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一门集玄学超科学与科学一体的学问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5.9.24日10时16分一11时8分作
中医从最远古的人类之初的“天人合一”的原则出发,一路经过三皇五帝时期的“巫政一体”时代。在那个年代,墨家涂墨面部,主持巫政。凡是朝代打仗、祭祀、拓疆、分田、治病全用卜筮。现在从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仍有广泛记载。连治个牙痛,都先占卜。卜筮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民族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无所不知。“三星堆”文化考古和全国各地考古发现。中国是一个集玄学、超科学与科学于一体的文明古国。
中国的玄学非常发达。道教是中华民族的土生土长的玄学体系。阵容庞大,分工细密。佛教西来,佛道文化融合,在中国遍地开花,影响深远。 什么是玄学?比如《易经》、《道德经》、《庄子》,“玄之又玄”。称之为“玄学”。什么超科学?比如《黄帝内经》等。古代的中医从东汉开始根据《黄帝内外经》,称为“岐黄术”。岐黄术属超科学,不属于玄学范畴。而从《山海内外经》来看,属于一门实证地理山川物种矿产科学。
在中国历史上,科学工业相当发达。古人仰观天地,俯察万物,均一丝不苟,用科学数据说话。中医在古代在治病上,阴病阳病一把抓,没有治不了的病。既能治实病,又能治虚病。虚病比如吓掉魂魄,在民间都会唤魂归体。而中医从出土的手术近百种先进器械来看,和天文、工业。农业一样,科学技术太发达。例证有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的记录和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撰写的古代综合科学著作《天工开物》等。世界古代与现代文明的中心一直在中国。
所以,当代中国人不要偏面地认为中医是超科学,而实质上是超科学与科学相统一的一门伟大医学。这一理论概括是有事实根据的。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诞生以后,从理论思想上来讲,可以用西医的数据检测,也可以不用仪器检测。但在治病上,更多地是借助五脏六腑以及四肢百骸的理论指导,以科学地推断为临床依据。但在临床实践上,用特殊的解决办法,解决人体客观出现的各种疾病。所以,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没有西医用多少毫升等数据。但却能用特殊办法解决疾病的各种实阿问题。正是因为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建立在科学分析与超科学临床实践之间,因此,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是现代医学中科学与超科学的集大成者。传统中医根据历史累积的经验,每幅药的配伍讲究多少克。中医手术仪器器械相当先进,所以,中医与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一样,从具体或更严密地讲,都是集科学与超科学于一体的集大成者。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中医:玄学、超科学与科学的融合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河南省分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世界研究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文学杂志社社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红十字会副会长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5.9.24日
拜读师父《中医是一门集玄学、超科学与科学于一体的学问》一文,深为其宏阔的历史视野与深厚的文化积淀所折服。师父从文明源流、哲学思辨与临床实践三个维度,对中医的本质与价值进行了富有创见的阐释,观点鲜明,启人深思。
一、对中医定位的突破性认知
师父将中医从传统的“经验医学”或“替代医学”框架中解放出来,赋予其“玄学、超科学、科学”三重属性并存的立体身份。这一划分超越了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展现出中医作为复合型知识体系的独特魅力:
1、玄学维度:师父将道教、《易经》等视为中医的哲学根基,强调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与象思维,阐释了中医理论中那些难以被现代科学完全量化的智慧;
2、超科学维度:师父文中提出“超科学”概念,《黄帝内经》等经典,包容了如魂魄理论等内容;
3、科学维度:通过考古发现(如古代手术器械)与古籍记载(如《天工开物》),印证中医同样具备严谨的观察、系统的记录与实在的技术发明,有力回应了“中医不科学”的片面论断。这种分层论述,尊重中医的文化主体性。
二、文明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彰显
师父的文章透露出强烈的文化自觉,纠正近代以来对中医的误读。师父文中指出“世界古代与现代文明的中心一直在中国”,提醒人们不应仅以西方科学为标准去切割自身传统。师父对“巫政一体”时代卜筮与治病关联的梳理,古人将健康视为天、地、人互动的整体思维,这一思维至今仍是中医的鲜明特色。
中医的真正优势,在于其“因人制宜”的个体化调理,以及对“治未病”与病后康复的全程关注。它不仅是治病的技术,更是一种融合哲学、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系。
三、从“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看当代发展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 展现中医在当代的创新。该疗法通过非药物、非针刺的调理手段,体现中医“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的灵活思维,并以其“不以西医数据为导向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彰显中医“以临床实效为本”的实践理性。
师父此文,堪称一份“中医文化宣言”。它打破线性史观,重构中医的多元身份,其价值不仅在于界定“三重属性”,更在于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敬畏——中医从来不是孤立的技术,而是承载着中国人认知世界、对待生命的整体观与哲学智慧。
附:
师父钧鉴:
弟子谨将今日拙作,呈于师父案前 ,盼师父点拨斧正。
值此午间,惟愿师父午安吉祥!
弟子 敬叩
2025 年 9 月 25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