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黎明血(下)
河滩芦苇荡
寒冷浸透了骨髓。陈沉搀扶着腿部受伤的秦大夫,在齐腰深的芦苇荡中艰难跋涉。每走一步,秦大夫都疼得倒吸冷气。身后悬崖方向,搜山队的手电光依然在晃动,他们显然没有放弃,很可能正在寻找下到河滩的路。
“不能停……顺着河往下游走……有个废弃的采砂场……可以躲……”秦大夫咬着牙,脸色因失血和寒冷而苍白。
陈沉将自己的破外套脱下来,撕成布条,紧紧捆住秦大夫腿上的伤口,减缓流血。他用自己的肩膀几乎扛起了秦大夫大半的重量,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的河滩上移动。希望像风中残烛,但他们不能放弃。秀英还在省城等着消息,父母还在镇上受苦,周老师的冤屈还未昭雪。
芙蓉镇,陈沉家院
陈父被吊在槐树下,手腕勒出了血痕,但他依旧怒骂不止。陈母死死抱着他的腿,哭喊声撕心裂肺。围观的邻居越来越多,窃窃私语声逐渐变成了压抑的愤怒的嗡嗡声。
吴满屯有些骑虎难下。他本想杀鸡儆猴,逼陈沉现身,没想到陈父如此硬气,激起了民愤。老马趁乱悄悄溜走,他实在无法再看下去,内心良知的煎熬达到了顶点。
“看什么看!都给我滚回家去!谁再看就是同谋!”吴满屯色厉内荏地对着人群吼道。
然而,人群没有散去。几个平时受过陈家帮助的年轻后生握紧了拳头,一步步向前逼近。
“放开陈叔!”
“吴满屯,你冤枉好人!”
“无法无天了!”
民怨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吴满屯慌了,掏出手枪对着天空开了一枪!“砰!”枪声震惊了所有人。
“谁敢上前!格杀勿论!”
场面瞬间凝固,只剩下陈母凄厉的哭泣和吴满屯粗重的喘息。就在这僵持不下之际,镇外突然传来了急促的、连续不断的汽车喇叭声,由远及近,打破了死寂的夜空!
县城,赵建国办公室
素云被粗暴地推搡进赵建国的办公室。她头发散乱,脸上有淤青,但眼神却像淬了火的刀子,死死盯着坐在办公桌后的赵建国。
赵建国挥挥手让手下出去,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他走到素云面前,俯视着她,脸上是猫捉老鼠般的残忍笑意:“林素云,哦不,周素云。二十年了,你还是这么不识抬举。你爹娘是这样,周明理是这样,你也是这样。把东西交出来,我可以让你死得痛快一点。”
素云啐了一口带血的唾沫在他脸上:“赵建国,你做梦!证据早就送出去了!你的报应很快就到!”
赵建国抹掉脸上的唾沫,不怒反笑:“送出去?就凭那个乳臭未干的陈沉?还是那个蠢村妇李秀英?我告诉你,他们一个都跑不了!至于你……”他猛地掐住素云的下巴,“我会让你亲眼看着,我是怎么把你们这些蝼蚁一个个碾死的!”
就在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刺耳地响了起来。赵建国不耐烦地接起,听了几句,脸色骤变:“什么?省里的车?已经到了芙蓉镇?多少人?……妈的!怎么这么快!”
他扔下电话,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惊慌的神色。他意识到,郑记者和那个老领导的动作远比他想象的快!专案组竟然绕过县里,直接扑向了芙蓉镇!
省城,安全屋
郑记者将秀英转移到了报社内部一间不为人知的保密资料室。这里相对安全。他接到专案组已经抵达芙蓉镇的密报,精神大振。
“秀英,再坚持一下!天快亮了!专案组已经到位,很快就能控制局面!”
秀英紧紧握着拳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想起了跳崖的丈夫,想起了受苦的公婆,想起了生死未卜的素云。这漫长的一夜,终于要过去了吗?
芙蓉镇口
三辆挂着省城牌照的吉普车,在黎明前的薄雾中,如同利剑一般驶入芙蓉镇,直接停在了陈沉家院外。车上下来七八个表情严肃、气场强大的干部模样的人,为首的一位老者,目光如电,不怒自威。
“住手!你们在干什么!”老者一声断喝,声震四方。
正要继续逞威的吴满屯看到这群不速之客,尤其是认出老者旁边一位是省纪委的熟面孔时,顿时面如土色,手里的枪“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专案组,到了!
老者看了一眼被吊打的陈父和哭成泪人的陈母,眼中喷出怒火:“无法无天!简直无法无天!把吴满屯给我拿下!”
立刻有两名工作人员上前,扭住了瘫软如泥的吴满屯。
老者又看向惊魂未定的村民,沉痛而坚定地说:“乡亲们!我们是省里来的专案组!芙蓉镇二十年的冤案,周明理老师的冤屈,陈沉一家遭受的迫害,组织上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给大家一个交代!”
人群中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哭声!天,终于亮了!
几乎在同一时刻,县城的赵建国办公室也被专案组的人员破门而入。赵建国试图跳窗逃跑,却被守在楼下的人当场擒获。他苦心经营的王国,在黎明到来的这一刻,土崩瓦解。
而在冰冷的河滩上,精疲力尽、几乎冻僵的陈沉和秦大夫,终于看到了远处废弃采砂场的轮廓。也看到了采砂场旁边公路上,疾驰而来的、闪着警灯的车辆——是去抓捕赵建国、同时搜寻他们的专案组车队!
陈沉用尽最后力气,挥舞着手臂……
曙光刺破云层,照亮了满目疮痍的大地。鲜血、泪水、抗争与希望,共同染就了这个惊心动魄的黎明。
【第十九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认证作家。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并参加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创作的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春笋杯”文学奖。
目前,已发表作品一万余篇,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等诗词,以及《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等近二百部长篇小说,多刊于都市头条及全国各大报刊平台。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