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载小说9——《高铁上的眼神强奸》
文/杜永脉(少陵堂)
(九)
一场由老贾这个个体遭遇所引发的飓风,开始悄然刮向更广阔的领域。
一天晚上,老贾偶然又点开了小红书。他发现,之前那些特别极端、满口污言秽语的账号少了很多,推送的内容似乎也规范了一些。当然,问题远未根除,但至少,有人开始动手清理了。
他放下手机,望向窗外。城市华灯初上。
他知道,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一场官司就瞬间变得完美,“伪女权”和各类极端思想也不会一夜消失,它或是代理人的 “战争”、或是完全出于破坏某种和谐。他预测过自己的沉重代价,且无法完全挽回。
但他现在至少用自己的坚持,撞开了一丝缝隙,让光照亮了一点黑暗的角落,让一些人开始警惕和反思。
这或许,就是他这场艰难胜利的,最深层的意义。
他维护的不仅是自己的清白,更是为这个社会,守住了一条底线——任何人都无权以“维权”之名,行伤害之实;任何崇高的理念,都不应被扭曲为党同伐异的凶器。
代价巨大,但,值得。
判决后的日子,像缓慢愈合的伤口,带着痒痛,但终究在走向新生。那份沉甸甸的“胜利”,被老贾仔细收好,连同军功章一起,锁进了抽屉深处。它们是一种见证,而非一直深藏于箱底的勋章。
生活逐渐回归一种粗糙的平静。他依旧在那家安保公司工作,女儿开始愿意和他分享学校的趣事,虽然笑容还不像从前那样毫无阴霾,但已是穿透乌云的阳光。妻子的表情也让家的温度一点点回升。
偶尔,老贾还会上网看看。那些极端刺耳的声音虽然未能绝迹,但确实收敛了许多。他注意到,一些过去活跃的、充满戾气的“女权”大V账号消失了,平台开始出现更多倡导理性对话、聚焦真实性别议题的内容。他读到新闻,某些部门联合发起了“清朗、规范网络女权议题讨论”的专项行动,旨在打击挑动对立、诽谤诬陷、恶意营销的账号。
变化是细微的,却又是真切的。像早春的溪流,冰面之下,已有活水涌动。
一个周末的下午,老贾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来电者是市里退伍军人事务局的一位领导,语气十分客气。
“贾同志,我们关注了您的整个事件,对您的遭遇深感愤慨,也对您维护自身和军人尊严的举动深感敬佩。”领导说道,“我们想邀请您,如果方便的话,参与我们正在筹备的一个新项目——‘老兵法律援助与心理关怀中心’。我们希望能聘请您作为特约顾问,用您的亲身经历和坚韧精神,去帮助那些可能同样遭遇不公、需要法律和心理支持的战友们。”
老贾握着电话,一时怔住。窗外,阳光正好,洒在阳台上妻子养的花草上,生机勃勃。
他没有立刻答应,只是说需要考虑一下。
几天后,又有一封邮件抵达他的信箱。发件方是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公益律师事务所,专注于信息时代下的名誉权、隐私权保护。他们在信中写道——“贾先生,您的案例极具代表性。我们深切认同您关于‘反对滥用舆论、维护个体尊严’的观点。我们诚挚邀请您成为我们的‘公益倡导者’,不一定需要您亲自处理案件,但我们希望借用您的故事和影响力,去推动更健全的网络环境,去帮助更多像您一样被网络谣言和恶意指控伤害的普通人。”
老贾一遍遍读着那封信,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在法庭上最后陈述时说的话,“这场战斗,我会打到底……直到胜利。”
胜利是什么?当时他以为,是一纸公正的判决,是对方的道歉和赔偿。
但现在他隐约明白,胜利,或许不仅仅是洗刷冤屈,不仅仅是让作恶者付出代价。
胜利,是让这段沉重的经历产生价值。
胜利,是让他的痛苦,不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痛苦,而能转化为一种警示,一种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避免类似的伤害。
胜利,是让“老贾”这个名字,从一个“被诬陷者”的符号,变成一个“维权者”、“援助者”的象征。
他最终没有立刻答应任何一个邀请,但他都郑重地回复了——需要时间学习和准备,但愿意保持沟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长。网络的沉疴痼疾非一日之寒,极端的思潮也不会轻易退潮。但他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力。
他看到了改变正在发生,自上而下的治理,自下而上的觉醒。
他个人的希望,如同一点星火,并未熄灭,而是飘向了更广阔的夜空,有机会去点亮更多的灯。
也许,未来还会有下一个“老贾”出现。但也许,因为他的坚持和后来者的努力,下一个“老贾”能更快地得到公正,能受到更少的伤害,能不再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他走到阳台,给那些花草浇了浇水。夕阳的余晖温暖而宁静。
希望,在延续。
也许道路依旧崎岖,但方向,已然清晰。
他深吸一口带着花香的空气,眼神依旧专注,却不再只有过去的锐利和冷硬,而是融入了些许温和与坚定。
战斗并未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而这以后,绝不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
2025年9月22日 成稿于静安(全剧终)
杜永脉,男,1966年生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笔名晴空寻影,祖承祠堂“少陵堂”,大专文化,(中)高级工程师,喜欢诗、词、赋、楹联、小说、散文、曲艺小品,爱好旅游及社会研究。![]()

编者简介:艾兰,本名王凤,曾用名蓝雪花,山东临沂人,1979年生于山东德州禹城。微信qq1184902102
