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期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文/李卫
诵读:十指相扣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文/李卫
岁华流转,时序更迭,至秋分而阴阳相半。当此时也,寒暑均分,昼夜等长,天地以肃杀之姿,铺展金秋画卷。西汉董仲舒有言:“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之谓天道平衡之象 。
天章昭昭
秋阳初升,其道正中。日躔角宿,光洒寰中,既无盛夏之炽烈,亦无寒冬之萧瑟。长空如洗,云卷如纱,时有雁阵南飞,划开澄碧天色。元稹尝咏:“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飺影,雷收振怒声”,道尽此节气候之变。盖因龙潜于渊,雷始收声,往昔惊蛰之轰鸣,皆敛为秋空之静谧。
夜凉如水,星月皎洁。明河横贯天际,清辉遍洒人间。孙作笔下“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之景,正是此时夜色之写照。露凝草叶,晶莹如珠,待晓风拂过,便化作朝雾弥漫,迷离了田畴阡陌。三候流转: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万物循时序而敛藏,静待来春之萌动 。
地韵悠悠
田原之上,金浪翻滚。稻穗垂首,似谢天地之恩;棉桃吐絮,如铺云端之雪。农谚有云:“秋分无生田,准备动刀镰”,农人披星戴月,收割岁月馈赠 。华北平原上,“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古训声声在耳;江南水乡中,“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的歌谣随风飘荡,南北共谱丰收乐章 。
山林之间,丹黄交错。枫叶燃霞,柿叶铺锦,欧阳修所状“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之景,正现于层林尽染之时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非秋风之无情,实乃天地之气化。蛰虫深潜,以泥土为衣,坯户而居,为寒冬筑暖巢;溪涧渐缓,收夏日之奔腾,水始涸而见底,显卵石之玲珑 。
人文悠悠
骚人墨客,感时抒怀。杜甫客居他乡,见“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寄羁旅之情于清露;陆游秋夜感怀,叹“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将岁月之思托于落叶。贾岛与友“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在秋分夜色中品茗论道;谢枋得观“桂花香处同高第,柿叶红时共赋诗”,于物候变迁中悟人生真谛。
民间习俗,代代相传。秋社祭神,以谢丰收之恩;品蟹尝鲜,以迎霜露之寒。“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阖族同心,共赴农时 。或有占卜年景者,观云色而知雨晴,听虫鸣而测寒暖,“秋分有雨来年丰”之谚,藏尽农耕文明之智慧 。
哲思渺渺
秋之为气也,既肃杀又仁慈。欧阳修《秋声赋》有言:“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盖春施生机,秋成硕果,此天地之大德也 。然“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为伤,夷为戮,万物盛极而衰,亦自然之理 。人立于秋光中,当悟“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之理,不因荣枯而悲喜,应顺天时以自安 。
时序如轮,秋分如衡。此日之后,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寒渐增,暖渐消。然盛衰循环,寒来暑往,正是天地生生不息之道。故智者观秋分而知平衡之理,处世间而守中庸之道,如秋日晴空般澄明,似秋山静水般从容。
夜幕四合,虫鸣唧唧。忽忆欧阳子“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之叹,方知秋之肃杀,非为摧残,实为孕育 。且待冬藏春生,夏长秋收,又是一轮岁月流转,而此刻秋分之美,已镌刻于天地人心之中。

李卫: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职工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经济开发建设促进会书画专业委员会会员、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院黑龙江爱心书画艺术家联谊会爱心艺术家、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联合会毛体书法艺术分会会员、萧红中学软笔社团讲师、119中学书画进校园荣誉书画教师、西山印社社员、省三级美术师、哈尔滨市书画家创作沙龙成员、哈尔滨滨江书画院成员、哈尔滨松滨书画苑成员、哈尔滨市仲裁委调解员、哈尔滨市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会会员。


十指相扣:教师,黑龙江省普通话测试员。多年从事普通话测试指导工作。喜欢朗诵,用声音传递温暖,用诵读传递正能量。

图片制作:仇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