着呢
等浪退了就回还”
浪,在暗处撞着堤,发出
沉闷的响,像催命的判
他们却把牵挂藏进怀里
把铁锹握得更紧
把腰杆挺得更端
当天边泛起鱼肚白,浪终于
泄了劲,往远处漫
他们才敢靠着沙袋
眯会儿眼,梦里都是
孩子们的笑脸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牵挂与责任
拧成的缆——
藏着对家的软,才扛得住
对浪的硬,护得家园平安
22
淮河的浪带着古河的凉
漫过堤下的青石板
抗洪者的脚踩过石板
像与祖辈的足迹叠在一块面
有人摸着堤上的老痕
那是十年前洪水留下的印记
说——
“当年我爹就在这守
如今换我把责任担”
有人捡起草丛里的陶片
是商周时的碗残
说——
“这河养了咱祖祖辈辈
咱不能让它把家掀”
浪,是古河的呼吸呵
粗重时就带着险
他们是河的孩子,把守护
当成刻在骨里的愿
当浪退了,阳光晒得石板暖
陶片泛着光圈
他们把陶片收好
说——
“要给娃讲讲,这河的故事
应该咋延”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古今血脉
连起的线——
踩着祖辈的脚印走
就不怕浪再大,路再远
23
风停了,雨歇了
淮河的浪渐渐平成镜面
抗洪者站在堤上,看着
水里的倒影,脸上沾着泥点
有人的衣服破了洞,露出
磨红的肩
却笑着说——
“这洞是勋章,比啥衣裳
都体面”
有人掏出手机拍照
把堤、浪、同伴都拍进画面
说——
“要存着,等老了给孙辈讲
当年咱怎么把浪赶”
浪没了凶相,像认错的娃
乖乖往远漫
他们却没松劲,还在
检查堤坝,把松动的沙袋
再往紧填
当村民送来热粥,冒着热气
飘着香远
他们接过粥碗,手碰着手
暖,从指尖传到心尖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苦与甜酿出的——
吃过守堤的苦,才懂
家园的甜,才把这份暖
铭记千年
24
淮河的浪在正午的阳光下
泛着晃眼的光线
抗洪者的汗顺着脸颊流
滴进泥里,长出希望的芽尖
有人是建筑工人,把沙袋
码得像砌墙,整整齐齐
没半点偏
说——
“咱砌的是堤,也是家的墙
得牢得严”
有人是教师,刚上完网课
就往堤上赶
说——
“学生等着我守好家
才能安安心心把书念”
浪,是不讲理的蛮汉
想把家的墙
撞成碎片
他们却用不同的手,垒起
同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当夕阳把影子拉得长
田里的蛙,开始叫得欢
他们看着平静的河
说——
“今晚能睡个踏实觉
明早再把堤
查一遍”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不同职业拧成的
绳线——
不管干啥活,守家的心
都一样,劲都往一处添
25
淮河的浪裹着雨后的湿
往人的衣领里钻
抗洪者却把外套搭在沙袋上
说——
“别让雨把沙袋泡软”
有人发现堤边的树倒了
枝桠压在堤沿
立刻喊来同伴,一起把树
抬走,怕刮破沙袋出危险
有人给树培了土
说——
“这树守了堤几十年
得让它,接着站”
浪过了,树还在
家就还在,心里就有底
不慌不乱
浪,是自然的考验呵
也藏着自然的软
他们懂与河相处,既要
防着险,也要护着河里的
生灵与两岸
当雨停了,树的叶子
又舒展开,迎着风
轻轻颤
他们摸着树干笑
说——
“你也陪咱守堤,咱一起
等丰收年”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人与自然的和弦——
懂河的性,护河的灵
才能与河相守,岁岁平安
26
淮河的浪在暮色里
像染了橘红的棉
抗洪者的身影在暮色里
像镶了金边的山
有人开始清点沙袋
把剩下的归成串
说——
“得记着数,明年汛期来
心里才有谱,不慌不乱”
有人在堤上插了牌子
写着——
“守护淮河,人人有责”的字眼
说——
“要让路过的人知道,这堤
是咱用命守的
得好好护着点”
浪,渐渐沉了气
往远处的滩涂漫
他们却没急着走
还在堤上转,把每一处
都查得细又严
当月亮升起来,洒在堤上
把影子拉得长又远
他们才背着工具往回走
脚步虽沉,心里却甜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当下与未来连着的
神圣的淮链——
今天守好堤,明天才有盼
淮河的“脉”才能代代续延
27
淮河的浪带着晨雾
像蒙了一层薄纱的帘
抗洪者的脚步很轻
怕惊了堤下熟睡的田
有人蹲在田边,看着
刚冒芽的稻苗,眼里闪着光
说——
“还好堤守住了,这苗能活
秋天就能收满仓的甜”
有人摘了片稻叶
放在鼻尖闻
说——
“这味是家乡的味,最心安”
浪,在雾里飘呵
像在悄悄看,看他们
护着田,护着家园
他们懂,守堤不只是守土
是守着田里的苗
守着家里的饭
是守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根
守着心里的念,守着明天的盼
当雾散了,太阳升起来
把稻苗照得绿又鲜
他们站起身,拍掉裤腿的泥,
说——
“走,去堤上看看,别出啥险”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土地与人心
系着的生命线——
守着田的绿,就守着家的暖
就守着日子的甜
28
淮河的浪在风里
唱着古老的歌谣,调子
浑涵又悠远
抗洪者的号子在堤上和着谣
声音厚又绵
有人的号子带着乡音
是祖辈传下来的老调
永远没变
说——
“这号子能鼓劲,当年
我爷守堤,就喊这调子
浪都怕三分远”
有人跟着学号子,虽走了调
却喊得响,喊得欢
说——
“这调是根,得接着喊
接着传,永远不能断”
浪是古谣的伴呵
听着号子
就没了往日的野蛮
他们是谣的传人呵
喊着号子,把守护的劲
都聚在一块面
当浪退了,号子还在风里传
漫过堤,漫过田
他们笑着说——
“明年汛期来,咱还喊这号子
把风浪,全赶”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古谣与新声叠着的
最动听的诗篇——
号子不断,守护的劲
就不断
淮河的“脉”
就永远不会断
29
淮河的浪终于退回了故道
像归了巢的燕
抗洪者站在堤上,看着家园
眼里含着泪,却乐开了颜
有人的手上结了新茧
那是守堤的印,刻在掌间
有人的肩上留了新痕
那是沙袋压的印,记着
这段时间
他们没说自己是英雄
只说——
“换谁都会这么干
只为家安”
他们没要啥称赞,只盼着
河里的鱼再多些
田里的粮再满些
浪,走了,却留下了教训
也留下了太多的经验
他们把这些
都记在心里,说——
“明年要把堤垒得更高
筑得更坚”
当夕阳落在淮河上
把水染成金的面
他们对着河鞠了一躬
含泪说——
“淮河呵,咱明年再相守
再相伴”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平凡人写就的
不平凡诗篇——
守着家,守着河,守着传承
就守着淮河的岁岁平安
代代绵延
30
淮河的浪终于退到了
远处的滩,不再凶险
抗洪者站在堤上,看着家园
又恢复了往日的容颜
他们的衣服虽然脏,心里却
比谁都甜
他们的身体虽然累,脸上
却挂着满足的欢喜
浪留下的痕迹会慢慢变淡
却在心里刻下了
难忘的念
他们留下的守护会永远在
成了淮河两岸的暖
不居功,只把这事当成一段
平常的故事片段
不炫耀,只把经历当成一次
珍贵的历练
当夕阳落在淮河上
把他们的影子拉得
很长很远
像与淮河的岸、田里的苗
连成了永恒的画卷
这肉身筑成的堤坝
是人文的精神
在古老的东方流传——
用平凡的身,做不凡的事
呵护着人间的
岁岁年年……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