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曲》
9月24日,华北油田机关小学"石油精神文化长廊展览馆"正式拉开启用仪式。这座展馆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石油创业的发展历程、石油红色精神与科学知识转化为可看、可触、可感的实景与展品,为学生打造了一处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石油特色科普新空间,启动仪式及参观活动吸引着众多领导、师生、家长沉浸式探索石油的奥秘、领略石油的历程、弘扬石油的精神。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隆重喜庆的启用仪式上,华北油田关工委领导石德岭、姜立增、董范、张景涛来了;沧州市教育局石油分局领导刘冰、郝旭光来了;华北油田公共事务中心领导张宁、张钢来了;华北油田公司党群工作部领导崔伟来了;家长们来了;志愿者们来了;少先队员来了,400多人欢声笑语,校园里一片欢腾。
《第一幕》
在热烈的掌声中,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吕娣荣介绍道:"机关小学多年来在石油分局的带领下,一直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在蓬勃的阳光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格外注重将油田本土文化的根脉深植于校园沃土。从家国情怀的红色传承,到油田校本教材的精心编写;从劳动实践的躬身践行,到科技探秘的趣味启蒙;从素养提升到五育并举,每一项活动都承载着阳光育人的温度,每一幅画面都凝聚着以石油基因为代表的时代精神对我们的浸润。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石油成立75周年纪念日,明年我们又将迎来华北油田成立50周年。在这些重要的纪念日节点上,机关小学在“石油与铁人红色收藏展览馆"馆长崔跃刚的鼎力帮助下,创建了"石油精神文化长廊"。我们希望阳光少年在红色文化熏陶下中,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接班人"。
华北油田关工委石岭主任、沧州教育局石油分局刘冰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石德岭主任以“石油情怀”点燃传承之火为引导,动情回顾华北油田“战天斗地找石油”的峥嵘岁月,“每一滴石油都浸着老一辈的汗水,每一段勘探故事都藏着不服输的韧劲”,言语间满是对石油精神的珍视。他特别面向学生们号召:“这座展馆不是冰冷的展品陈列,而是能对话历史的‘活课堂’,希望你们在这里读懂‘艰苦奋斗’的分量,把油田人的精气神接过来、传下去!”话音未落,现场便响起热烈掌声,不少师生眼中满是共鸣。
刘冰局长从“教育远见”锚定成长方向聚焦“展馆育人”的深远意义。他抬高声调强调:“石油分局一直探索‘把本土资源变成教育养分’,这座展馆就是最好的实践——让孩子们不用走出校园,就能触摸家乡的产业根脉、感受科技的力量!”他还满怀期待地寄语师生:“希望这里成为大家‘爱科学、爱家乡’的起点,未来走出更多懂石油、爱油田的栋梁!”真挚的期许让现场氛围愈发热烈,更坚定了师生用好展馆的信心。
《第二幕》
阶梯教室内,中间区域早已被一片整齐的白蓝色校服填满——五年级学生们脊背挺得笔直,双手规矩地放在膝上,眼神明亮又专注,任谁看了都以为是精心挑选的活动代表,安静等候着仪式推进。没想到下一秒,清亮又整齐的《油娃之歌》便骤然响起。
" 油田先辈创异彩,艰苦奋斗走过来,走过来。油娃沐浴和悦风,展翅膀学雄鹰飞吧,飞吧,飞向理想的天空。
油娃新姿齐绽放,勤学苦练本领强,本领强。追求理想意志坚,学先辈永向前,昂扬昂扬。放飞世间闯一闯,闯一闯。
小油娃走进知识的殿堂,小油娃来到人才的摇篮,小油娃快长大,实现理想报效国家,报效国家"。
由王连颖、吕娣荣作词,陈桂芳作曲的《油娃之歌》,旋律裹挟着孩童特有的澄澈,顺着阶梯层层漫开,歌词里的油田日常被唱得俊活生动,鲜艳的红色、黄色大葵花上下翻舞,抖擞全场,太精彩了。原来这群坐得比标兵还整齐的孩子,早把歌词刻进了心里,把对油田的亲近融进了歌声里,连指尖随着节奏轻轻颤动的弧度,都藏着满分的准备。
《第三幕》
精彩的高潮从会场转移到了广场,文艺表演开始了。
展馆启用仪式的前奏里,鼓号队的身影出现在阶梯教室门口,队员们身着蓝白相间的制服,肩章上的金色流苏随步伐轻轻晃动。
大鼓手双手紧握鼓槌,手臂扬起时露出袖口整齐的褶皱,“咚——咚——”的鼓声沉稳如油田的抽油节奏,一下下敲在人心上;小号手们昂着头,号嘴贴紧嘴唇,腮帮微微鼓起,清亮的号音顺着号管窜出,与镲片“锵锵”的脆响交织,像钻塔升起时的昂扬序曲。队伍节奏有序的表演,为这场石油主题的启动仪式,奏响了最有朝气的开场曲。
在校园的操场边,有十几位三年级的小学生正俯首手绘《未来石油城》的彩色长卷,足足十米长的画布上,满是孩童对家乡的奇思妙想。
画里的抽油机不再是单一的钢铁色,而是裹着太阳能板的银蓝外壳,叶片转动时还会洒下细碎的荧光;钻塔旁立着透明的“石油科普小屋”,窗内画着小人儿正用VR眼镜“勘探”地下油层;更妙的是城市街道,无人驾驶的清洁能源车穿梭在绿树间,路灯顶端装着迷你抽油机造型的装饰,连云朵都被画成了油滴与齿轮结合的模样。色彩浓烈却不杂乱,线条稚嫩却满是认真,每一笔都藏着孩子们对“石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引得围观的大人纷纷俯身,寻找画里藏着的小惊喜。
当鼓点骤然变得急促,身着戏服的学生们迈着规整的台步登场,瞬间将全场目光牢牢锁住。打头的小旦穿着水袖长裙,粉色绣线勾勒的牡丹在衣摆绽放,抬手时水袖如流云般甩出,俯身时又轻若蝶翼点地,念白字正腔圆,连眼神流转间的灵动,都透着对角色的用心。最让人惊喜的是铁梅队伍、武生队伍表演的学生,踩着鼓点变换队形,把京剧的韵味与油田元素巧妙融合——传统戏腔与石油情怀碰撞出的奇妙火花,让周围人群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连不少白发的老一辈油田人都笑着点头,眼里满是赞叹。
《第四幕》
在学校党建活动室内,又一个精彩"节目"开始了。
屋内大桌展台前,早已围满了驻足观赏的师生。京剧手工作品琳琅满目,一个个“小戏人”格外吸睛:有的是用彩泥捏塑的穆桂英,凤冠上的珠花用亮片点缀,铠甲纹路用金粉细细勾勒,连护心镜都透着逼真的光泽;有的是硬卡纸剪折的小生,水袖褶皱层次分明,手持的折扇上还贴着学生手写的戏词,指尖一碰,扇面轻轻晃动,仿佛下一秒就要开口吟唱。
学生的书法作品则铺满了四墙,墨香伴着纸张的质感扑面而来。有的学生用楷书工工整整写着励志词句,笔画横平竖直,透着一股子认真;有的则以行书挥毫着喜庆祝语,笔锋流转间满是少年的意气;还有一张张一幅幅的简笔画融入字的笔画间,字与画浑然一体,既显书法韵味,又藏着油田孩子独有的巧思。不少学生凑在书法作品前轻声讨论,连路过的领导们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掏出手机记录这些充满灵气的创作。
《第五幕》
今天启用仪式的"重头戏是"石油精神文化长廊展览"和中间楼梯学生石油教育成果展示,不同凡响的"惊雷“在这里。
华北油田机关小学的教学楼内,今年8月筹建了一个别具匠心的石油红色展览馆,从一楼的楼梯顺延到三楼,完全是一座开放式的展览区域,学生们随时随地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1600多件石油与铁人的各种实物天天见面,随意参观。他们称之为"石油精神百米长廊展览馆"。
今年是中国石油成立75周年纪念日,2026年是华北油田成立50周年,在这两个纪念日的节点之间,机关小学创建的"石油精神百米长廊展览馆"的横空出世,恰如旭日东升,顿放光芒万丈。
趁热打铁,他们又创办了"卢泽洲崔跃刚红领巾工作站",并有"任丘铁人精神研究会办公室"、"石油与铁人红色收藏展览馆培训基地"、"牛氏三杰旧址纪念馆筹备研究室"在此挂牌工作。全部展览占地150平方米,共设陈展7个单元,征集收藏专题实物2万余件。
“石油精神百米长廊展览馆”在设计中有四个不同凡响,创新了实物展览的新形式,新突破。
一是在教学楼100米的长廊内,利用有限空间打造"长廊展览馆”。墙体左面以平面实物为主,将展览的主要6个单元展示在此,将过去"宣传墙"改为"石油专题实物墙"。如宣传画、老报纸、奖状、书刊、锦旗、照片、票证、邮品、美术画等。墙体右侧更是别出新裁,30个窗户14个"改版"为玻璃展柜,立体实物一溜排列入展览柜,如头盔、棉袄、铁锹、缝纫机、摄像机、脸盆等,那叫一个耳目一新。
二是从一搂到三楼的三个三层楼梯间,全部布展有华北石油会战的年号、老照片和学生的"会战记忆美术画",漂亮别致,红色氛围"噌噌"的浓厚。
三是百米长廊展览中,设立了两个卡通人物,一问一答,将石油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贯到底。"油博士"是老一代石油工作者的形象代表,他老当益壮热爱油田事业,热情的向孩子们介绍有关油田的历史与发展;"小油娃"是华北油田孩子的形象代表,他阳光热情好学上进,对华北油田有着深深的爱恋。
四是长廊展览馆建在教室外,学生们出来进去都与展览息息相印,天天见面,时时守望,与历史、与石油、与铁人、与实物触手可及,实现了在展览馆里读书成长的红色环境。他们还培训若干小小解说员,担当宣传宣讲任务,力争创造"红校红馆红孩子“的新型德育示范基地。
机关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吕娣荣说:"过去我们开展石油文化的学习传播,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而今,百米长廊展览馆让我们有了载体和平台,这些实实在在的石油实物和展览,让校园有了根和魂,使石油精神、石油文化、石油基因有了扎实传承传播的广阔天地"。
如此规模壮观的百米长廊展览,全是厚厚浓浓的"油滋油味",震撼有,震惊有,震动也有。今日来此参观的领导意味深长的说道:"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信手拈来',是来之几十年如一日的沉淀与积累,而有今日之"井喷"的成就"。
石油红色文化的视觉冲击,彰显了展览馆的灵动生命,是理想与胜利的现实所在。它彰显了奋斗的图景,传岀了乐观自信和革命情怀。
2025年9月,华北油田机关小学在这里举办的"石油精神百米文化长廊展览"启用仪式,这里最强壮的地方是什么?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勇往直前的铁人精神。
我们不难看到,“石油精神百米文化长廊展览”启动,核心意义在于将本土石油文化转化为沉浸式育人载体,既让学生在身边的场景中读懂家乡产业根脉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石油精神,也为学校打造了“思政+科普+美育”融合的特色教育阵地。
从更深层看,这一活动打破了“精神传承”的抽象感——通过长廊里的展品、故事与互动设计,让石油精神从文字变成可触摸、可感知的存在,帮助学生建立“爱家乡、传精神”的情感认同与责任意识,实现了精神传承与成长教育的双向赋能。
从启用仪式的具体环节来看,每个细节都在具象化“石油精神百米文化长廊”的育人意义,让抽象的精神传承落地为可感的体验:
鼓号队规整的步伐与激昂的节奏,是对石油人“纪律严明、昂扬向上”精神的生动呼应,让学生在参与演奏中,先从行动上感知精神内核;
五年级学生齐声唱响的《油娃之歌》,将“爱油田、做油娃”的情感融入旋律,比单纯说教更易让学生产生“我与石油家乡紧密相连”的认同感,这正是长廊“扎根本土情感”意义的鲜活表达;
学生手绘的未来油城长卷、京剧手工作品与书法作品,更是直接成为长廊展览的核心内容——这些由学生亲手创作的作品,既让长廊变成“学生表达石油情怀的舞台”,也让他们在创作与参观中,主动将“石油精神”与“自我成长”“未来理想”绑定,真正实现了“精神传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同”的转变。
这些环节层层递进,让长廊的“育人意义”不再是口号,而是贯穿在仪式的每一个瞬间,最终落在学生对石油精神的理解与热爱里。
—— 崔跃刚简介 ——
1960年出生,党员,大学本科,政工师,1976年参加华北石油大会战。历任华北油田二连公司电视台长、文化宫副主任、团委办公室主任、工会办公室副主任,任二连公司输油处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等职。2009年参与华北油田展览馆、任丘地质矿山博物馆设计筹建工作,编写《华北油田企业文化辞典》《华北油田40年大事记》,著有党建、学术、收藏等书籍7本及相关论文、文章3000余篇,2015年自建300平米“石油与铁人”红色收藏展览馆,2014年实施“踏着铁人脚步走万里行”全国红色宣传采风活动,2021年重建扩容为500平方米"石油红色收藏展览馆″。牵头筹建大小石油主题展览馆7个。
现为中国红色收藏研究会会员,全国知名收藏宣传活动家。河北省妇女讲习所任丘分团讲师、任丘铁人精神研究会会长、华北油田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讲师、受聘华北油田东风小学、井下小学、供应小应、机关小学及任丘北辛庄学区校外辅导员、河北经贸大学社会实践导师,2020年退休。
自退休后从事石油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色宣传10余年,现有“石油与铁人”及华北油田会战藏品二万余件,在油田、任丘的社区、单位、学校做宣讲、办展览、搞活动200多场次。
目前,正在任丘市三杰村受邀牵头组织"牛氏三杰旧址纪念馆、三杰村党史纪念馆"的筹建工作。
先后在华北油田、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举办专题展览,主编《石油老人》、《东方收藏园地》杂志。2018年、2023年受玉门市、玉门油田邀请,参加铁人王进喜诞辰95周年“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王进喜干部学院”开馆开学典礼及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和学术交流,长期巡回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农村等开展学党史学石油史学铁人专题报告活动。
摄影:崔跃刚 封向阳 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