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苑稚趣赋
——记著名秦腔演员郑金莲
文/蔺莉
郑金莲今以“第八代周仁”名震剧坛,其演绎入木三分。殊不知早年学戏时,曾因稚拙闹出诸多笑场趣闻。那些藏于戏服道具间的插曲,既是艺途青涩印记,亦是成长进阶之阶石。今略叙之,以窥艺道艰辛与赤诚。
昔在周至县群众堂首演《黄鹤楼》,金莲扮赵云,扎靠佩剑持鞭,初瞧有模有样。及“抖马拉架子”,按规马鞭环当套无名指,借腕力显威风。然其年少技疏,一抖之下环松鞭飞,直落台下观众衣领,有惊无险。台上靠旗微颤,她英气未褪,眸中却露无措,台下先寂后爆善意之笑。
后演《双锦衣》吴给,有“持剑杀奸”一折。她攥剑着道袍,欲演角色果敢,然上场未攥紧水袖。方要亮招探刺,抬臂间水袖随剑飞出,恰缠剑夹入“倒地奸贼”腋窝,将其带倒于台。几番起身不得,道袍蹭台,急而泣之,老师猫腰急奔上前,扶起。台下笑声震天,紧张戏码竟变作全场欢宴。
又一回演后本吴给,需着莽袍。彼时她身形未长,莽袍拖地下摆、宽大衣料裹其身,宛若“衣穿人”而非“人穿衣”。按剧情起身跑圆场,刚迈步便踩住下摆,几欲跌倒。急得面红耳赤,却忘抬脚拧身解困,终是恩师上台抱离。台下笑中带赞,为其认真鼓掌。

最难忘者,乃初学《周仁悔路》时。纱帽、梢子、官衣、厚底靴加身,小小身躯被行头“拿”得结实。摇帽翅力道难控,晃两下纱帽便落;甩梢子反缠肩头,致自身站不稳;水袖不听使唤,抬手常缠腕间,愈抽愈紧;即便是基础圆场,踩四寸厚底靴也磕磕绊绊,站定身架未久便晃。面对满桌行头,她只觉“周仁”难如登天,然这些脸红失误,皆成日后打磨技艺之“垫脚石”。
今金莲忆及往昔笑场事,常带笑意。那些舞台插曲,未成尴尬过往,反为艺路鲜活注脚。昔年“拿不住”之行头、“做不好”之动作,让她深谙台上功夫之珍贵,亦令后来能“靴底藏乾坤、身段传真情”的“周仁”愈显可敬。她言“台上十分演,台下百分练”,诚哉斯言!昔时暖意笑声,实为戏苑温柔之鼓励,伴其从青涩步向成熟。恰如古人所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艺道之成,未有捷径,唯赖勤学与坚守耳。

蔺莉,女,集贤人。周至县第十五届、十六届政协委员,周至县第二届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执行副会长,周至县第一届新联会副会长,周至县美协副主席。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安市女画家艺委会委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花鸟研究会副秘书长。
2013年9月25日《社会保障》报有专版介绍,题目为“浴火重生金凤凰”。2018年2月,被授予为西安“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20年9月,被西安市美术家协会评为先进个人。2023年,作品《中国人的饭碗》入展由西安市政协举办的书画展。2022年9月,作品《青山沐雨》入选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艺心向党”自由职业艺术家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作品展,作品于2022年9月29日至2022年11月29日在上海市奉贤博物馆展出,并在中华数字艺术馆云展。2023年12月,《中国人的饭碗》为市政协书画院馆藏作品。2024年初作品《莲说》入选自由职业人士全国书画展。2024年9月作品《十二月忆长安》入选中共西安市统战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全市政协和统战系统书画展。2024年8月《虽微致远同光和尘》获省委统战部优秀奖2024年底受市委统战部表彰并获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