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红色抗战记忆
黄冈,这片英雄的土地,在抗日战争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红色印记。无数革命先辈在此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壮歌。
一
1937年,抗战的烽火熊熊燃烧,董必武从延安抵达武汉,拉开了中共部署南方八省抗战的序幕。随后,八路军驻汉办事处、中共长江局、新四军军部相继成立,为抗战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8年6月,方毅受中共鄂东特委派遣来到黄冈,传达并落实以军事工作为中心、组建人民抗日武装的指示。7月,方毅与刘西尧召开中共黄冈中心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动员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人民抗日战争。
10月23日晚,在方毅等人的组织领导下,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在黄冈团风杜皮张家山成立,这是武汉保卫战后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随后还打响了鄂东抗日第一枪。12月,为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挺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方毅任黄冈中心县委成立的军政委员会书记。方毅对黄冈地区敌后游击战争的领导与部署,为鄂东抗日武装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
王家坊抗日民主根据地是黄冈抗战的重要堡垒。这里党组织健全,塆有党员,村有党小组,乡有党支部,区有区党委,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在此坐镇指挥抗日工作。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青、妇、农、商等群团组织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地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从湾村哨队到乡民兵便衣队,再到区武工区小队、县游击县大队等,形成了严密的抗日武装体。
以王家坊、涨度湖为中心的根据地,在武汉外围、鄂东地区对日作战数千次,历经无数艰苦战斗,在李先念、刘少卿等指挥下,多次取得反“扫荡”“清乡”等斗争的胜利。根据地还自力更生,建设了兵工场、军服厂等,全力保卫家园。1940年5月15日,《新华日报》对王家坊战况进行了报道,这里也被誉为鄂东的“小延安‘’。
三
1939年底,刘少卿率新四军五师特务连来到王家坊根据地,致力于巩固根据地建设。他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根据地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1940年初,刘少卿在家乡堵城松阳陈家塆设置兵站,招募爱国青年,组建了“冈东支队”。同年5月,他指挥的战斗在《新华日报》上被报道,其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
从1941年到1945年,刘少卿在湖北各地转战,频繁穿梭于黄冈各地,如鄂豫皖大边区的“李向阳”,成为日、伪、顽惧怕的抗日英。《黄冈县志》记载的陶店战役,刘少卿指挥部队击毙日军47人,俘虏1人,取得了重大胜利,其事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录》收录。
黄冈的红色抗战记忆,是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黄冈人民的英勇无畏,也激励着后人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黄州教育文化博物馆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