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红》二首鉴赏 . 敬复
作者:郝 俊 凱
9月初,拙词《滿江红 .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庆》二首,被《世界文学》大平台作为“永胜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参赛词作刊发后,年届耄耋,博学善文,著作等身,誉滿文坛,且同我仅为网交,曾未谋面的刘昊老师,再一次礼贤下士,悉心对拙词给以热情的关注、精辟深邃的鉴评,使我受益匪浅、深受鼓舞、甚为感激。特辑此文,深表对先生的诚挚感谢和敬佩仰慕!
铁 血 丹 心 凝 词 笔
八 秩 荣 光 入 韵 章
——评郝俊凱《满江红·抗战胜利80周年庆》二首
刘 昊
《世界文学》大平台刊发的郝俊凱以柳永体.新韵填就的《满江红》二首,堪称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的词坛佳作。此词以史为骨、以情为魂,将山河破碎的国耻痛感与民族复兴的豪情壮怀熔铸于平仄之间,既见笔力千钧的历史厚重,又含荡气回肠的精神共鸣,堪称用古典词牌书写时代记忆的典范之作。
两首《滿江红》词作,谋篇布局精妙,呈“忆昔—一抒怀—一展望”的递进脉络,却又各有侧重。
第一首,开篇“八秩荣光,峥嵘岁,山河新霁”,以“新霁”二字破题,将80年后的华夏国泰民安与下文“昔倭寇、惨无人道”的黑暗过往形成强烈对比,时空交错间张力顿生。“望卢沟、残月映刀寒,江海咽”一句,择取7.7卢沟桥事变这一标志性场景,“残月”“刀寒”“江海咽”三组意象,以极简笔墨勾勒出山河垂泪的悲怆画面,历史的痛感跃然纸上。下阕“铭国耻,仇凝记”四句,转而为“同敌忾,擎旗列”“横戈跨马”“驱除妖疠”的豪迈笔触,再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壮阔图景;“血肉之躯城铁筑,忠魂锻剑豺狼劈”两句,以“城铁筑”喻万众一心,以“豺狼劈”显抗争决心,刚健雄浑的语势中,尽显民族脊梁的铮铮风骨。结句“靖倭尘、华夏复清宁,乾坤赤”,收束于胜利后的清朗天地,“乾坤赤”三字既是山河重整的实景,更是民族精神淬炼后的底色,沉雄有力。
第二首,则聚焦“抗争”与“传承”,意境更显开阔。“华夏危陷,狼烟滚、山河悲泣”开篇,以“狼烟滚”绘战火蔓延之烈,“山河悲泣”赋天地以共情,渲染出国家危亡的紧迫感。“青帐刀光辉日月,长白忠骨昭天地”,从战场实景切入,“青帐刀光”见战斗之酷,“长白忠骨”显牺牲之重,将个体英雄的壮举与天地日月相映照,让英烈精神有了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听金鼙、鼓角震太行,壮歌起”一句,以声衬景,太行山脉的鼓角与壮歌,既是抗争的号角,更是民族精神的回响。下阕“锋寒刃,芒如雳”四句,以“坚逾璧”喻意志之坚,以“千秋昂立”颂精神不朽,将视角从战场拉升至精神传承的维度;“嵴挺神州擎玉宇,魂凝九域复兴力”,笔锋转向当下,“嵴挺神州”既指英雄先烈的脊梁,也指当代国人的担当,“复兴力”三字则将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紧密相连。结句“看今朝、薪火续征程,英风熠”,以“薪火”喻精神传承,“英风熠”收束全篇,既呼应开篇的历史痛感,又点亮当代的复兴征程,让词作的立意从纪念历史升华为激励当下。
另从艺术手法来看,词作善用意象叠加与动静结合。尤将“残月”“刀寒”“狼烟”等静态意象,与“横戈跨马”“鼓角震太行”等动态场景相互映衬,让抗战历史画面既有细节质感,又有壮阔气势。
语言上,词二首兼顾古典词牌的韵律之美与现代表达的铿锵之力,“妖疠”“豺狼”等词寓贬于喻,既符合古典词的含蓄之美,又传递出鲜明的情感立场;“复兴力”“薪火续征程”等表述,则让古典词牌与时代语境自然融合,毫无违和之感。
纵观全词,作者郝俊凱以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炽热的家国情怀,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年的历史沧桑浓缩于两首《满江红》中,这既是作者对先烈的缅怀、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民族复兴征程的礼赞。其笔力所及,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穿透力,堪称用古典文学形式书写红色记忆的佳作,也为《世界文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永胜杯”文学作品大赛,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家国底色。
跨越文字的知遇之情
一一敬复文坛伯乐、礼贤良师刘昊先生
刘昊老师惠鉴:
十分感谢您老岁届八旬,又一次提笔悉心为学生拙词《满江红.抗战胜利80周年庆》二首作评。 细细品味先生精辟深邃、妙笔文华的鉴赏评论,如沐春风,启迪深刻,得益匪浅。更深感能有您这位文坛伯乐、礼贤良师的谆谆施教,而荣幸万分。这真是跨越文字的知遇之情!
(一)
先生对拙作《满江红》二首的评论,字字恳切、句句精深,如明灯引航,如良师解惑。先生以深厚的文学素养与独到、敏锐的的艺术洞察力,高屋建瓴,从整体立意到细节笔触,将我的创作初心与潜藏深思一 一剖白,精准诠释。这份跨越文字的理解支持、认可鼓励,让我既感荣幸,更怀深切感激。其感念之情,难以言表。
先生评文开篇,便精准点出拙作“以史为骨、以情为魂”的核心,更誉其为“用古典词牌书写时代记忆的典范”。这恰是,我落笔填词时最质朴也最执着的初心。当初,择柳永体并以新韵填词,便是想借古典词牌的韵律之重,来承托全民14年抗战峥嵘辉煌历史的千钧之重。但担心,怕笔墨轻浅,写不透山河破碎的锥心之痛;又怕情感浮泛,遗词不到位,抒不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日救亡和民族复兴的悲壮、豪迈之情。先生却敏锐的捕捉到“历史厚重感”与“精神共鸣力”在词中的交融,足见对“以文载史、以词抒情”的深刻体悟和释解,也使拙作中这份对历史的敬畏、对家国的赤诚,未曾因我的笔力不足而落空。
(二)
尤其,感念先生对两首词作“忆昔—一抒怀—一展望”递进脉络的细致剖析。特别是连我创作时“各有侧重”之思考,都被您一语道破。写第一首时,我本想以“八秩荣光,山河新霁”的当下盛景,与“卢沟残月、江海呜咽”的历史伤痛形成强烈对照,用“残月”“刀寒”的清冷意象勾连起民族记忆中最沉重的一页;再以“血肉之躯城铁筑,忠魂锻剑豺狼劈”的豪迈笔力,展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壮阔图景;最终落于“靖倭尘、华夏复清宁,乾坤赤”的清朗天地,让悲怆与豪迈在历史的闭环中交融。这层层递进的笔意,原是平铺直叙,引不起读者的共情共鸣。但经您这一逐句逐词的精道分析解读,不但打消了我的顾虑,更使原作的張力和意境大大增强。甚至,您就连“城铁筑”喻万众一心、“豺狼劈”显抗争决心,都评点得非常显明到位。先生对词作造诣的深厚与通透,让我既羞愧于创作时的忐忑与缺欠,又深深感动于行家里手对拙作的精湛深析与提升。
先生对第二首词侧重“抗争与传承”的评论,使我跳出了创作时单纯刻意的“记史”,在构思和填词上更应往抗战“精神赓续”上迈出新的一步。开篇“华夏危陷,狼烟滚、山河悲泣”,是想让天地万物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渲染国家危亡的紧迫氛围;写“青帐刀光辉日月,长白忠骨昭天地”,是盼着英烈不再是史书上冰冷的名字,而是能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的血肉之躯;至于“听金鼙、鼓角震太行,壮歌起”“看今朝、薪火续征程,英风熠”,则是希望将八十年前的抗战精神,与新时代新征程的复兴大业紧紧相连。先生评价这是“立意从纪念历史升华为激励当下”,这个精辟论断,远远超出我的预想。我本是凭一腔热忱随心而写,却被先生点出了更深层的时代价值,这对我而言,既是莫大的肯定,更是沉甸甸的鞭策。
(三)
更让我受益良多的是,先生对拙词艺术手法的探讨与精准评析。“残月”“刀寒”“狼烟”等静态意象,是我刻意选取的细节,原想以细微处见历史之痛;“横戈跨马”“鼓角震太行”等动态场景,是想以壮阔来感显民族之气。创作时我曾反复斟酌,生怕动静失衡、意境割裂。先生却深道的指出:“相互映衬,既有细节质感,又有壮阔气势”。这番点拨,让我对“意象叠加与动静结合”的运用有了新的领悟。另先生指出,“妖疠”“豺狼”守古典含蓄之美,“复兴力”“薪火续征程”合时代语境之切,更是点到了我创作时的顾虑上:总怕写古典词落于陈旧窠臼,写时代事怕失了词牌韵味。先生的精深分析,如春雨润田,释解了我文学创作上的一大困惑。
先生文末言,拙作是“对先烈的缅怀、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对复兴征程的礼赞”,这其实是每一位以文字为载体的创作者,都应肩负的责任。我不过是借《满江红》的词牌,将心中对历史的敬畏、对家国的热爱浅浅抒发,却得先生如此评价肯定,并誉拙作“为《世界文学》永胜杯’文学作品大赛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家国底色”,这份厚爱与期许,我受之有愧,实不敢当。
纸短情长,衷心感谢先生的评论深染并精辟诠释拙词的历史沧桑,更深刻剖析词外的创作初心;衷心感谢先生精深评章,让我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对“以古典文学书写时代精神”的创作之路有了更坚定的信心。今后之创作,当以先生的评析为镜,沉心读史、用情为文,不辜负先生这份跨越文字的知遇之情,更不辜负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担当。
最后,再次向先生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恭祝先生文思泉涌,身体康健,万事顺遂!
顺颂文安!
郝俊凱敬上
2025年9年24日于咸阳
附:
满江红二首
——抗战胜利80周年庆
作者:郝俊凱
八秩流光,峥嵘岁、山河新霁。昔倭寇、惨无人道,烧杀奴役。东北中原相继陷,中华罹难尊严弃。
望卢沟、残月映刀寒,江海咽。
铭国耻,仇凝记。同敌忾,旌旗列。誓横戈跨马,驱除妖疠。肉血之躯城铁筑,忠魂锻剑豺狼劈。
靖倭尘、华夏复清宁,乾坤赤。
其二
华夏危陷,狼烟滚、山何悲泣。凝心志、矛横雄隘,旗擎危壁。青帳刀光辉日月,长白忠骨昭天地。
听金鼙、鼓角震太行,壮歌起。
锋寒刃,芒如雳。身作障,坚逾璧。贯豪杰英气,千秋昂立。嵴挺神州擎玉宇,魂凝九域复兴力。
看今朝、薪火续征程,英风熠!
作者简介:
郝俊凱(网名:九嵕峻岭),陕西省礼泉县人,1951年农历11月生。曾从政53载,已退休10余年,爱好文学和理论研究。赋闲逸致,静斋痴情,文墨为乐,发表文章诗词200余篇(首),获第二届“白鹭杯”全国金笔作家金笔诗人文学作品大赛散文一等奖,“伟大征程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散文二等奖,“中华黄河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诗词金奖,“盛世华夏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百佳作家奖。《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盛世阅兵•礼赞强国”(2025)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25573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