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庄
一、序曲
6月27日,色达多云,北风1级,温度2到20度,空气质量优。海拔3767米,气压687百帕。
早上醒来,已近7点,测血氧85,心率71,哪还有什么高反。一路走来,差不多的海拔,就这睡得最香!看来这信仰的加持,真是法力无边。
走进餐厅,简直人满为患,站着喝杯牛奶、豆浆,吃个鸡蛋,迅即乘车,踏上了寻觅异域空间之墨石公园的旅程。
车出橘子酒店,拐上548国道,不到10分钟,即进入一片迷人的河谷。河谷宽阔平坦,植被茂密,河水滔滔,云雾缭绕;一座座色彩艳丽的藏舍点缀其间,宛若仙境,令人瞬间即想到了那“一眼万年”的词语,眼睛和脑海就像被“504”胶粘住一样,再也挪不开眼前的一切了。
沿着幽幽的色曲(藏语金河的意思)河谷穿行,眺望着山丘上高大茂密的杉树,有一刻,竟恍若漫步在新疆的“喀纳斯”河谷。你看,那河中的沙丘,其上茂密的植被, 如茵的草地,多像那美丽的神仙湾。眼前突然闪过一座漂亮的藏舍,还未来得及咂摸,山腰又惊现一排洁白的佛塔,山顶又见几棵倔强高大的冷杉,几处古朴粗犷的藏舍……。这样的景致,接二连三,目不暇接,但却丝毫没有半点视觉的疲劳。想想,真是有些神奇!
9:30分,车过杨各乡政府驻地麦旭村,路边忽现大片的油菜花,“老尹”开心得哇哇直叫,“花婆婆”扭身将手机贴在窗上不停地摄录,“悠优、洋洋”则大声地恳求师傅可否停车片刻。几经选择,捡一处菜花最美之处,师傅终随了大家的心愿,众团友鱼贯而出,直奔花海。看过罗平的油菜花、婺源的油菜花、呼伦贝尔的油菜花,这海拔3000多米藏区的油菜花,还是第一遭。
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分布在“色曲”两岸,金黄璀璨,恰似给翠绿的山峦,披上了金色的绸缎;微风拂过,花香四溢,随风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高原的故事。抬望眼,小桥流水,云雾弥漫,恍若江南;山脚下、山坡上,藏舍林立,金色的喇嘛庙,洁白的蒙古包,在绚烂绽放的菜花映衬下,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徜徉在花海中的美美们,宛若仙子,笑靥如花,满脸洋溢着无尽的快乐。一座吊桥桥头,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花开灿烂,肆意张扬,野性率真的样子,让俺忍不住招呼美美们到此拍照留念。几位美美,也是痴情,抓着花儿拍,嗅着花儿拍,捧着花儿拍……,有人说:花是女人的情书,初听这话,俺是一脸的不屑,看到眼前的场景,方知这话还真是至理名言。
有意思的是,过后才知,这花竟是那鼎鼎大名,有断肠草之称的狼毒花,想来真有些后怕。神奇的是,众美美如此近距离接触,但却无一人有任何中毒的迹象。看来,这河谷不仅神奇,且还有些魔幻啊。
依依不舍上车,众美美仍然扒着窗户,目不转睛地欣赏着河谷风光,感觉就像有一股魔力,死死拽住了众美美的眼睛,让她们迟迟不愿离开。
站在神秘的“墨石公园”门口,回味着河谷中的一路穿行,在对“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有着更深理解的同时,对眼前的异域空间更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向往。
二、高潮
不惑之年,曾一度痴迷“天下霸唱”的小说《鬼吹灯》,后又陆续看过其小说改编的多部影视作品,在惊叹其奇思妙想的同时,始终认为小说中描写的那些事情和场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影视剧中的画面都是后期制作。想不到,来到墨石公园,眼前的一切竟彻底颠覆了固有思维,让俺不得不重新认识生活的地球,重新认识历史及传说,重新认识自己。
沿着一条曲线优美的小径,吹着高原清凉的小风,品味着美味的牦牛酸奶,悠悠地走向景区。不到10分钟,眼前陡然出现大片的墨色石林。欣赏过云南昆明的石林,新疆库车的石林,但眼前的石林,还是惊得俺目瞪口呆。昆明的石林温柔清秀,婀娜多姿,像极了美丽的傣族少女;新疆的石林粗狂野性,典型的西北汉子;而这里的石林却无处不透着神秘,让你难以形容。那些尖锐嶙峋、千奇百怪的岩石,是高原上神秘的修行者,还是天授唱诗人?是食罪巴鲁,还是白毛狼王?是又不是!只感觉另类得不可思议,根本不像地球上应有的景致,将其称作异域空间是再恰当不过了。
高原的天气瞬息万变,刚刚还蓝天白云,瞬间即乌云密布,此刻,那墨色的石林随着光影的变化,忽明忽暗,就像一杯墨汁泼洒在宣纸上,肆意流淌,自由晕染,呈现出魔幻般的色彩,令人叹为观止。
眺望一眼远处的雪山、藏寨,领略一番藏乡独特的田园风光,众团友迅速沿栈道向石林深处走去。
前行不久,风风火火跑在前面的“老尹”,突然指着一块石头,扯着嗓子高喊:快看、快看,那石头像不像猫耳朵。众人近前,确实有几分相似,“花婆婆、洋洋”更是举起手指,模仿石头造型拍照留念。但俺仔细地瞅来瞅去,却感觉怎么也不像猫耳朵,如果硬要说像,那也应是只“大猫”的耳朵。那短小尖尖的样子,太像狼耳朵了!对了,这分明就是那“昆仑神宫”里的“白毛狼王”啊。其实,这些石头像什么或不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从这些石头身上读出什么?是亿万年的风霜密码,还是穿越时空的神秘絮语,每个人似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答案。
一匹枣红马,几多藏牦牛,正在山花烂漫的草地上,悠闲地啃食着青草;雄鹰在山顶展翅飞翔,喜鹊在地面起起落落,宁静祥和的画面,让众团友个个悠然自得,眉开眼笑。
移步换景,变个角度的石林别有一番味道。那一根根直刺蓝天的石尖,就像守疆士兵肩上的枪刺,闪着晶莹的寒光,神圣而不可侵犯;掩映在青青灌木和翠绿草地中的一片石林,像极了春天雨后萌发的春笋,生机勃勃,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和力量。
“神泉”到了,“洋洋”正扶着斑驳的石壁拍照留念,感受着石林坚硬的外表和似水般的柔情。“神泉”,谁能想到这坚硬的石缝中,竟能流出沥沥的甘泉?这是苍天大地的恩赐,是亿万年石林凝聚的精华,是无数黎民百姓献给格萨尔王圣洁的美酒。没有“神泉”,哪有格萨尔王的千年不朽,让我们记住这默默无闻的“神泉”吧!
征战的间隙,传说格萨尔王曾在此小憩。俺也在此闭上眼歇息片刻,用心感受一下这里天地时空中的信息吧!说不定还能听见格萨尔王当年鏖战的呐喊,链接上酣战的画面呢。
冥想中突然传来几声短促的叫声,睁眼望去,直见山坡上一只牦牛已经快要钻到云层里去了;两只土拨鼠正钻出洞穴,在一簇狼毒花旁直立身体,翘首望着外面的世界嗞嗞鸣叫,是在抱怨人类的骚扰,还是在传递爱的讯息?呆萌可爱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轻松与欢乐的气息。
俺是不太喜欢什么小动物的,可自打年初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之后,对这萌萌的土拨鼠竟念念不忘,想不到今日竟一了心愿。循着叫声,赶紧向山坡爬去。用力爬上一个土坡,只见几位帅哥、美女正在与两只土拨鼠亲密交流。两只土拨鼠一大一小,此刻正开心享受着游客的投喂,无论是面包还是火腿肠,都吃的津津有味,全然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丝毫没有任何不劳而获的羞愧。想想土拨鼠对草原的贡献,有这样的待遇,也确实受之无愧。一只胖胖的土拨鼠吃饱了,迈着细碎的小步,一溜歪斜地向远处的经幡奔去,走走停停,四处张望,呆萌的样子,让人喜不自禁。
居高临下,俯视墨石公园,突然发现从进园起就一直惦记的“藏骨沟”、“偃兽台”,就在下面不远的地方,随赶紧从高处冲下,直奔沟边。
小说《鬼吹灯之昆仑神宫》第十八章“藏骨沟”这样写到:
每当满月如盆的时候,山里的野兽就会望着月亮,从高处跳进沟里摔死,以它们的死亡平息神灵的愤怒;凡是跳入深沟而死的动物,就可以脱离
谁也没见过有野兽在那里跳崖,也不知道那些古老的传说是真是假,但在藏骨沟,还能看到不少野兽的遗骨,到了晚上会有鬼火闪动,而且那里地形复杂,同神螺沟古冰川相连。
我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周围的云雾正被山风吹散,在地面上裂开一条深沟,从高处俯瞰深涧,唯见一气空濛,莫测其际,别说从这跳下去了,单是看上一眼,便觉得心生惧意,如果山顶云雾再厚重一些,不知这里地形的人,肯定会继续向前走,跌进深沟摔得粉身碎骨。
这下边就是藏骨沟,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传说中无数野兽跳下去丧命的所在,当地人称这里为偃兽台。只有真正的勇士才敢从偃兽台向下俯视藏骨沟。
这些描述,已在脑海里过了无数遍,真的亲临,心情仍是十分的紧张,甚至有些恐惧。但想想,大白天,还能闹什么幺蛾子,随勇敢地站在了“偃兽台”的位置。也就看了那么一眼,就感觉沟底似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一股煞气直冲脑门,惊得俺不由自主收回目光。“墨石公园”开园时间是2014年,《鬼吹灯》系列小说的出版时间是2006年,也就是说,“天下霸唱”在创作《鬼吹灯之昆仑神宫》时,基本是不可能来过此地的,但书中描写的“胡八一、王胖子”等经过的“藏骨沟”,却与这里的场景是极其的相似,否则,那影视剧也不可能在此取景。俺是个唯物主义者,不相信什么神、鬼、魔的,但这沟却总让俺感觉有些邪门,也许白毛狼王在满月之夜,真的会在沟底瞅着上面,等待着那些争先恐后下跳的野兽。
有人说:看不见的世界决定看着的世界。科学证明,世界上的物质我们能够看到的仅有15%,而85%的暗物质是我们看不到的。我相信,这“藏骨沟”里一定汇聚了大量的暗物质,当有一天我们能够破解暗物质之谜的时候,这一切的神秘可能将不再存在。
继续前行,石林的景致愈发奇妙。有的石头直刺蓝天,宛如一把把锋利的宝剑,无言诉说着昔日杀敌的辉煌;有的则孤峰突起,像极了远古时代的图腾柱,矗立在这片异域空间,守护着某种神秘的信仰。阳光透过石缝,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土拨鼠在灌木丛、草地上来回自由的穿梭,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沙棘林中啾啾鸣叫,让这寂静神秘的石林平添了几多的灵动和活力。
“快看那边,那一片石林像不像一捆捆竹简?”花婆婆兴奋地指着前方,眼中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光芒。顺着其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一片高耸的巨石,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像极了一捆捆摞在一起的竹简,令人震撼。这竹简上刻的什么啊?该不是《格萨尔史诗》吧!俺的脑子又开始了胡思乱想。
这石林,每一块石头仿佛都拥有生命,它们或静或动,或隐或现,共同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神秘梦幻般的故事。在石林中穿行,每一步都像是在与远古对话,每一个转身似乎都能遇见不同纪元的风景。凝视这一片片石林,你能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体会到什么是永恒,对自然的敬畏也会油然而生。
惬意前行的路上,突然又惊现五块酷似人形的巨石,他们错落有致地伫立山腰,威武雄壮,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近前观看,原来这竟是松赞干布的国师嘎日东赞五大卫士的化身。据说:当年是嘎日东赞促成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联姻,但其却因学识与智慧受到了唐太宗的挽留,为了让嘎日东赞顺利回到吐蕃,他的五个卫士化作了五座巨大的石林,挡住了唐朝的军队。
传说为眼前的石林更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让人不禁对那遥远的历史和神秘的力量心生遐想。站在巨石前,仰望着那威严的姿态,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边低语,感受到那股跨越时空的忠诚与勇气。
继续前行,石林的色彩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原本单调的墨色、灰褐色,渐渐被各种奇异的色彩所点缀。有的石头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青苔,像是披上了一袭翠绿的纱衣;有的则镶嵌着五彩斑斓的矿石,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宛如自然界的珠光宝盒。大片的沙棘林、草地、野花不时出现,神秘壮观的石林渐行渐远,在一片酷似火星的地貌前,回望一眼,耳听着哒哒的马蹄声响,嗅闻着野花的芬芳,众团友欢笑中走出了“墨石公园”。
三、尾声
5:30分,众团友依次上车,沿着248国道,向有“女儿国”之称的“丹巴”县城奔去。
“丹巴”,心仪很久的地方,自从2005年,在“色影无忌”、“新摄影”网站,欣赏过“丹巴”的美丽片片,读了“阿来”的作品之后,美丽的丹巴就在心底扎下了根。
向往着“丹巴”美丽独特的风情,尽管有些疲倦,但眼睛却始终一眨不眨地望着窗外,唯恐错过任何的美景。车辆又开始爬坡转山,高大的冷杉林扑面而至,远处雪山下如茵的草地、五彩的经幡,令人赏心悦目。爬上一处斜坡,眼前突然一亮,导游小文大声说到:“亚拉雪山观景台”到了。刚刚还在沉睡中的众团友,闻听呼唤,立马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抖擞,迅速下车欣赏。
不得不说,这个观景台,实在是远眺“亚拉雪山”的最佳位置了。站立此处,眼前一览无余,海拔5884米的“亚拉雪山”尽收眼底,在两旁郁郁葱葱的山林映衬下,圣洁、庄严。此时,蓝天白云,阳光灿烂,美丽雪山飘逸的身姿,又显得柔情无限。
凝视欣赏一番“亚拉”雪山的英姿,在洛桑嘉措赞美“亚拉雪山”的诗像前拍照留念,众团友再次启程,直奔“丹巴”。
“亚拉”,藏语中是“舍得”的意思,“亚拉雪山”是牺牲和奉献的化身;山的周围有无数的温泉,据说在泉水中洗浴,不仅能迅速消除身上的业障,还能健康长寿。导游小文寥寥几句,让众人在深深眷恋的同时,又陡增了无尽的念想,忍不住再次回望“亚拉雪山”的峡谷、沟壑。
6:30分左右,伴随着哗哗的水声,车辆从海拔近4000米的“墨石公园”,驶入了海拔2000米左右的“丹巴牦牛谷”。过“牦牛村”不久,峡谷深邃,鸟鸣啾啾,如画的景色徐徐展开。先是一片斧凿刀削般的山崖迎面而至,俊俏的样子,就像一盆妙夺天工的天然盆景,令人赞叹不已!拐过一个弯道,清澈的溪流边是翠绿的青稞田,而田的一角,则是一座别致的嘉绒藏寨,此时晚霞牧归,炊烟袅袅,如此的田园风光,羡煞了车上的一众团友。接近“水子乡”时,河谷愈发的狭窄,路旁山势高耸,几多藏寨几乎耸立在了山巅,令人诧异而又赞佩。
7:39分,暮色中车进县城,怎么不见心心念念的碉楼?怎么不见如泉水般清丽俊秀的丹巴美女?问询的眼光看向文导,文导笑而不语。答案,看来需要在下一步的行程中寻找了。
8:15分,众团友“味之源家常菜”吃罢晚餐,迅速入住“丹巴澜峰大酒店”,很快进入梦乡。
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美美地睡个好觉,让我们期待明天四姑娘山的狂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