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来也,不声不响,而苇塘已先觉了。
先是几阵西风,吹皱了塘水,又将苇叶染作苍黄。苇秆高而挺直,成片成片地立着,远望去,竟如一排排沉思的哲人,低头不语。苇絮初飞时,颇见轻盈之态,在日光下闪烁如银,又似迷路的蝶,忽上忽下,终于飘向不知名的远方去了。
塘水原是碧绿的,而今却澄澈得多。水波微动,映着天上的云与飞过的鸟,一时竟分不清是云行水中,还是水漾云间。偶有游鱼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小小的涟漪,旋即复归平静,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水边的菖蒲已老,枯黄的叶子半浸在水中,颇有萧条之象,却也自有一种倔强的美。
午后阳光斜照,穿过苇秆的缝隙,在地上画出斑驳的影子。光与影的交错间,仿佛有无数细小的生命在跃动——实则不过是秋虫的鸣叫与落叶的轻响。这声音极细微,须得静心方能听见,但凡听见了,便再难忘却。那是秋的私语,是时光流逝的声音。
最妙的是一场秋雨过后。雨丝细密,敲打在苇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远古传来的琴音。雨止时,每片叶子都挂着水珠,晶莹欲滴。微风过处,水珠纷纷坠落,融入塘中,不见踪迹。此刻的空气清新冷冽,带着水汽与泥土的气息,深吸一口,顿觉肺腑皆清。
黄昏来得早了。夕阳西下,将苇塘染成金红。暮色四合时,便有几只水鸟归来,掠过水面,留下长长的波纹。它们鸣叫着,声音在空旷的苇塘间回荡,愈发显出天地之辽阔,万物之寂寥。
苇塘之秋,不似春之喧闹,夏之炽烈,冬之肃杀,它自有其韵味。这韵味不在表面,而在深处;不在张扬,而在含蓄。它教人懂得繁华过后的宁静,热烈之后的沉思,一如人生之步入中年,褪去浮华,渐归平淡,而平淡之中,自有真意存焉。
站在秋的苇塘边,但见芦花胜雪,秋水长天,忽觉万物皆有其时,荣枯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